中国政府网 | 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信息>年度计划 > 2021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要点

2021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要点

发布日期: 2021-04-07 09:34 来源: 发布单位: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总的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市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议精神,围绕“加快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目标,全面建设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区,强力打造乡村振兴武汉样板。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一、提升粮食和“菜篮子”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一)全力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属地责任,将全市粮食生产任务纳入市级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分解到各区,逐级落实到街道(乡镇)、村组和农户。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16万亩,总产量达到17.92亿斤。在保持水稻生产面积基本稳定的同时,探索推广稻田绿色高质高效模式,大力发展以鲜食产品为主的杂粮生产,力争全市杂粮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以上,鲜薯类、鲜豆类、鲜玉米等鲜食杂粮种植面积占60%以上。(责任处室及单位:种植业管理处,农技中心)

(二)稳定生猪生产恢复势头。推进生猪生产扶持政策措施落地,做好生猪生产监测、技术指导和协调服务,落实生猪稳产保供目标考核责任制,确保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生猪稳产保供年度目标任务。加快生猪产业绿色发展项目建设步伐,力争建成投产生猪生产项目9个,进一步提高生猪产能,提高全市猪肉自给率。(责任处室:畜牧兽医处)

(三)加快渔业提质增效。开展长江名优特经济鱼类人工繁育和推广养殖,提升特色水产品比重。持续开展水产增殖放流行动,推动渔业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合理利用湖泊水库等大水面资源,推进大水面生态增殖渔业发展。活鱼等淡水产品年产量稳定在40万吨。推广池塘工程化循环养殖、“零排放”圈养绿色高效循环养殖、集装箱式循环水养殖等技术模式,实现养殖尾水生态循环利用。加大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力度和水生生物保护区非法活动排查力度,巩固“绿盾行动”整治成效。加强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长江江豚等水生生物资源保护。(责任处室及单位:渔业渔政处,水产中心)

(四)抓好蔬菜及特色农作物生产。坚决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各项工作任务,蔬菜播种面积达到240万亩以上。突出优势特色,发展蔬菜春提早、秋延后,扩大与中(一季晚)稻配茬的越冬露地蔬菜基地规模,提高蔬菜基地标准化建设水平和种植效益。在稳定蔬菜总体规模与基本供给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发展优质果品产业,稳步推进小水果主推品种筛选、苗种扩繁、适应性种植区划。认真落实《湖北省茶产业促进条例》,进一步优化茶叶产业结构,促进茶产业提档升级,着力打造我市种植业发展新产业、新优势。(责任处室及单位:种植业管理处,农技中心)

(五)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加强与应急管理、气象、水务部门合作,强化灾情监测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加强小麦赤霉病、水稻“两迁”害虫等迁飞性、流行性、暴发性病虫害统防统治、联防联控和应急防治,确保主要农作物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落实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常态化防控各项措施。加强水产病害防控监测工作。统筹做好散养畜禽春、秋两季的集中强制免疫工作。以种畜禽场为重点,深入开展动物疫病净化工作。加强动物防疫物资储备和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疑似动物疫情的处置能力。(责任处室及单位:种植业管理处、畜牧兽医处、渔业渔政处,农技中心、防控中心、水产中心)

二、构建现代都市农业产业体系

(一)强力打造精致农业产业链条。按照精致农业发展“十大工程”实施方案,立足区域特色产业基础,做好资源整合,积极谋划一批精致农业产业项目,重点在种业、蔬菜、生猪、水产、花卉苗木、家禽、水果、茶叶、莲藕、粮油产业链等方面打造一批精致农业产业链,创建一批精致农业示范点。(责任处室:乡村产业处、科教与种业处、种植业管理处、畜牧兽医处、渔业渔政处)

(二)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制定完善并实施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的政策措施,通过政策扶持、金融支持、招商引进、兼并重组、推进上市等途径,着力培育一批在同行业中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按照“有进有出”原则,递补成长性好的市级、省级、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壮大我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队伍,形成乡村产业“新雁阵”。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5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企业1家。(责任处室:乡村产业处)

(三)全面推进品牌农业建设。研究出台“十四五”时期推进农业品牌创建政策,开展年度品牌主体培育、产品品牌创建、区域公用品牌塑造、品牌营销、品牌宣传和农业走出去等工作。深入推进农业标准化改革创新,农业标准化生产面积覆盖率达到60%。重点在瓜菜、果茶、畜产品、水产品、粮油等特色产业及大宗作物上培育一批叫得响的品牌。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新增“二品一标”农产品品牌50个。创新打造乡村休闲游品牌。(责任处室及单位:市场合作处、质量安全监管处、乡村产业处,信息中心)

(四)谋划推进新一轮都市田园综合体建设。按照“有龙头企业带动、有主导产业支撑、有特色项目承载”的目标导向,聚焦产业和企业,创新投入方式,推动8-10个彰显地方农业特色、示范带动作用强的田园综合体的创建起步工作。(责任处室:发展规划处)

(五)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以精深加工为重点的农产品加工业,通过资金支持、项目建设、贷款贴息政策,加大农产品加工业扶持力度,以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2900亿元。研究制定新一轮乡村休闲游产业发展十年规划,指导、策划、包装特色活动,重点办好各种赏花游及农事会节活动,实现乡村休闲游接待游客人数4300万人次、综合收入达到135亿元。构建长效机制,促进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责任处室:乡村产业处)

(六)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聚焦鲜活农产品产地“最初一公里”,大力推进鲜活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新建或改扩建大型农产品产地冷链设施30个以上。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线上线下相结合促进农产品产销衔接,培育1个具有全国竞争力的社区团购平台。增强农产品产地市场信息采集、发布和服务功能,力争武汉在全国特色农产品价格体系上逐步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和引导力。(责任处室:市场合作处)

三、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

(一)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三年行动,抓好规划编制及项目库建设,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新建高标准农田13.38万亩。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精细化管理,加大绿色农田建设力度,建立投资稳定增长机制。(责任处室及单位:农田建设处,农检中心、农机中心)

(二)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建设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推出农创中心5年项目推进方案,尽快出台一系列专项政策,成立规模超百亿产业投资基金,推动“核心功能区”扩建项目投入使用,打响农创中心品牌,打造农业科技创新新高地,形成区域性“农业硅谷”和农业增长极。开展农业数字化转型,引导大型种养殖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重点打造3个数字菜果茶基地,4—6个数字渔场,5个数字畜禽养殖场。(责任处室及单位:科教与种业处、市场合作处、种植业处、畜牧兽医处、渔业渔政处,信息中心)

(三)全力推进“武汉·中国种都”建设。积极推动“武汉·中国种都”上升为国家战略,全力推动种业技术突破。推动农业微生物重点实验室、洪山实验室争取国家部委支持。全力办好武汉种子交易会、武汉种博会,展示农作物新优品种2000个以上。加快汉南种业小镇建设,提档升级国家多倍体水稻育种创新基地。(责任处室:科教与种业处)

(四)促进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落实好中央、省级和市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新增农机装备总动力2万千瓦,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械3400台套。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7%。大力推进农机智能化示范应用,创建3个智能农机应用示范点。大力发展农机大户、农机专业户、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推动农机服务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建立区域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积极探索农机合作社托管土地的新模式,切实推动解决土地撂荒问题。强化农机安全管理。(责任处室及单位:农机与农垦处,农机中心)

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一)坚决打好长江禁捕持久战。加强对全市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的统筹协调,对照中央巡视和省委督查组反馈问题清单,扎实做好巡视整改工作。优化完善政策体系,持续做好渔民安置保障。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建立长效管护机制,积极营造“水上不捕、市场不卖、餐馆不做、群众不吃”良好氛围,严厉打击非法捕捞,推进禁捕退捕工作取得实效,确保全市禁捕工作“走在沿江城市前列”。(责任处室及单位:渔业渔政处,农业综合执法支队、水产中心)

(二)持续推进农业转型发展。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130万亩,主要农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3.5%以上。加快发展节水农业,推动种养业节本增效。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示范面积达到4万亩,确保全年化肥和化学农药施用量负增长。继续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减化肥行动,推进果菜茶绿色高质高效发展。(责任处室及单位:种植业管理处,农技中心)

(三)强化农业污染防治。开展轻中度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实行分类管理。巩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成果。积极推进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农膜回收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等工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到85%以上、无害化处置率100%,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81%以上,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责任处室:科教与种业处、种植业管理处、畜牧兽医处)

(四)高水平保持农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压实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开展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测27.9万批次,综合合格率达到98.5%以上。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和应用,提升智慧化监管水平。全面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力争纳入电子合格证试行名录的84家主体,全部实现电子出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深入开展学标用标贯标达标行动,新增市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建设主体20家。巩固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成果,推进东西湖区、武汉经开区(汉南区)创建第三批国家、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责任处室及单位:质量安全监管处,农检中心)

五、开展乡村建设行动

(一)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巩固农村人居环境三年行动成果,完善以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农村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巩固提升、村湾环境长效治理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工作机制。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和激励机制,推动政府、市场、村集体、农民等多方共建共管共享格局。探索厕所管护、资源化利用和人居环境整治一体化管护模式。完善村湾环境卫生考核办法,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化。(责任处室:社会事业处)

(二)推动美丽乡村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启动200个以上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示范村项目。谋划打造30个以上风景成线、景观成带、亮点成片、生态环保、产业联动的美丽乡村示范片带,美丽乡村示范村比例达到70%以上。推动美丽乡村提档升级。(责任处室:社会事业处)

(三)打造“三乡工程”升级版。依托“三乡工程网”,探索建立“三乡工程”市场化运营机制。积极探索民宿文化型、创意创业型等发展模式,加大农业企业和人才发展支持力度,鼓励支持人才返乡创业创新,开辟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加大资源和项目统筹力度,建立“国企联村”行动联席工作机制,推动国有企业领先推动乡村振兴示范片带建设。开展“三乡工程”项目交流会、招商会、洽谈会,鼓励各类主体在农村地区创业创新。持续改善农村宜居宜业环境,吸引市民下乡,繁荣农村地区经济。(责任处室:社会事业处)

(四)巩固拓展产业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配合完善产业振兴的体制机制,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统筹协调机制的建立。指导欠发达地区逐步将工作重心由产业扶贫转移到产业振兴上来。巩固拓展产业扶贫成果,强化产业发展、龙头带动、产销对接、科技帮扶、技术服务等重点工作,着力提升产业扶贫质量。(责任处室:发展规划处、社会事业处)

六、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

(一)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制度。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培育“六有”农民合作社80家,“六有”家庭农场100家。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促进农村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加强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建设,维护农民权益。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相关工作,坚决遏制新增乱占耕地建房问题。(责任处室及单位:合作经济指导处<经管局>,农村乱占耕地工作专班)

(二)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做好农村集体资产年度清查工作,完善台账和管理制度,强化农村集体资产日常监管。完成集体资产股份抵(质)押贷款试点。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村民委员会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事务分离试点,重点探索职能分离、账户分设、资产分管、核算分开的具体实施办法,探索集体资产股份有偿退出和继承办法。(责任处室:合作经济指导处<经管局>)

(三)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施强筋壮骨行动,推动各区根据资源禀赋与市场条件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探索运行机制,激发集体经济参与市场经济的能力与活力。化解村级债务,盘活农村资源资产。鼓励利用产权制度改革后成立的股份经济合作社作为载体,探索土地合作型、乡村服务型、物业经营型等多种类型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培育20个集体经济年收入超50万元的经济强村。(责任处室:合作经济指导处<经管局>)

七、强化政策供给和要素保障

(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抓好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切实抓好意识形态工作,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开展作风大竞赛活动及党员下沉社区工作。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强力推进正风肃纪。加强党委农办机构建设,确保能够承担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促检查等职能。(责任处室:机关党委、组织人事处)    

(二)构建“十四五”农业农村规划体系。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围绕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谋划“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思路、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行动计划。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提高规划编制质量。(责任处室:发展规划处)

(三)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做好农业项目库的建立和储备工作,争取更多项目入选中央、省项目储备库。重点支持美丽乡村、精致农业、美丽经济、品牌农业、数字农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发展,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做好农业项目投资调度工作。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惠农贷、涉农保证保险贷款、产业引导基金和应急基金工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各项保障服务。优化招商政策,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组织举办一场大型农业招商引资活动,提供6条以上农业招商引资信息,协助签约引进1个亿元以上农业项目。(责任处室:计财处、市场合作处)

(四)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指导蔡甸区完成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努力在党建引领、“三治”结合、推进乡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探索新路子、创造新模式。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抓好优秀乡土文化宣传,积极发掘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策划打造一批以文化特色为主要特征的美丽乡村,扩大优秀农耕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办好农民丰收节,做好第六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认定申报工作,组织好“书香农家 全面小康”喜迎建党100周年读书征文活动。(责任处室及单位:合作经济指导处、社会事业处,信息中心)

(五)强化农业农村法治建设。健全农业法规体系,开展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废止、修改和制定工作。强化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提高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水平。深化 “一事联办”、行政许可告知承诺制和容缺审批等审批制度改革。抓好“八五”普法工作,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基层干部群众提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律意识。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加大农业农村综合行政执法力度,落实执法主责,完善执法监督,夯实执法基础。(责任处室及单位:法规处,农业综合执法支队)

(六)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不断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培养一批“一懂两爱三过硬”的“乡村振兴带头人”“创业创新合伙人”“农村基层组织接班人”。建立农业类高校大学生校地合作交流机制,探索以定向培养、专场招聘等形式推动大学生回乡就业创业。按规定开展农业系统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相关工作,理顺行政、事业、执法三方面的职能职责,推动农业执法队伍建设和执法装备能力提升。做好“三农”系统干部培养锻炼、教育培训、选拔使用等方面工作。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农业农村系统广大干部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开创局系统想为、敢为、善为的良好局面。(责任处室:办公室、组织人事处、科教与种业处、机关党委)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