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蔡甸大笔书写“诗和远方”新篇章

文旅体融合迈向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 2022-10-14 09:30 来源: 楚天都市报

十年,是时间的标尺,也是发展的刻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蔡甸文旅体事业繁荣发展,坚持“共建共享、融合发展”的理念,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体促旅,高站位谋划,高品质缔造,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旅游产业快速增长,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书写了一份文旅体融合发展的优秀答卷,让“诗和远方”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中实现了更好联结,进一步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这十年!文化事业蒸蒸日上

今年8月15日,根据吴运铎同志生平事迹改编的现代楚剧《把一切献给党》,经过重新打磨在武汉剧院亮相,跌宕的剧情,传统楚剧与现代表现手法相结合的精彩演绎,广受好评。

十年来,蔡甸不断激发艺术创作活力,大型歌剧《高山流水》、现代楚剧《把一切献给党》等一批弘扬传统文化、彰显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享誉国内外。

作为知音故里,蔡甸还一直致力于打造“知音文化之根”品牌,成立知音文化研究会,建立知音文化传承基地,并持续举办知音文化艺术节、中法音乐节等活动。同时,“知音文化论坛”“知音文化旅游形象大使评选”活动、知音半月剧场、知音文苑讲堂、知音笔会等品牌文化活动持续被引入景区,以文促旅,塑造知音文旅品牌新形象。

大力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这既是文化强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路径。

舞台上、剧院里,好戏连台;公园里、广场上,歌舞飞扬;文化馆、图书馆内,书香四溢,翰墨飘香……

十年来,随着区级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各街道乡文化站等诸多公共文化场馆提档升级,288个村、58个社区达到省定“五个一”建设标准的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使用,80多个村建成“百姓舞台”农村文化广场,以及正在建设中的中法城文体中心、奓山街道综合配套项目,全区多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面覆盖正在形成,文化品牌效应得到持续彰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目前,全区正在大力推进第四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

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持续推进,区公共文化服务云平台即将建成,届时群众可随时随地享受在线公共文化服务。

走过十年,在蔡甸区文旅部门的努力下,年均举办各类惠民活动300场左右,惠及群众10万余人(次)。红红火火的群众文化活动,实实在在的文化惠民举措,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享受到了精神文化“大餐”。

十年来,蔡甸积极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工作,非遗之花,全城绽放。

2014年,因“高山流水遇知音”而流传千年的“伯牙、子期传说”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经过多年建设,蔡甸已拥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1个,省级非遗保护项目6个,市级非遗保护项目14个。

“伯牙、子期传说”、南湖高龙、香妃传说、杨氏洪门拳……在蔡甸,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彩纷呈,千百年来的传承凝聚着一代代蔡甸人的勤劳与智慧。

十年来,蔡甸大力开展非遗项目抢救性保护工作,建设6个项目传承基地,长期开展天星卧功、剪纸等非遗传承人培训班,促进了非遗项目传承有序和活化利用。

这十年!文旅融合发展欣欣向荣

十年来,蔡甸文化事业不断玩出“新花样”,主动顺应人民多样化、高品质精神生活需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每个周末或节假日的夜晚,国内首创大型沉浸式焰火剧场秀“知音盛焰”在花博汇盛大开演,几千名远道而来的游客沉浸在文化、焰火、光影叠加的氛围里,感受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的超凡魅力。

《知音》系列摆件、《文房四宝》、《香遇九真》家居礼盒、《知音》文创雪糕……在蔡甸文创产品设计大赛中,近700件反映当地文化风情、旅游风光、非遗民俗等文创产品纷纷亮相,推动蔡甸文旅产品有更生动创新、更丰富多元的表达。

近年来,蔡甸区大力引进文旅融合主题项目。一批重大文旅融合项目落户开建,龙源红色报刊博物馆建成开放,法式生态度假综合体、法式文创主题乐园、玉贤·中国园艺小镇、长江日报文创园等先后开工建设。

今年9月19日,蔡甸中法奥特莱斯项目成功签约,为蔡甸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动力。

近年来,蔡甸区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通过充分挖掘整合知音文化、红色基因、山水禀赋等优势资源,不断寻找产业结合点,积极探索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子。

各旅游景区景点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经常占据各类游玩攻略“热搜榜”:春意盎然,在花博汇里赏“四季花海”,感受别样的浪漫;夏日炎炎,在金龙水寨的粉色沙滩上倾听“海风”,看山看水清凉一夏;秋高气爽,带孩子到野生动物王国,与萌宠动物们来一场亲密接触;寒冬腊月,在后官湖湿地公园,捕捉芦苇飘荡、候鸟翩跹的自然之美,享受惬意的假日时光。还有九真山风景区、香草花田、汉赛跑跑花园、十里莲华·养心谷等都成为游客出行的热门打卡地。

一场场文化与旅游相融合的盛事,一幕幕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演艺,充分展现了蔡甸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彰显了“知音故里”的无穷魅力。

这十年!全域旅游蓝图徐徐展开

蜂飞蝶舞赏花海,依山傍水有人家。刚刚过去的这个“十一”长假,进入蔡甸各景区的游客络绎不绝。

“我犹豫了一下,结果之前看好的民宿全都订出去了……”在光谷某科技公司工作的刘女士告诉记者,本想着国庆到花博汇和家人一起投入乡间田野的怀抱,谁知看上的民宿瞬间秒没。

有相似情况的,还有蔡甸其他景区、民宿以及农家乐,每到节假日,均是一房难求。

民宿的集体爆火“出圈”,是蔡甸打造全域旅游的亮点之一。

近年来,蔡甸将全区作为一个大景区来建设,“点线面”协同推进,已建和在建旅游景区形成东、中、西三大板块,并分别形成有吸引力、带动性的龙头景区:东部有花博汇、后官湖国家湿地公园、法式生态度假综合体等;中部包括九真山、野生动物王国、金龙水寨生态乐园、香草花田等;西部则有消泗油菜花海、桐湖省级湿地公园等。同时,三大板块内几个重点景区的旅游产品定位不同,较大差异性让蔡甸旅游一年四季都是旺季。

目前,全区拥有国家4A级景区3个、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旅游名镇,同时正积极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非遗打铁花、吐火龙绝技演出、古装情景剧场、灯光秀……今年暑假,一组组金龙湖畔的演出照片“惊艳”了朋友圈。近年来,蔡甸围绕“旅游+”发展布局,找准定位,挖掘潜力,坚持特色旅游带动,盘活乡村游资源,进一步优化景区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绿水青山环抱的“莲花水乡”蜕变成“聚宝盆”。

不仅如此,蔡甸区还规划对九真山、后官湖国家湿地公园、花博汇等一批4A景区和3A景区持续提档升级;同时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建强红色文化宣传阵地;唤醒更多“沉睡”的旅游资源,让更多优质旅游项目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据统计,旅游人次自2016年的370万增长到2021年1002.33万,年均增长22.05%;旅游综合收入自2016年的10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3.08亿元,年均增长27.03%。

近年来,蔡甸区充分发挥传统媒体、新媒体、自媒体的旅游宣传作用,利用重要节会策划开展宣传营销。通过网络直播、旅游攻略等形式开展线上线下多角度、全方位地宣传推介重点景区和旅游线路。自2022年4月至今相关新媒体推文阅读量已达1500万人次。一条条有关蔡甸文化旅游的微信推文爆火,“神奇蔡甸在哪里”“没想到你是这样的,蔡甸”“武汉这些宝藏露营地,五一带上帐篷一起野”“马上,全世界看蔡甸”等阅读量达“10万+”,霸屏朋友圈,吸引众多网友来知音故里打卡游玩。

知音故里,蔡甸等你!走过十年,蔡甸乘着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东风,乘势而上,走好文旅体融合路,不断焕发新活力,共同缔造新生活,奋力书写蔡甸“诗和远方”新篇章。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武汉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
"武汉农业农村"新浪微博
"武汉农业农村"头条号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