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家乡的味道 黄陂三鲜

发布日期: 2021-01-20 08:50 来源: 楚天都市报

黄陂三鲜,大人小伢都爱吃

鲜美的黄陂三鲜,从挑选优质的活鲢鱼开始

将鲢鱼去骨去刺,鱼红与鱼肉分离

肉圆子炸好了,出锅那一刻,给人喜悦感

精心烹饪的黄陂三鲜

黄陂的风俗,每逢过年,“黄陂三鲜”成了永不缺席的“压轴菜”。“黄陂三鲜”也称“黄陂三合”,由鱼圆子、肉圆子和肉糕组成,制作工艺繁杂,而“鱼”“圆”“糕”分别通过谐音寓意年年有余、阖家团圆、步步高升,对于来年的期盼就在于此。

位于黄陂区王家河的熊大农庄,老板熊华春在一个月前就开始陆续接到了制作“黄陂三鲜”的订单,其中不少订单来自外地。

“身处异乡的黄陂人,逢过年盼的都是这一口。”熊华春的祖上是从事乡村宴席的厨师,他从小就耳濡目染制作“黄陂三鲜”的要诀。做三鲜一定要食材地道,其中制作鱼圆的鱼一定要鲜活的鲢鱼,这样的鱼肉质细腻,制作出的鱼圆才能爽口弹牙。”

一碗黄陂三鲜,不仅费时而且需要团队协作,用熊华春的话来说“讲究工夫的菜往往最能凸显口感”。三五个厨师杀鱼、去骨、片鱼、剁肉,在厨师的巧手下,一条白鲢不会有丝毫浪费,鱼头炖汤;鱼皮油炸;鱼白做鱼圆;鱼红则和着猪肉做成肉圆,黄陂三鲜的“鲜”从鱼肉中提取并贯穿始终。

整个三鲜的制作过程中,厨师的手成为了最为重要的工具,承担了温度计、搅拌器、模具等功能,鱼肉、猪肉剁成肉泥,这仅仅是成为鱼圆的第一步,圆子好不好吃,在于捶打的分寸。厨师刘祖军从16岁起就开始学习制作黄陂三鲜,只见他将右手捏成拳头,顺时针搅动肉泥,“搅动的时候要将力量集中在手臂中,力气小了还不行。”搅肉的过程中,刘祖军会依次加入胡椒粉、蛋清、盐等,而在鱼圆的制作中,最为重要的一步就是加入少许有些温度的猪油后继续搅动,“这也是三鲜中的鱼圆好吃的秘诀。”刘祖军笑着说道。

待肉泥搅打有了一定的黏度,此时手又变成了“模具”,鱼肉泥通过刘祖军的手被挤出一个个的小圆形肉坨,冷水下锅,在水中煮至浮起,捞起备用。猪肉泥被捏成肉圆后,在油锅中炸熟。肉糕跟肉圆的用料相同,只是工艺复杂一些,要在蒸笼里铺上煎好的千张皮,将肉糊摊平在上面,蒸到八成熟取出抹上蛋黄,再放入蒸笼蒸至全熟。

黄陂三鲜制作完成,已经晌午,热腾腾的蒸汽背后是食客期盼的笑颜,一枚鱼圆入口,鲜甜随之而来,家乡的味道,由胃暖到心。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武汉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
"武汉农业农村"新浪微博
"武汉农业农村"头条号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