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兰花是超市里常见的蔬菜,但仅仅几年前,我国的西兰花种子九成依赖进口,价格高昂,相当于按粒卖。这类种子“卡脖子”局面,今后将不会存在了。近日,全国两会上,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支持武汉开展“中国种都”试点提出建议,武汉经开区也建起“中国种谷”,破解种子难题。
“洪山菜薹好吃但贵,普通市民往往敬而远之。但如果破解了它们的种子密码,其身价自然会下降。”武汉经开农发投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近日,武汉经开区“中国种谷”项目列入国家“三农”补短板项目库,“农业芯片”将更多地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
据悉,由碧桂园旗下碧水华天农业公司建设的“中国种谷”,已在武汉经开区湘口街建设,其任务是测定高品质农产品的种子基因,保存优质种子,让寻常百姓也能吃到安全的高品质农产品。比如,湖北人喜爱的洪山菜薹,将有可能在破解其基因密码后,引进到合适的地域种植,让更多市民品尝到高品质蔬菜。
落户“中国种谷”的亚非农业,是省内龙头种子企业,该公司副总经理刘传友介绍,他们在甘蓝、西兰花、胡萝卜等细分领域有着重要地位。国内种植面积约6%的西兰花种子,均产自该公司。“2017年以前,我国90%的西兰花种子依赖进口,进口种子价格高昂,按粒卖。”刘传友说,该公司种业规模起来后,西兰花种子价格已经降到之前的一半,降低了农户种植成本。目前,湖北西兰花的种植面积已从几万亩扩大到十万亩以上。
“中国种谷”项目负责人称,他们计划搭建种业公共研发中心,为种企提供资源材料评价、育种组配设计、田间筛选指导、育种信息管理等全过程服务,帮助企业更快地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按照计划,“中国种谷”建成后,每年将服务100多个种子类项目。
目前,“中国种谷”正在建设集研发创新、科技示范、展示交易、产业孵化、科普教育、体验观光为一体的国际种业产业创新高地,已吸引楚为生物、武大天源等10余家种业单品头部企业落户,共同打造“农业中国芯”,助力武汉“中国种都”建设。
武汉经开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正在编制现代种业产业园建设规划,力争到2023年,聚集种子企业不少于30家,建成以粮油、蔬菜育种为特色的万亩国家现代种业产业园,带动产值30亿元以上,成为武汉“中国种都”建设的新抓手。
附件: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