桨叶旋转,尘土飞扬。伴随机器运转的轰鸣声,一台占地约1平方米的农药喷洒无人机从地面缓缓上升,农村新报全媒记者站在6米开外,依然能感受到无人机起飞时的强大动能。
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西湾村村民肖庭光今年花1万多元购置了一台二手农药喷洒无人机,买回来后连上手机网络,捣鼓了两天便开始试手。“起初怕浪费药水,用清水做实验。没想到我用得很顺手,操作也准确。”他自豪地介绍。
“快的话,不到一分钟能打一亩地,药撒得很均匀。”他说,自己这台机器虽然稍小,但也能满足几十亩地的喷洒需要,所以他专挑个人和小型家庭农场提供服务。
西湾村仅肖庭光一家有无人机,很快,肖庭光成了远近闻名的“飞手”,一年服务上万亩面积。“人工打药一亩地收费12元,无人机一亩地收费8元。邻村有干这个事儿的,一亩地收十几元,我觉得8元就很合适。”肖庭光边说边咧着嘴笑。
用无人机打两个月药,肖庭光就连本带利挣回了飞机的钱,“还是要买台新机器,大概4万元,下半年安排!”
附件: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