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建议提案办理 > 关于对市人大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180247号建议的答复

关于对市人大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180247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18-07-16 00:00 来源: 发布单位: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武农函〔2018〕64号

A



聂权、胡丹代表:

  你们在武汉市人大第十四届二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出台政策支持全市“三乡工程”建设的建议》收悉,感谢你们对我市“三乡工程”建设的高度关注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我委会同市直相关部门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就有关办理工作答复如下:

  去年以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发展重要思想为指导,把推进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简称“三乡工程”)作为实施武汉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推进“三乡工程”,架起了城乡要素资源互通互联互融的桥梁,开辟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融合的新路径,探索了武汉实施乡村振兴的新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2017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我市通过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积极构建“政府搭台、企业(市民)唱戏、农民受益、合作共赢”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科学谋划“三乡工程”布局,统筹考虑环境条件、资源禀赋、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以“一村一品”为主攻方向,分类明确“三乡工程”实施重点;坚持政策引领、创新推进,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市民下乡、村民进城”活动  加快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支持措施》(简称“黄金20条”)、《武汉市关于促进“市民下乡”与“脱贫攻坚”相结合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支持措施》(简称“钻石10条”)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创新推进“三乡工程”;坚持示范试点、稳步推进,培育树立了黄陂区杜堂村、新洲区项山村、江夏区小朱湾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示范村庄,涌现了黄陂区祁家湾街赵发所、杜堂村葛天才,蔡甸区星光村左少平、天星村许江、新洲区靠山村骆黎明等一批回乡能人典型,打造了“电商村”“教授村”“网红村”等一批特色村。

  2017年武汉“三乡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强烈反响。在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上,湖北省介绍了推进“三乡工程”的具体做法;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纷纷聚焦武汉“三乡工程”,武汉“三乡工程”工作受到中央农办、农业部领导的充分肯定,获评“2017年中国三农十大创新榜样”,国家发改委总结推广武汉实施“三乡工程”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经验,国家行政学院将武汉推进“三乡工程”实践作为省部级领导干部培训必选课题。全年共吸纳社会资金160.1亿元;农村空闲农房签订出租协议10078户,年租金达到1.58亿元;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总额达到22.12亿元,实现农民人平增收864元;全市271个贫困村农民增收2.82亿元,人平增收812元。

  二、2018年所做的主要工作

  为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市委、市政府今年提出开展“三乡工程”拓面提质行动计划,2018年要实施“三乡工程”村湾达到570个以上,建设共享农庄2000户,建设美丽乡村宜居村湾50个以上,增加农民收入25亿元,吸纳社会投资达到150亿元。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政府主导、激发市场活力。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农民主体,积极构建“政府搭台、企业(市民)唱戏、农民受益、合作共赢”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开展系列宣传对接活动,组织央企、省属企业、民营企业与“三乡工程”项目对接,去年有265家企业参与其中。市直部门、各区联系各行政村召开空闲农房信息对接会,动员城区居委会与村委会结对共建。组织“三乡工程”政策宣讲员进大学、工商联、学会、协会宣传;在新闻媒体分批推介399个美丽乡村示范村、赏花游特色村、宜居村庄、自然条件好的贫困村名单;运用“互联网+”搭建“三乡工程”网络信息平台,让有闲置房屋的农户和有下乡意愿的市民、企业无缝对接,提高项目对接效率。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促进农民合作组织完善。结合各区实际,鼓励和支持村民成立合作组织参与“三乡工程”建设,通过合作组织参与村民自治、入股产业发展,充分调动和发挥村民积极性和能动性,如黄陂杜堂村、木兰山村、江夏小朱湾等均已经成立合作社,成为“三乡工程”建设中农民利益的代言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乡村治理的参与者、利益协调的代言人。

  (二)坚持政策引领、强化制度设计。整合市直相关部门和各区的支农资金和政策,形成推进“三乡工程”合力,初步形成了武汉推进“三乡工程”建设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

  市农委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市民下乡、村民进城”活动  加快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支持措施》“黄金20条”、《武汉市关于促进“市民下乡”与“脱贫攻坚”相结合  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支持措施》“钻石10条”、《推进“市民下乡、村民进城”计划  打好“四张牌”鼓励能人回乡建设新农村的工作意见 》“四张牌”(政策牌、政治牌、亲情牌、特色牌)、《关于落实市民下乡计划相关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三乡”工程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实施意见》,市政府出台了《武汉市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办法》,市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鼓励和规范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农村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举措。为进一步推进农村空闲农房等闲置资源的利用,省自然资源厅出台了《关于全力服务和保障“三乡工程”建设的通知》,要求全省国土资源系统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示范省创建为统领,以规划引领、创新驱动、保障权益、主动服务为原则,以确保所有“三乡工程”建设项目顺利落地为目标,扎实推动“三乡工程”建设。同时,我市也出台了《关于促进市民下乡 以利用空闲农房为核心发展农业共享经济的指导意见》、《武汉市促进市民下乡利用贫困村闲置集体建设用地 实现精准脱贫的指导意见》。为规范空闲农房租赁行为,制定出台了《武汉市农村空闲农房信息发布流程》。

  各新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整合全区支农资金和政策,形成推进合力。黄陂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三乡工程”拓面提质全面促进乡村振兴的支持措施》,从强化基础支撑、支持“企业兴乡”、支持“能人回乡”、支持“市民下乡”、完善综合保障五个方面,提出了30条支持措施。江夏区出台了《江夏区关于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的指导意见》,将财政资金、单位帮扶资金以及社会捐赠等各项资金打包使用,明确适用范围和负面清单,精准对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蔡甸区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激励、引领作用,明确支持范围和补贴标准,从基础设施、政策奖补、融资信贷等方面出台了区级推进“三乡工程”拓面提质的10条优惠政策。

  (三)坚持科学规划、实施分类指导。科学谋划“三乡工程”布局,统筹考虑环境条件、资源禀赋、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优先在“城边、景边、路边、湖边”以及有条件的贫困村优先实施。通过政策引导,积极发展“三乡工程”,鼓励市民、能人和企业工商资本下乡投资兴业。坚持因地制宜,以“一村一品”为主攻方向,分类明确“三乡工程”实施重点:城乡便利村重点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养老康养业、民宿经济、创意创业等产业;民俗文化村重点发展乡村旅游、网红小镇、文化创意等特色产业;生态自然村重点发展林果茶菌等特色农产品,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传统农耕村重点发展农事体验、生态农业、优质农业,打造成优质粮仓、绿色菜园;边远山区村重点实行整村迁建,加大帮扶力度。市政府今年研究制定了《武汉市“三乡”工程拓面提质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和《武汉市关于落实“三乡工程”拓面提质三年行动的工作意见》,推进1902个行政村及规划保留的4000个自然村的“三乡工程”建设,整合了农业、财政、建设、土地、环保等10多个市直部门和各区力量,集成农业农村的资金和政策,形成推进“三乡工程”合力。明确各中心城区(功能区、开发区)对新城区“三乡工程”实行工作联系全覆盖,并将该项工作纳入了市级绩效考核目标,将目标科学分解到各新城区和有关中心城区,确保形成合力,层层推进。目前已创建有黄陂区杜堂村、新洲区项山村、江夏区小朱湾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示范村庄,涌现出黄陂区祁家湾街赵发所、杜堂村葛天才,蔡甸区星光村左少平、天星村许江、新洲区靠山村骆黎明等一批回乡能人典型,打造了“电商村”“教授村”“网红村”等一批特色村。像黄陂区杜堂村“回乡能人”葛天才,在丘陵岗地打造“木兰花乡”景区,组织全村113户村民以空闲房屋入股成立合作社,空闲农房利用率达68%,农民户均增收近3万元。

  (四)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今年,我市深改组将“创新推进共享农庄建设,提升‘三乡工程’建设水平”列为由市领导领衔推进的15个重点创新改革项目之一。为此,我市紧紧抓住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这个“牛鼻子”,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集体所有权、农户资格权、宅基地和农房使用权“三权分置”。鼓励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大胆创新,探索“三乡工程”主体与村集体、村民合作改建农房、建设共享农庄,形成共建共享机制。市委组织部组织实施“红色三乡工程”,努力培养农村“红色头雁”,不断加强村组干部建设,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的培养和选拔强化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助推脱贫攻坚、引领乡村振兴。市国土部门针对“三乡工程”,就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缩短“三乡工程”建设用地审查时限、研究共享农庄发展的国土规划政策等方面开展了相关工作,编写了《武汉市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现状调研报告》,制订了《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及地上房屋确权登记发证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待完善后上报市政府审定。市工商局也出台了《关于创新五大举措服务“三乡工程”的实施意见》,创新开展商事便农、品牌兴农、合同帮农、电商助农、红盾护农五大举措。市委宣传部制定了《武汉市“以乡风、家风、民风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方案》,在各新城区举办了“三风行动”推进会,通过传承激活非遗项目、厚培优秀地域文化、举办新乡贤故事会等手段为武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市公安局印发《全市公安机关推进“三乡工程”建设的实施方案》(武公〔2018〕28号),出台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健全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严厉整治“村霸”和宗族黑恶势力三项措施。

  (五)坚持试点示范、推广典型模式。把典型引领、示范带动作为推进“三乡工程”的重要手段,培育树立了黄陂区杜堂村、新洲区项山村、江夏区小朱湾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示范村庄,涌现了黄陂区杜堂村葛天才、蔡甸区星光村左少平、新洲区周铺村左文勇等一批回乡能人典型,打造了“电商村”、“教授村”、“网红村”等一批特色村。市委、市政府先后组织召开5次现场交流会,总结推广先进典型的经验做法,变试点为示范,化“盆景”为“风景”。还举办了乡村振兴与“三乡工程”高峰论坛,总结宣传“三乡工程”的新经验好做法,进一步扩大示范效应。今年,我市通过多方考察,吸引了南京易地宝、北京农汇网、湖北乡聚通等多家在闲置农房收储、运营方面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参与“三乡工程”网络共享平台建设以及闲置农房收储和市场化运营,前期已经在黄陂区胜天村、木兰山村等地开展试点工作。

  自实施“三乡工程”以来,全市共吸纳社会资金245.45亿元,农村空闲农房签订出租协议1.3万套,年租金1.69亿元,增加农民收入32.42亿元。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步,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原则,着力化解制约我市推进“三乡工程”促进乡村振兴的突出问题,发扬勇于担当、开拓创新的精神,以创新建设共享农庄为抓手,推进“三乡工程”拓面提质。主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以健全顶层设计为保障,科学推进“三乡工程”拓面提质。一是进一步做好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以“一村一品”为主攻方向,充分体现乡村个性特色。二是进一步科学布局。合理安排今年571个村推进“三乡工程”拓面提质的布局,统筹考虑环境条件、资源禀赋、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注重选择交通便利、基础条件较好、距离城区适中的“城边、景边、路边、湖边”村庄尤其是贫困村布局实施“三乡工程”。三是进一步落实政策。市级层面已经下发了“三乡工程”拓面提质以及创新推进共享农庄的意见,还需进一步把有关政策细化落实。

  (二)以绩效目标考核为抓手,纵深推进“三乡工程”拓面提质。按照省、市考评办关于绩效目标考核的具体要求,一是进一步完善细化有关考核制度,形成长效机制,把绩效目标作为统筹推进“三乡工程”拓面提质工作的有力抓手。二是坚持市区联动、部门协同,推动市直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业务指导,区级政府进一步加强工作落实,探索共享农庄建设、“三乡工程”拓面提质的新举措、新方法、新模式。三是采取平时检查与年底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并强化结果运用,发挥激励约束作用,增强绩效管理“指挥棒”功能。

  (三)以共享农庄建设为重点,创新推进“三乡工程”拓面提质。创新推进共享农庄是今年“三乡工程”拓面提质的重点工作。按照市委市政的要求,我市计划到2020年,在100个行政村推进共享农庄建设,建设共享农庄1万户,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今年,我们首先要建立共享农庄租赁交易监管服务平台,建设共享农庄2000户,实现在“三乡工程”571个村全覆盖。为深入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加快盘活农村闲置农房和耕地资源,推进“三乡工程”拓面提质提供强劲动力。

  衷心感谢你们对我市“三乡工程”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



                                      武汉市农业委员会

                        2018年7月16日



  分管领导:舒炎发  联系电话:65683209

  责 任 人:张  群  联系电话:65683211

  经 办 人:王  强  联系电话:65683307




  抄送:市人大代工委、市政府督查室。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