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小藜蒿编织“致富梦” 种出好生活

发布日期: 2022-03-22 15:31 来源: 蔡甸区融媒体中心

早春时节,在侏儒山街道薛山村逐梦田园藜蒿种植基地里,一排排连绵起伏整齐排列的塑料大棚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放眼望去,蔚为壮观。室外细雨寒风,掀开温室大棚的帘子,棚里氤氲的热气夹杂着泥土的清香和藜蒿独特的香味扑面而来,翠绿的藜蒿,叶片饱满,如锦缎一般铺展开来。

时下,正值藜蒿采收季节,几名工人正忙着采摘。武汉逐梦田园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敏告诉记者:“我们合作社是‘瓜蒿模式’,种植面积228亩左右,主打藜蒿,上半年以西瓜为主,下半年以藜蒿为主。”

13年前,王敏嫁到薛山村,就和公公婆婆一起种藜蒿。王敏告诉记者, 薛山村有30多年种植藜蒿的传统,多年种植也让这里的农民积累了丰富的藜蒿种植经验。她说:“我就向村里老人请教,取长补短,政府也经常组织培训,专业老师会来地里指导我们。如今我们合作社已经有400多个大棚,基本年产值可以达到4至5百万。”

薛山村的藜蒿种植面积约1300亩,其中王敏一家就有228亩,是种植大户。为了让种出来的藜蒿品质更高,王敏配备了履带式的旋耕机、碎草机、割种机等现代化的农机装备,还投资30万元,建造了小型冷库,就是为了把藜蒿保鲜外运,打开市场,走向更远的地方。

在分选包装现场,工人们分拣、清洗、打包,每道工序都有条不紊,一派繁忙热闹的景象,丰收的喜悦扑面而来。记者注意到,在打包装箱环节,工人还往泡沫保温箱里放置冰块。王敏告诉记者,是为了给藜蒿保鲜,“今年的藜蒿效益不错,长势良好。如今每年能收割4茬,当天采收,当天发货,很受客户青睐。”

致富不忘乡邻。王敏不仅通过蔬菜大棚实现着“致富梦”,还让本村留守妇女和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如今武汉逐梦田园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集种植、销售为一体,在加工、收割、打包、保鲜、运输及技术方面,需要大量的人工。

56岁的龙卫华在合作社干了两年,负责分拣工作,他说:“之前在家里带孙子,没啥收入。现在在这里干活,每月有3000多块钱的收入,还离家近,特别方便。 ”

在武汉市,蔡甸区是藜蒿的主要产区,而“蔡甸藜蒿”则看侏儒山街道。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侏儒山街道就从云南引进藜蒿种植,30多年,藜蒿不仅成为蔡甸区特产,“蔡甸藜蒿”也成为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

“藜蒿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耐湿、耐热、耐肥,是无病害、无污染的特种蔬菜食品。我们的藜蒿肉质脆嫩、白色,具细微鱼腥草一般的特殊清香味。炒食时味道鲜美、口感脆嫩爽口。”侏儒山街道副主任朱剑祥介绍,目前该街道种植有3万余亩藜蒿,年产值可达到4亿元,每亩纯收入达7至8千元。他说:“我们的藜蒿已经走向全国,我们将在提升藜蒿质量、打造有机藜蒿上做文章,让消费者吃到口感好、质量优的放心藜蒿。”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武汉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
"武汉农业农村"新浪微博
"武汉农业农村"头条号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