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长江江豚分娩全过程全球首次公开

网友“云陪伴”江豚宝宝出生:加油!平安!

发布日期: 2022-07-06 11:37 来源: 长江日报

曾经,有着“微笑天使”之称的长江江豚一度陷入濒危的状况。近年来,人们不断推进环境修复,加强江豚保护,让江豚的数量慢慢增加。人工繁育就是重要的保护方式之一。

生活在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的江豚福久,在怀胎12个月后,迎来“豚生”的重要时刻。7月5日,由新华社湖北分社、中科院水生所、武汉市农业农村局、武汉市生态环境局、武汉白鱀豚保护基金会等共同发起“见证长江江豚分娩”科普公益行动,面向全球首次公布长江江豚分娩全过程,由权威专家与网民互动,共同见证“国宝添丁”。

■ 网友“云陪伴”宝宝出生 爸爸是谁?等出生后测DNA

在刚刚结束的第一场播出画面中,江豚妈妈福久在繁殖厅的大水池里绕着池边快速游动,它的肚子明显隆起,摇摆着尾巴,游动速度非常快。

在福久所在的水池上方有一个摄像头,可随时观察和及时采取施救。在水池中放置了科研仪器,实时记录江豚发出的声音信号。

视频画面里,福久处于妊娠晚期,可以看到它不停地快游、跳跃、旋转,可能处在宫缩阶段。因为都是哺乳动物,江豚的有些行为和人类比较像,并且福久体积比普通江豚更大,游动起来还比较吃力。

江豚福久2011年从鄱阳湖来到水生所,已经14岁了。7月5日也是江豚淘淘的17岁生日,2005年7月5日,它在武汉白鱀豚馆出生,是世界上第一只在人工环境中出生的江豚。

现在这只即将出生的小江豚,爸爸有可能是淘淘,也有可能是另外一只雄性江豚e波,需要做DNA检测才能确认。

网友们纷纷留言,“福久加油!”“期待见到小江豚。”“都要平平安安的啊!”

■ 江豚怀孕也要补叶酸? 当然,促进小宝宝发育

中科院水生所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只江豚都有自己的性格,福久模仿能力很强,并且是敢爱敢恨的,喜欢哪头江豚,就会去‘贴贴’;如果不喜欢,就不搭理。性格十分讨喜。”孕期的福久每天吃很多,约有4—5公斤食物,有时会更多。科研人员会喂活鱼或冻鱼,把叶酸片、维生素片塞到鱼肚子里喂给它吃。

江豚怀胎12个月,每一胎只出生1个江豚宝宝,身长七八十厘米,出生后会第一时间冲出水面呼吸。江豚出生时是尾巴先出来,这样有助于小江豚更有力地在水里摆动;其次,呼吸孔在脑袋上,会防止呛水行为。从母豚的阵痛、幼豚的尾巴先出来开始,整个生产过程约1—2.5小时。

在白鱀豚馆经常会有科学研究,训练员负责江豚的日常生活,根据江豚性格和江豚互动,同时协助做医疗训练,以无侵害式体检,采取血液、粪便、尿液等样品,协助研究其激素水平、身体状况。

中科院水生所副研究员郝玉江博士介绍,为了给江豚制造良好的孕期和生产环境,科研人员事无巨细地照顾着它们。

江豚是季节性繁殖动物,针对它们的不同繁殖状态,水生所适时调整社群关系,方便它们培养感情,促进自然交配。发现母豚怀孕后,科研人员将母豚转运到繁殖厅的“产房”,保证江豚妈妈营养,准备营养丰富、品种丰富的新鲜鱼饲,孕期还在小鱼中补充叶酸片,促进小江豚生长发育。

良好优质的水环境是首位,水质要清润,水温要保持在28℃以下,还要保持场馆安静,防止噪音打扰到江豚生产。

在怀孕、生产、哺乳的各个阶段,加强实时监测和护理,每天观察记录母豚的孕期状况,定期给胎儿做B超检查。

■ 新一轮江豚普查今年启动 将公布最新数据

在白鱀豚被宣布“功能性灭绝”后,长江江豚成为长江唯一的哺乳动物。长江江豚的保护形势到底有多严峻?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会长李彦亮用一组数据将大熊猫与江豚的保护相比较、相借鉴,指出长江江豚极度濒危的现实。

2016年9月4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宣布:中国“国宝”大熊猫将不再被列为濒危物种,其受威胁等级从“濒危”降为“易危”。而长江江豚,自2013年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极危”物种以来,一直处于极度濒危的状态。

2022年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我国首部《中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蓝皮书》发布,系统梳理了我国水生野生动物“家底”和保护状况。

蓝皮书指出,长江江豚是长江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重要指示物种和伞护种,具有重要的保护地位和研究价值。2018年,长江江豚科考结论显示共有1012头,其中长江干流445头、鄱阳湖457头、洞庭湖110头。目前,江豚数量大幅下降趋势虽然得到遏制,但其极度濒危状况没有改变。

2016年国家出台了《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强调,实施以中华鲟、长江鲟、长江江豚为代表的珍稀濒危水生生物抢救性保护行动。2021年起,长江正式开启“十年禁渔”行动,2021年2月4日长江江豚等65种野生动物正式由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升为国家一级。

江豚的保护工作已全面展开,也取得一定进展。其中,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迁地群体已从1990年的5头增长至2020年的80头,湖北何王庙保护区群体也达到2020年的15头。

新一轮的长江江豚大型普查也将于今年内启动,届时将公布长江江豚的最新数据。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武汉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
"武汉农业农村"新浪微博
"武汉农业农村"头条号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