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市人社局驻陈田村工作队长田中文(中)与驻村工作队员边帮村民收花生边聊家常。
随着武汉地区雨水增加、天气转凉,全市旱情得到缓解。8月底9月初,正值花生、芝麻等作物进入成熟采收期,连日来,记者赴田间地头采访,各地农户正抓紧进行各种田间管理,弥补旱情带来的损失,为下一季油菜、冬季蔬菜等种植作准备。
■ 新洲陈田村:村民忙着刨花生
8月31日,走进新洲区凤凰镇陈田村,不少村民的家门口,已晾晒起了一片片刚刚刨出来的新鲜花生。田间地头上,随处可见趁着凉爽的天气正在抓紧采收花生的村民。
村民赵真爱戴着草帽、挑着担子迎面走来,满筐的花生堆得冒了尖儿。“今年花生受了些干旱影响,但长得比预想中的要饱满些。”陈田村水稻面积少,村民们以种植玉米、花生等作物为主。赵真爱家今年种了二亩花生、二亩棉花,还种了几亩芝麻,8月底到9月初,将陆续迎来收获。
上午10时左右,村民郭保青、赵能荣夫妇已经在花生地里忙活了半天。赵能荣介绍,村民们种植的花生,个大的会卖给贩子,个小的会留在家里自己吃或榨油。“今年每斤花生收购价在3元左右。”
武汉市人社局驻陈田村工作队长田中文介绍,陈田村地处新洲、红安、麻城交界处,属于丘陵地带,正常年份气候也比较干旱,当地用水来源主要是麻城浮桥河水库。今年旱情发生后,工作队和村“两委”积极协调水源,添置水泵,带领村民们清泥疏沟,引水灌溉,尽量减少旱情对作物的影响损失。
41岁的回乡能人曹小登,回乡成立合作社,规模化开展作物种植和水产养殖。目前水产养殖情况平稳,9月中下旬,水稻将开始收割。“水稻因旱情结实率降低,产量受到一定影响,但种植的油茶树挂果还不错。”
“夏粮损失冬粮补”。田中文说,花生、棉花、芝麻、玉米、水稻等作物抢收后,10月份村里将大面积播种当地特色品种“胜利油菜”。“胜利油菜”在新洲凤凰片区有几十年的种植历史,这种油菜茎秆粗壮、产油量高、营养丰富,一直是当地村民最喜爱的种植品种。“村民自己留有种子,政府和工作队也会向村民免费赠送种子,村民们种植经验很丰富,工作队会协助村里做好管护,争取明年油菜夺‘胜利’。”
■ 江夏光辉村:抢种的萝卜出了苗
“天气预报说要下雨降温,我们上个星期就在地里下了萝卜种子,这几天雨一下,现在已经出苗了。”8月30日,在江夏区山坡街道光辉村,武汉市商务局驻光辉村工作队长袁鹏指着田里刚冒出绿色的萝卜苗,开心地说。
据介绍,光辉村地势高低起伏,以矮坡洼地为主,拥有耕地7000亩、林地525亩、水面1500亩,村民主要种植水稻、湘莲等农作物,养殖鸡、鸭等禽类和各类水产。
“今年的旱情对我们村的影响还是挺大的。”袁鹏说,最严重的时候,村里的水稻、湘莲和鱼池处处缺水,面临减产甚至绝收的风险。
“我们村有2座55千瓦泵站、4座17千瓦泵站、1座26千瓦转水泵站,但当时抽水区域的水位已经低至极限,即将面临无水可抽的局面。”回想起一个多月前焦虑地心情,袁鹏满心感慨:“当时,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每天都在田间地头排查各户田地受旱情况,眼看着水一天天减少,最后决定增设转水抗旱设备。”
袁鹏介绍,由于村里前期抗旱的投入已经远超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承受能力,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研究决定,紧急向帮扶单位武汉市商务局请求拨款,用于购置相关抗旱设备。市商务局收到请求后,第一时间拨款,在盛家桥增设了一座二级转水泵站,并配置相关转水设施,短短几天时间,转水泵站就投入使用,极大缓解了光辉村的旱情。
“这次下雨降温,其实我们这边的雨量并不大,不过现在村里已经不缺水了,而且气温降下来,对田里的农作物来说是个好消息。”袁鹏说,目前旱情对村内种植养殖业的影响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抗旱工作取得了初步胜利。
■ 江夏区彭塘村:给水稻上最后一遍水
这几天,武汉城建集团派驻江夏区舒安街道彭塘村第一书记刘典成,正与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员们一起,督促村民们给水稻上最后一遍水。“这几天凉快,虽然没下多少雨,但旱情基本已经得到了缓解,我们正抢着给水稻补点水,希望能赶着最后的时间,让稻谷长饱满一点,尽量挽回损失。”刘典成说。
今年的旱情中,彭塘村多处水库、池塘、水渠几近干涸,村里蔡湾、雷承龙湾等村湾的水渠因为年久失修,无法正常灌溉,村里1980亩农作物因干旱受损,其中800多亩农作物几近旱死。
“彭塘村村湾众多、耕地分散,往年村湾灌溉用水都是靠水库、水渠供应,今年旱情严重,水库、水渠、池塘都缺水,必须通过水泵等抽水设备远距离引水灌溉。”刘典成介绍,当时,如何引水给农田“解渴”,是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最头疼的问题。
经过商议,村“两委”班子和驻村工作队联合向武汉城建集团申请专项支持。“没想到,我们头一天向武汉城建集团申请抗旱资金,第二天钱就转账到了我们村集体的账户。”彭塘村村委会主任张正国说,有了城建集团紧急帮扶的2万元资金,村里购置了11台水泵及配套抗旱物资,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也全员出动,深入11个村民小组,实地查旱情、民情,统筹使用这11台水泵及配套物资,协助清理疏通水库闸门、开挖临时水渠,带领村民全力抗旱。
“根据天气预报,这几天的降雨降温之后,又是连续的晴天,气温也将回升,我们现在就是要做好一切准备,全力以赴打赢这场抗旱攻坚战。”刘典成说。
■ 黄陂高炉钱村:抢收芝麻花生和红薯
“这段时间村里都在忙着抢收。”8月31日,武汉市人民警察培训学院驻高炉钱村工作队长郭建生正与工作队员在田里忙碌。
郭建生介绍,今年的干旱导致玉米虫害严重、枯萎焦黄,为了尽量挽回损失,8月下旬开始,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都到田间地头帮村民抢收玉米,“要不然这些干枯的玉米见了雨水就会腐烂”。赶着在下雨前把玉米收完,降雨降温后,大家又投入到抢收花生、红薯、芝麻的工作中。“前段时间干旱,地里硬的像铁,花生、红薯都不好收,这几天趁着地里湿润一点,赶紧收了。还有芝麻,都张开了,再不收,下雨倒伏就废了。”郭建生说。
高炉钱村拥有耕地1235亩、林地120亩、水面面积202亩、山地面积3000亩,村里发展了500余亩柑橘种植基地以及200余亩水产养殖基地。村里唯一的灌溉水源,是通过东支渠,从木兰湖东干渠引水。由于东支渠本身地势偏高,每年只能在东干渠和东支渠之间靠人工堵截的方式引入。
由于采取堵截的方法会影响下游用水,今年干旱期间,高炉钱村的用水成了大问题。经过调查研究,驻村工作队拿出了一个既解燃眉之急又解根本问题的方案——建一座小型泵站,从东干渠往东支渠抽水。
高炉钱村的两个帮扶单位——市委编办和市警察培训学院迅速认可了这一方案,各筹措资金3万元,连夜奋战建泵站,终于在抗旱的关键时期把白花花的水从东干渠抽进东支渠,流进村里的塘堰和田地,缓解了旱情。
“由于给水及时,目前村里的柑橘基地受干旱影响不大,水产养殖基地也恢复了生机。”郭建生说,目前村里除了抢收,就是要实时查看田间水稻的引水灌溉情况,“抓紧最后时间,让水稻长得更好一点,争取有个好收成”。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