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是一座发展日新月异的城市。江夏区作为武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底蕴与非凡历史。岁月的沉淀,给这块宝地留下了大量璀璨的非物质文化瑰宝。
时至辞旧迎新之际,为彰显武汉城市精神,体现武汉本土尤其是江夏地区的民风民俗,江夏区文化馆特推出“江城变迁——江夏非遗记忆特展”,作为迎接新年的跨年特展,以听觉、视觉、味觉等方式,让观众深刻感受江夏地区的本土风味,推出饱含思想性、艺术性以及科学性的“文化大餐”与“精神大餐”,感受传统的“年味”,在博物馆里过大年。
从本期开始,《诗画田园 醉美江夏》将陆续推出此次“江城变迁——江夏非遗记忆特展”的内容,今日推出“视觉篇”,敬请关注。
舞曲,是一个地区民俗活力的象征。江夏的舞曲文化似乎与编织艺术息息相关。采莲船,草把龙的舞蹈,来自于朱汉生先生的扎制手艺。
正是这种独一无二的手艺,为江夏区的舞蹈带来了独一无二的表现形式,带来了自身的传统特色,目不暇接的表演,是节日的喜庆,民俗的复兴。
舞蹈耀千年
——采莲船
鲜艳的宝塔顶、船头艄公撑篙引船,船上坐一“仙姑”,船尾摆梢婆子手握破芭扇随船而行,还配有敲锣打鼓、拉琴,唱词即兴创作。采莲船作为湖北传统民俗舞蹈形式深受百姓喜欢。
采莲船传承人朱汉生。自幼学艺,思维敏捷,口齿伶俐,唱功深厚,不仅能扎船,也能“划船”、表演,多次在武汉市舞龙比赛中获民俗表演金奖,是武汉市江夏区金口一带小有名气的“船老大”。
采莲船的长度基本是2.08米。朱汉生认为,遇事要有八,要八就不离发,所以是2.08米,裆的宽度是44厘米,事事如意或者四世同堂、四喜发财。
神龙舞佳节
—草把龙
“草把子龙灯年年有,玩灯的小伙子不怕丑”,讲的就是穷人家的孩子没有钱做龙灯,就用稻草把做龙灯玩。“草把龙灯”是朱汉生近年的创意。“草把龙”外面用金灿灿的稻草编织包裹,缩在一起就像一捆稻草,打开就是六节龙身,九大节连在一起就是一条长龙。在朱汉生的带领下,江夏区非遗民俗表演艺术团经常参加政府和社团组织的公益演出。在丰富了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传承和发扬了优秀的民俗文化。
凤凰燃新春
——凤凰灯
凤凰是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凤凰灯》又称舞凤凰,它是一种以凤凰为主要道具,通过二名舞蹈者(一人舞凤头、一人舞凤尾)的碎步、矮子步、鹞子翻身、双手托举、双手抖动、云手、小圆场等舞蹈动作,来表现凤凰——这一想象中的神鸟。表演时,龙飞凤舞,龙凤呈祥,加上狮子扬威镇邪,场面生动活泼,壮观火热,主要伴奏乐器唢呐所吹奏的音乐,时而高亢明亮,时而委婉深情,打击乐器轻快明亮,热情奔放,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民间舞蹈《凤凰灯》的主题——吉祥如意,招财进宝。
青瓷骑马俑
长方形,顶为悬山式五脊顶,小屋内有小鸡三只,四壁外背饰斜方格网纹,前壁有二个方形小门,门前有一台阶。通高20厘米、长8.4厘米、宽16.2厘米。三国时期。1995年5月流芳关山砖厂出土。
青瓷鸡舍
1995年5月,流芳关山砖厂取土发现一大型穹隆顶砖室墓,系东吴时期古墓,清理墓时发现此器物,系青瓷骑马俑。俑与马连为一体,人骑在马鞍上,头戴高冠帽,两眼平视。身着甲衣。右手似持缰绳,右手以扬鞭之势。马头、马背、颈都有马饰,马尾下垂。通高27.6厘米、马长20.4厘米。
附件: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