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建议提案办理 > 对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20210169号提案的答复

对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20210169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1-07-23 15:40 来源: 发布单位: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姚祟怀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打造“武汉·中国种都”的提案收悉,你们提出的建议中肯实在、可操作性强,为进一步推进武汉·中国种都和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指明了方向。我局高度重视办理工作,认真学习研究,广泛征求意见,会同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市教育局、武汉经开区管委会、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成立办理工作专班,制定办理工作方案,制发3期工作简报,全力推进办理工作。现答复如下:

一、统筹谋划,高位推动武汉·中国种都和国家农创中心建设

2020年6月,武汉获批建设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农创中心),意味着为多年来我市提出打造的武汉·中国种都获得国家层面支持。为推动农创中心高质量、高水平建设,我市制定了《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进方案》,对农创中心的总体思路、空间布局、产业重点、重点任务与主要项目、保障措施进行了明确,其中保障措施部分提出要成立市级工作领导小组。

今年6月25日,市政府第15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进方案》,决定成立由程用文市长任组长,曹裕江、杨军、刘洁任副组长的武汉农创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农村局,杨军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重要决策的统筹协调、督查检查、提出重要建议等日常工作。积极与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对接,督促成立区级工作领导小组,压实责任,协调重点区明确建设运营主体来推动农创中心承载区的建设工作。同时,正在积极争取成立省级领导小组,建立部、省、市、区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武汉·中国种都和农创中心建设。

今年以来,作为武汉·中国种都和农创中心建设核心区的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围绕农作物、畜禽、水产、微生物等“大种业”范畴,邀请邓秀新、张启发、陈焕春、傅廷栋等 10位院士专家,成立种业发展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制定武汉农创中心发展中期规划(2021-2035),并定期召开专家研讨会,对政策创设、发展方向、项目引进、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重大事项进行深入研讨,提供决策咨询。

二、注重创新,着力提升我市种业产业竞争力

创新是种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为鼓励种业创新,我市多措并举,全力推进。

(一)注重发挥科技引领。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是实现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年以来,针对制约我市水稻、油菜、生猪、水产、蔬菜等种业的技术瓶颈,市科技局会同市农业农村局征集完成了技术清单,下一步,将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确定支持方向,编制项目指南,发布榜单,征集揭榜单位,开展联合攻关。同时,由武汉农创中心正在发起成立种业创新联盟,加快构建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主体的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和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相结合的现代种业科技创新体系。

(二)强化重大项目支撑。我市高度重视种业重大项目建设。一是积极参与洪山实验室建设。我市现有中垦锦绣华农、湖北国科、湖北金旭、科前生物等 4家企业积极参与其建设。二是“神农设施”项目已通过国家发改委复审。“神农设施”是农业领域的国之重器,具备每年50万株—100万株植物的基因型、主要表型特性和相关大数据采集与解析能力,可实现育种过程的设计性、预见性和可控性,提高育种效率一倍以上。目前,已成立项目战略联盟,构建了自主研发人才团队。三是争创部级重点实验室。组织农创中心申报作物分子育种、微生物农药创新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并获批立项。四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今年以来,农创中心新引进农业科创型企业36家、项目 11个、投资额16.2亿元。中信汉南现代种业小镇项目正式签约,碧桂园“中国种谷”项目建设用地成功摘牌。

(三)强化政策保障支持。2020年,我市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全市种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武政办〔2020〕86号),明确2021-2025年,市级财政每年安排6000万元农业专项资金支持种业发展,同时,规定对于种业发展的科技、土地、人才、国际化等政策,所需资金仍按照现有资金渠道予以解决。从2019-2021年,市级财政累计安排资金14655万元(其中,2019年3110万元,2020年5545万元,2021年6000万元),用于支持种业研发、平台建设、渔业苗种繁殖和工厂集约化育苗建设等工作。

按市政府要求,我局还起草了《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专项政策》,重点从总部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落户、成果转化、产业协同创新联盟等12个方面提出支持意见,拟提交市政府研究。

三、提高保障,切实增强种业企业发展活力

(一)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以“提质、增品、扩面”为着力点,推动农业保险从覆盖直接物化成本向覆盖完全成本转变。进一步拓宽农业保险保障责任,扩大价格保险、收入保险等产品的探索和应用,更好地兼顾生产风险、市场风险及其他新兴风险的管理,下一步,我市将加大农业保险宣传力度,引导保险机构因地制宜发展创新型险种。

(二)做好企业融资工作。3月10日,市地方金融工作局会同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营管部组织召开了2021年武汉市金融工作推进会,向在汉银行机构传达了2021年全市普惠金融等重点工作任务,要求各行继续安排好企业延期还本付息,落实普惠小微贷款“应延尽延”等政策,加大信用贷款力度,支持稳企业保就业。今年我市还将开展中小微企业信用培植工程试点工作。

(三)推进农业企业上市。2020年,我市有回盛和科前生物等2家涉农企业上市。一直以来,我市有关金融部门提供重点企业上市“一站式”服务,针对不同阶段的企业分别制定专人对接服务并根据企业上市中面临的障碍,主动协调相关单位予以解决,帮助企业加快推进上市工作。今年上半年,市农业农村局组织了40家企业(其中一半为种业企业)参加了全市农业企业上市辅导培训,达到了预期效果。下一步,我市将积极支持包括种业企业在内的农业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提高融资水平。

四、强化服务,促进种业成果转化与应用

我市科技部门鼓励重点企业吸纳转化种业重大科技成果,开展中试放大、技术熟化研究,促进种业高质量发展。以种业企业需求为导向,加强高校院所和企业的对接合作,做好技术咨询、贷款融资等服务。以科技特派员为抓手,促进科技成果应用推广。

今年上半年,武汉农创中心已聚集新型研发机构6家,院士专家团队达10家,海外合作项目平台达1家,企业总量610余家,举办各类招商、品牌、成果转化活动70余次,新引进企业、机构20余家,推动双绿源、康农种业、小码大众、金广农业等11个重大功能性平台和成果转化项目落地。

2021武汉种业博览会集成展示了3200多个蔬菜新品种及有关新农机、新技术、新模式,有77万人线上线下观展,首次开展成果转化交易,成交新品种成果权10项,交易额达2000余万元。

五、扶优持强,鼓励种业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我市现有种子进出口持证企业12家,农作物种子主要出口企业有科珈种业、国英种业、省种子集团、庆发禾盛、湖北惠民等,2020年实现种子出口2405吨,创汇870万元。近年来,我市对有关种企出口给予了相关政策支持。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鼓励优势种企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一是支持种业企业境外参展。鼓励种业企业赴海外参展,积极推介我市种业行业品牌形象,对符合条件的种业企业,给予专项资金支持。二是支持种业企业走出去。鼓励我市具有优势技术和产能输出的种业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投资,开拓国际市场,不断提高我市种业行业的国际影响力,对符合条件的种业企业,按照有关政策落实专项补贴。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7月20日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