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武汉最大菌菇培育基地实现工厂化生产

每天20吨鹿茸菇走上市民餐桌

发布日期: 2022-11-14 10:03 来源: 长江日报

形似鹿角的鹿茸菇,多生长于南方山区,因营养价值较高,常出现在南方家庭的餐桌上。如今,这种珍稀的菌菇在武汉首次实现工厂化生产,市民也能享用到美味。

位于东西湖区辛安渡街的如意情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如意情”),是武汉最大的菌菇培育基地。长江日报记者走进如意情的采收车间,忙碌的生产线让人惊叹。外观似葫芦、陶土色的小瓶子里,生长出一片整齐的鹿茸菇,无数个已经出菇的小瓶子通过自动传送带运行到打包工人面前,手脚麻利的工人迅速将鹿茸菇从瓶口摘下,将其分离成一颗一颗后,分拣放入筐中,然后送入烘干厂房烘干。

“原本我们基地只生产金针菇,产能一度达到全国前三。3年前,我们决定开辟新赛道,攻克技术难题,引入培育鹿茸菇。”如意情技术负责人胡佳明介绍,相比技术更为成熟的金针菇,鹿茸菇的工厂化培育难度更高,但市场行情更好。

胡佳明指着葫芦状的小瓶子告诉记者,瓶子里装的是菌菇的培养基,其中包括玉米芯、油糠、棉籽壳等农作物的下脚料,按一定比例搅拌均匀后,加入适当的水、调节好酸碱值后,就开始接种。从接种到出菇,整个培养周期在70天左右,菌种以及能否控制好污染因素,是高品质出菇的关键。

据介绍,如意情3年前就与武汉的科研院所合作,选择了实验室培育的优质原始菌种,在工厂内进行5个月的扩繁实验。菌种表现稳定,为后续的培育提供了基础,然而培育期间的环境因素稍有偏差,就会造成出菇不顺利。胡佳明所在的技术团队开始了持续的实验攻关。

菌菇的种类不同,所需培养基中的营养也不同。为了找到最适宜鹿茸菇的培养基,如意情技术团队通过反复实验,寻找培养基中各种辅料、水以及酸碱值的最佳配比方案。“即便是相同的辅料,但比例不同,也会造成完全不同的培育结果。”胡佳明说,3年来团队反复实验,让原本不适宜在武汉生长的鹿茸菇实现了高品质稳定出菇。

如意情相关负责人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振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这为正在转型中的企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该负责人介绍,如意情是湖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目前该基地日产金针菇超40吨、鹿茸菇超20吨,落户十多年来带动了东西湖区近千人就业,推动了当地乡村振兴。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武汉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
"武汉农业农村"新浪微博
"武汉农业农村"头条号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