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秸”尽所能巧利用 机械化为秸秆“镀金”

发布日期: 2022-09-23 10:40 来源: 长江云

9月21日,武汉市农机中心、武汉市农教中心在新洲区举办2022年度秸秆综合利用现场演示培训活动。

一大早,武汉市新洲区辛冲街道干河村的水稻基地里,传出轰隆隆的机器声,不同型号的秸秆打捆机正在有序地将稻田里的秸秆回收打捆。只见秸秆被机器“吞”进肚里,随后“吐”出一个个长方形的稻草垛,整齐“躺”在田中。

干河村村民刘锋告诉记者,他家种了70亩水稻,往年怎么处理秸秆,可以说一直是心头的“包袱”,不过,今年情况就不一样了。 

眼瞅着田里那些整整齐齐的稻草垛,刘锋别提多开心了。今年收完稻谷,田里的稻草还能卖钱,过去的“包袱”转眼间变成了如今增收致富的“金秆秆”。刘锋说:“往年,秸秆就烂在田里,我们也只种一季水稻。今年,秸秆被合作社收走后,一亩给10块钱,地还能再种一季油菜,一年两季作物,一年下来可以多收入3万元左右。”

正在现场作业的是武汉市恒基欣润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机手们,他们除了将秸秆打捆之外,还要完成秸秆还田和机械耕整地作业。至于那些收割打捆好的秸秆,则成为合作社500多头肉牛的口粮。合作社负责人肖宜红说:“农户没有专业的机械,我们合作社机具齐全,割完之后我们把部分秸秆粉碎还田,来年就是有机肥,循环利用。收上来的秸秆,我们再返给农户每亩10元,秸秆我们收回去后,做养牛的饲料。”

以往,这家合作社都是从安徽等地外购玉米秸秆饲料,路途远,成本高,饲料品质还无法完全保证。而今年,情况就不一样了,在当地农业部门的支持下,合作社自己购买了秸秆捡拾打捆机、秸秆打包机等,建起了秸秆收储仓库,实现了农作物秸秆离田再利用。

当天,武汉市2022年度秸秆综合利用现场演示培训会在新洲区举办,武汉市区农机管理部门负责人及种植大户共四十多人参加。据介绍,今年,武汉市已争取各级秸秆综合利用资金近千万元,用来补助武汉市农作物、地方特色经济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熊珺说:“武汉市秸秆综合利用率已经达到了95%以上,下一步,主要是促进秸秆的高值化利用,在稳步推进秸秆还田的同时,推广秸秆五料化,也就是秸秆肥料化、秸秆饲料化、秸秆能源化、秸秆基料化和秸秆原料化。”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武汉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
"武汉农业农村"新浪微博
"武汉农业农村"头条号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