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建议提案办理 > 对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第20210265号建议的答复

对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第20210265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1-06-14 16:20 来源: 发布单位: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李景中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在武汉打造“东方茶港 中国茶中心”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市茶产业的发展提出很好的建议。经与长江新城管委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商务局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前期打造武汉“东方茶港 中国茶中心”所做工作

(一)坚持规划引领,积极推动在武汉打造“东方茶港中国茶中心”。

一是2019年我市编制了《长江主轴城市双修专项实施规划——历史之径与街区活化》,通过规划整合和评估历史信息,构建了十二段历史之径。其中,万里商道之路(俄租界段)结合茶叶贸易的历史文脉,突出“万里茶道、世界茶港”主题,规划利用简介铭牌、老照片、人物雕塑等多种媒介打造“茶市旧痕段”,展示武汉茶叶贸易历史。

二是围绕国家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目前正在编制的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提出了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和国家港口型、陆港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的规划目标,主城重点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四大副城着力打造物流枢纽。为推动长江新区高标准规划建设,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武汉长江新城管委会组织编制了《武汉长江新城总体规划(2017-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积极培育智能创新、绿色金融、国际交流三大核心功能,布局商务总部、国际合作和金融服务区、国际航运等功能组团,可以满足“东方茶港·中国茶中心”总部基地、交易、收储等功能需求。

三是近年来长江新区坚持“绿色、生命、智能”产业定位,做好“去、转、育、提”的文章,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加快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服务经济、头部经济、枢纽经济信创经济、流量经济,打造武汉经济发展第四极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支撑。在长江新区规划建设“东方茶港 中国茶中心”项目与《长江新城重点发展产业指导目录》契合度较高。

(二)坚持政府引导推动、市场主导建设运营,政产学研金服协同发力。

一是产业立法,为“东方茶港”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法律支撑。省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1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支持茶叶生产经营主体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现代营销体系,开展商业模式创新,拓宽销售渠道。省和茶叶主产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农业农村、商务等主管部门和媒体,对外展示推介本省茶产品、茶品牌、茶文化,提升消费者对茶品牌的认知度、认可度和信赖度。省和茶叶主产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以举办或者支持举办茶品牌展示展销活动,组织引导茶叶生产经营主体参加国内外涉茶展销会、交易会、博览会,支持茶叶生产经营主体建立国内外茶品牌推广展销中心,为其开拓市场提供服务”。这为“东方茶港”的建设提供了法律支撑和建设方向。《条例》第三十一条明确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挖掘整理地方茶文化资源,选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科学等价值的传统制茶技艺,依法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认定代表性传承人,并在保护传承发展上给予支持。

二是政策支撑,有效促进全省茶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2021年3月份,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意见》,8位省级领导挂帅担任产业链“链长”,省财政每年投入10亿元,重点支持包括茶产业在内的10大产业链,茶产业即将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三是市场主导,做强茶叶出口市场主体。推动茶叶龙头企业进行横向重组和产业整合,培育具有全球资源整合和国际标准制定能力的跨国集团。继续培育一批重点茶叶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进一步健全完善湖北茶产业生产质量体系、品牌创建体系、市场功能体系。

(三)坚持建立协调机制,将湖北茶业优势与武汉会展优势结合起来,着力打造“‘一带一路’万里茶道”武汉茶业博览会,推动茶产业‘走出去、请进来’,实施做实今日‘东方茶港’,建设未来‘天下茶仓’”。

一是大力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活动。近年来我市重点支持举办武汉茶博会、东方茶港华中国际茶城、武汉农博会等大型展示展销活动,积极开展“湖北名优茶·健康边疆行(沿海行)”等宣传推介活动,努力培养懂湖北茶、爱湖北茶、知湖北茶、喝湖北茶的群体。

二是立足会展产业基础,强化政策支撑。目前已有武汉市及市外展览企业分别于每年上下半年在武汉举办茶产业主题展览会,展会现场规模均在2万平方米左右,展示品牌范围包含湖北省乃至全国各地茶业品牌。近年来,茶博会作为我市会展业品牌活动之一,我局积极着力培育展会提档升级,因此我市在举办茶产业展会活动方面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团队支撑。同时,2018年武汉市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武政规〔2018〕7号),对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的传统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重要会展项目等进行重点扶持。该项政策将为茶产业类展会活动在汉举办提供有力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此外,今年我局还指导了黄陂区投入了50万元举办了“盘龙城杯”制茶大赛,支持各区开展茶叶会展产业发展。

二、提升茶产业发展水平,着力打造武汉“东方茶港 中国茶中心”

(一)提升基地水平,加快建设高效生态茶园体系。坚持一手抓“新茶园”建设,一手抓“老茶园”改造,加快推动全市茶叶基地建设。一是要注重区域规划。对于新建茶园,严格坚持“优选原地、集中连片”的原则,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对于“老茶区”,有计划、有重点的实施茶园改造,逐步改变“布局分散、规模小”的问题。同时,根据区域板块特色和市场需求趋势,对各区特色予以定位,避免同质竞争。二是要注重配套设施。在建设茶园的过程中,要配套做好“水、电、路、肥、机”等基础设施。加大茶叶机械化水平,在种植、管理、采摘上增加机械化作业程度。三是要注重茶园管理。要加强茶叶培管用肥、病虫害防治、茶区周边生态维护等环节,全面加强茶叶质量安全控管,提高茶园单产产量。

(二)延伸产业链条,着力完善茶叶一二三产业融合体系。茶叶加工是茶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一是要培育大“龙头”。以黄鹤楼品牌为主,对现有企业和品牌进行整合,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积极促成企业强强联合,大力打造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在全省、全国有影响力的茶企业。二是要打造大品牌。重点支持抓好“黄鹤楼”、“旧街白茶”等品牌创建工作,进一步按照“一顶帽子大家戴”、“大品牌下套小商标”的思路,本着“自愿有偿、达标准入、统一品牌、自主经营”原则,整合资源、加强联营、共享品牌,积极推进品牌地产茶产业联盟体系建设。三是要延伸大链条。规划在现有茶园的基础上建设现代化、高科技的生态园区,把握未来茶产业“个性化”、“年轻化”和“大众化”的消费趋势,加快开发速溶茶、特色茶、茶饮料等系列茶产品,加快生产茶多酚、茶碱、茶黄素等高精尖产品,加快扶持由“喝茶向吃茶和用茶”方面跨越,进而大幅度提升茶产业附加值,推进产业化经营水平。四是要创新茶旅游。加快打造“茶旅结合”休闲游产业,围绕茶主题、依托茶资源,以茶基地为载体,以旅游体验为核心内容,以“茶业在旅游体验中增值,旅游通过茶产业添彩”为发展目标,结合乡村休闲游、特色小镇建设以及市民下乡等中心工作,围绕木兰景区、大别山革命老区等城市近郊旅游资源,设计茶旅路线,开发茶旅产品,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借鉴欧洲葡萄酒庄园模式,建设茶叶庄园和茶山小镇,打造木兰山、梁子湖等旅游茶叶观光带,形成茶旅经济链。

(三)转变营销理念,不断探索创新茶叶营销体系。在茶叶营销体系建设上,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严格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引导我市茶叶品牌在营销上逐步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引导营销主体由“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重点鼓励市区两级茶叶协会发展,加大组织、教育、培训、品牌推广、质量自律等方面的力度,大力支持茶叶协会承办武汉茶博会等全国性展销会,提升汉茶品牌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二是引导营销理念由“产销一体”向“专业营销”转变。将过去长期坚持的“产销一体”营销理念扭转为“专业营销”,强化专业的市场细分,强化市场带动。建设一批规模大、档次高、辐射广、带动力强的茶叶专业市场,重点支持汉口茶市等茶叶交易市场建设冷链系统、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检验检测中心等项目建设和提档升级,使其成为提高汉茶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影响力的集散地和对外宣传销售的平台。三是引导营销模式由“单一营销”向“立体营销”转变。指导茶叶企业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实施多元化、立体化营销战略,努力扩展销售渠道。在全国市场形成品牌专卖店、超市专柜、电商平台和现代茶馆茶楼等形式多样、相互补充的销售网络。将茶产品进入高档酒吧、宾馆、饭店等新兴消费场所,在全国设立形象店和专卖店。

(四)加强政府引导,切实改善茶产业发展环境。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茶产业的发展涉及发改委、财政、农、林、科技、工商、质监、商务、供销、金融等多个部门,应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部门合作,整合项目资源,协调解决茶产业发展的有关重大问题。二是强化政策扶持。应学习杭州等兄弟城市的先进做法,通过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等形式,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重点支持茶叶标准园创建、茶旅结合、区域品牌打造、茶饮料、茶食品、茶日常用品等终端产品的深度加工研发等,推进茶产业建设步伐。经与市财政局协商,初步确定市财政将每年安排1500万元资金,支持我市茶产业发展。三是强化部门服务。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发展政策,搞好技术培训,引导茶农生产市场销路好、价值高的茶叶品种,为企业提供正确的市场导向。

(五)结合城市文化建设,打造“东方茶港”历史名片。一是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借打造“万里茶道”起点城市,加快推进武汉与俄罗斯乃至欧洲在经贸、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的合作,使武汉成为中部地区通向俄罗斯、欧洲的首选地。二是将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与武汉租界史、武汉近代工业史相结合,将万里茶道文化建筑景观与汉口江滩景观相结合,更多的体现文化价值的功能,形成万里茶道展示区、茶港码头休闲区和国际时尚生活体验区。三是打造以万里茶道和汉派文化为特色的小型社区公共文化区域,形成建筑、街区、社区立体的展示模式。促进文化与商业的深度融合,结合武汉的茶产业,制作一批万里茶道历史文化遗产的文创纪念品,让万里茶道建筑遗产看得到,茶道故事听得见,文化产品摸得着,文创纪念品带得走,历史文化留得下。四是加大东方茶港项目推进力度,按照政主导,市场引导的原则,联系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及长江新城管委会,统筹推进“东方茶港·中国茶中心”在长江新城区域的规划建设工作。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6月10日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