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建议提案办理 > 市农委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20180642号提案的答复

市农委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20180642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18-06-01 00:00 来源: 发布单位: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李敏娟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20180642号提案,即关于重视基层农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综合市人社局的会办意见,答复如下:

  一、武汉市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基本情况

  湖北武汉是人才大市,在校大学生的数量120万人,全国第一,为我省我市提供了充分的人才储备。在农业类科技人才培育机构方面,我市共有部属专门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1所,涉农院校8所,国家级涉农科研院所5所,市级农业科研机构16个,农业高新技术企业86家。农业类两院院士12名,农业专业技术人员1.6万余人,市区两级在职农业技术推广人才1800人,其中市级105人,区级1695人。

  (一)强化农业科技人才分类建设

  近几年,市委办公厅、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市农委连续印发了《关于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的实施意见》、《武汉市“千企万人”支持计划实施办法》、《武汉市“十三五”农业科技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建立农业科技团队与人才队伍培养机制,明确了通过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学科建设,结合重大科技计划和人才培养计划,造就一支由高层次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组成的精干、高效的科研队伍;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熟悉国内外农业经济、科技动态、管理能力强的高级管理人才队伍;通过鼓励龙头企业与高校或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加速培养一批懂科技、善经营、精通管理、能带领企业参与国内、国际竞争的企业带头人队伍;通过函授、技术讲座、专业培训、信息网络、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提升基层农业科技人员专业素质,形成一主多元的农业科技推广队伍。

  (二)强化人才政策制度创新

  坚持问题导向、精准理念,落实“不拼资金拼环境”理念,聚焦安居落户、促进就业、鼓励创业、高效服务四大痛点,制定“大学生留汉九条”,其中重要一条就是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农村就业。采取政府购买服务为主的方式,每年在街道(乡镇)、社区(村)提供1万个以上基层社会服务岗位,按照不低于本地新就业大学生平均薪酬水平,吸纳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每年从全市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录中,单列一定比例名额,定向招录在我市社区(村)委员会等服务达到规定年限的大学生。2017年,市政府印发《武汉市推行科技特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市区乡三级农业系统评选出了498位农业科技特派员服务6个新城区的农业企业,助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每位特派员由市财政补贴8500元的服务经费。

  (三)强化市区共建服务引才

  市委组织部设立“黄鹤英才”计划,近20个农业科技团队入选,分别获得60-200万元支助。2014年,市农委开始组织实施“黄鹤英才农业专项计划”,对农业类科研、推广人才实行倾斜,三年共评选出15位农业科技黄鹤英才,每位获得5万元奖励。江夏区设立“江夏英才计划”,一位科技人员入选“江夏工匠”获得区政府8万元奖励。黄陂区实施“木兰英才计划”建立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绿色通道,入选人员不受岗位职数、学历、资历和工作年限等申报条件及评审时限的限制,对获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不受岗位职数限制,优先聘用。新洲设立“伯乐奖”。每引进一名市现代农业高端人才,给予引进者5000元奖励,对现代农业高端人才所主持项目在区内落户,经评审可给予30万元项目资金资助。东西湖区设立“金山英才”计划等等。

  (四)强化基层农业科技人才能力提升

  省市区三级联动,省级安排农业技术人员调训,市级择优农技人员集训,区级组织实施基层培训,采取送出去与请进来、集中培训与现场实训等方式,分级分类开展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市财政还每年列支180万元,对全市农业系统的从业人员实行专业技能培训,年培训2000人次,建立了较为规范的培训档案,极大地拓宽了基层农技人员的视野,为推进全市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智力支持。

  (五)强化人才待遇保障到位

  2017年,我市6个新城区乡镇“以钱养事”农业科技人员待遇整体大幅度提升。江夏区“以钱养事”农技人员全部划归区农委管理,统一由区财政供养,工资待遇与区级事业单位农技人员持平,享受年终三个奖项发放,同时打通乡镇与区级农技人员流动渠道,如舒安乡农技中心韩怡峰调到区农委任种植业科任科长,乌龙泉街农业中心主任郑彬调到区农技中心蔬菜站任站长。在职称方面,独有享受“评聘同步”的倾斜职称政策;黄陂区2017年投入1.820亿元,对2014-2017年的“以钱养事”农技人员进行工资、奖金、津贴的补发;汉南区乡镇“以钱养事” 农技人员工资及工作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年人均收入12万元以上。

  二、基层农技人员作用发挥情况

  在各种人才政策的合力作用下,我市农业科技队伍中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代表,蔡甸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李茂年2014年入选黄鹤英才专项, 2014年参加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人员培训, 2015年被选拔为享受市政府津贴专家。黄陂区王家河街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王家河街利梓农机专业合作社事理长缪斌2015年入选黄鹤英才农业专项,当年获得武汉市劳动模范称号。种种荣誉的获得,代表了社会各界对他们所作贡献的认可,各级农业科技专家们,在农业的不同领域发挥才能。

  (一)授业解惑,服务指导深入人心

  跨学科、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学者成为我市农民培训的中坚力量。李茂年作为一名农业技术推广专家,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接受农民电话咨询,答疑解难,年均接听农民咨询电话近400余次,不仅有本地农民咨询,更有安徽、江西、湖南等省农民电话咨询,均得到满意答复。江夏区林业科技推广站林业专家陈邦海,2016年参加全省青年农场主创业培训班授课2次,市农校巴东班、新洲班果茶专业技术培训授课6次,江夏区各街道林业技术培训授课19次,市社区科普大学苗木花卉班授课32次。蔡甸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专家朱文革,2016年义务为农民开展科技培训达8场次,田间实地指导农民达800余人,接受农户24小时咨询电话达50余次,及时有效解答、解决农民生产中的技术问题。

  (二)致富兴农,技术推广带动增收

  黄陂区植物保护站站长邱先斌2016年准确及时组织编发农作物病虫情报21期,准确率达95%以上,组织编印病虫防治宣传单1.5万余份,实现了病虫防治信息和技术指导全区各街全覆盖;并且,他在水稻、蔬菜、草莓等作物上开展了绿色防控示范并还取得显著效果,参谋指导了全年的农作物病虫防治战役,指导防治面积465万亩次,挽回粮食损失14万余吨,较好地履行了农业科技人才的岗位职责。

  (三)回馈社会,捐资助学献绵力

  时刻不忘初心,践行社会责任。黄陂区王家河街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缪斌,拿出自己获得人才项目的奖金给武汉市黄陂区王家河街长堰中学设立贫困生奖学金。

  三、存在的问题

  基层农技人员断代较为严重。一些具有实际经验的老农技员逐步退休,不再从事农业技术工作,而由于进人渠道不畅农业院校毕业生到基层的极少,原有的毕业生很多也不再从事农业技术工作,造成技术人员部分流失;部分地区乡镇农技服务阵地整体设施落后,巩固和加强阵地建设迫在眉睫。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2018年农业工作重点,围绕党的十九大报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一懂两爱”为要求,推进构筑农业人才“金字塔”,提升人才工程质量效益,培养造就一大批基层农业科技领军人才、青年农业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引领、服务团队。启动实施“黄鹤农业专家计划”,培育开发一批本土化的高水平农业专业技术人才,深入推进 “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 在农村落地。

  (一)做好牵头领总顶层引导

  2018年,我们将以及落实《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扎实推进“三乡”工程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武发〔2018〕1号)精神,从“设施蔬菜”、“水生蔬菜”、“生态渔业”、“绿色畜牧”四个方向进行产业链布局,构建由首席推广专家、岗位专家、试验示范基地三位一体的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以高精尖专家团队打造为重要抓手,将专家人力资源与产业发展高度融合,实现专家能力建设提升和产业升级的双向互动。

  (二)抓好多元化的服务主体培育

  集中资源培育一批种养规模大、科技素质高、带动能力强的种养大户、家族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扶持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基层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成立合作社、合作联社等方式,以合作、授课、现场指导等方法参与农业技术服务与推广。以农业科技特派员为依托,鼓励农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专家进村入户开展科技服务工作。形成多元化的农技服务模式。

  (三)激发基层农技人员积极性

  推广宜都、武穴、云梦、广水、恩施等农技推广示范县和我市江夏区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引导各区按照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完善以钱养事新机制,建立健全农技推广责任和岗位管理制度、农技人员聘用制度、农技推广绩效考评制度、农技人员培训制度和多元推广制度,建立起组织体系完整、职责任务分明、运行方式高效、绩效评价合理的农技推广工作制度。实现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规范化管理。

  衷心感谢你对我市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你们监督我们抓好以上工作措施的落实,同时,欢迎你们继续对我们提出宝贵意见。



武汉市农业委员会

2018年6月1日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