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信息联播

袁隆平精神学习交流会在京举行——“他是农业科学界的一面旗帜”

发布日期: 2021-11-19 15:06 来源: 农民日报

11月10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共同举办的袁隆平精神学习交流会在北京举行,包括5位两院院士在内的我国农业科技界专家学者共聚一堂,追忆缅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表示要学习、传承和发扬袁隆平的科学精神和崇高风范,为实现农业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智力支撑。

袁隆平的学生、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邓华凤深情回顾了袁隆平先生的研究历程。他表示:“我有幸跟随袁隆平老师,从恩师身上学到很多,例如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务实精神、协作精神、爱党爱国精神等等,使我受益终身。其中,恩师的创新精神对我影响最深,也使我从一个杂交水稻小兵成长为杂交水稻干将。”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钱前表示,袁隆平创建的超级杂交水稻技术体系,使我国杂交水稻始终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并为作物遗传育种学科发展作出了原创性贡献”。钱前还分享了一则他和袁隆平先生的故事:“记得4年前,袁先生问我最近在干什么,我说很累,干不动了。袁先生问我多大年龄,我说我55岁,袁先生说‘人到五十五,犹如出山虎’。我当场就请袁先生把这句话写在了纸上。至今,这张纸条仍放在我的书房里。”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胡培松介绍,“两系法”现在已经占了杂交水稻的一半以上,可是当初却是被专家否定掉的。袁隆平能够突破传统理论的束缚,“确实是科学家精神最好的践行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万建民深情回忆起自己亲历的袁隆平平易近人、团结同辈、提携后辈的故事,并谈到了袁隆平的家国情怀:他的杂交水稻研究成功之后,并没有把技术封闭起来,而是向全世界推广。“他胸怀整个国家的粮食安全,把国家的重大需求作为科学家的首要任务。”

中国工程院院士戴景瑞认为,袁隆平先生为世界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并表示要学习袁隆平先生的无私奉献精神和合作精神,不懈奋斗、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躬身实践,以田野为家、以水稻为伴,终生为水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吴孔明院士表示,袁隆平同志是当代科学家的典范,是我国农业科技界的一面旗帜,也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他号召农业科技工作者深入学习袁隆平的科学精神,担负起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武汉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
"武汉农业农村"新浪微博
"武汉农业农村"头条号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