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非凡十年:黄陂进阶全省县域经济规模第一

发布日期: 2022-12-30 10:50 来源: 湖北日报

黄陂,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之城

汉口一路向北,“木兰故里”黄陂,非凡十年,交出亮眼成绩单:

2019年GDP首次突破千亿元。2021年GDP完成1165.53亿元,连续三年保持县域经济规模全省第一。

站在新一轮区域赶超跨越的历史关口,黄陂奋步疾蹄,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一个“产业强盛、生态优美、绿色宜居”的黄陂正在崛起。

产业集聚积蓄发展动能

武汉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基地中车长客轨道车辆生产车间

制造业,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坚实的基础。坐拥天河国际机场以及亚洲最大的武汉北铁路编组站,黄陂具备绝佳区位和交通优势,是承载武汉工业“两个一百平方公里”的重要区域。

黄陂的工业集约化发展,发轫于2012年规划建设面积62平方公里的武汉临空产业园。到2021年,黄陂规上工业总产值迈过千亿元大关,达1125.5亿元。

黄陂区坚持高质量发展,聚力建设产业强区,加快提升产业含“新”量、含“金”量,形成以深圳翰宇药业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以比亚迪刀片动力电池项目为龙头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以周大福为龙头的珠宝时尚产业集群,以攀升科技为龙头的光电信息产业集群,以菜鸟快递为龙头的临空物流产业集群。

坚持招大商、招好商。一系列重大项目签约落地,成为黄陂建设产业强区的关键支撑。

抢抓武汉和全国轨道交通大发展机遇,黄陂区会同武汉地铁集团,规划建设33.6平方公里的武汉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基地,实现当年策划、当年落地、当年开工,刷新重大项目落地开工“黄陂速度”。

周大福(武汉)珠宝文化产业园2012年落户黄陂,产值从2亿元增长至百亿元,成为周大福最大规模的综合生产服务基地,开辟黄陂工业发展“黄金赛道”。

攀升电脑产销两旺

攀升科技深耕黄陂10年,已发展为高性能定制电脑全国第一,线上定制电脑销量全球第一,成为湖北省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科技“小巨人”企业,创下攀升奇迹。

坚持内贸与外贸相结合,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看内贸,汉口北小商品市场作为全国第二大综合商贸市场,拥有30个专业市场,412家物流企业,6.8万户商户;武汉百联奥特莱斯2021年营业额33亿元,位列全国第五,稳居华中第一。看外贸,汉口北国际商贸物流中心,正在建设全国首个集市场采购、跨境电商、一般贸易三种通关方式于一体的市场,已在武汉城市圈设立24家直属外贸总服务中心,服务省内1000余家出口企业。爱帝服饰产品出口30余个国家,2021年产值达15.19亿元;晨龙电子年产石英表芯4亿支,占据行业销量全球第一。

农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木兰花乡成网红打卡地

黄陂是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有影响力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全域旅游最优区。多年来,黄陂不断探索农旅融合乡村振兴新路子,让美丽经济成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黄陂现有3A级以上景区18个,其中,5A级景区4个,4A级景区8个,3A级景区6个,成为全国A级景区数量最多的县市区,年接待游客突破2000万人次,年旅游综合收入达150亿元,带动36万人吃上旅游饭。域内景区共创“木兰系”,“木兰游”文旅品牌享誉全国。

全域旅游提档升级。高水平建设1000平方公里的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不断丰富木兰文化IP,每年新增一家4A级景区,2022年开工建设木兰不夜城,形成木兰青荷小木等高端精品民宿品牌,创建木兰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争创全国首个全域旅游服务国家质量奖。

美丽乡村连绵成带。在木兰大道现有100公里美丽乡村示范带基础上,新建祁泡线30公里、火塔线28公里美丽乡村示范带,打造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200个。木兰大道获评荆楚最美乡村公路旅游景观大道。

现代农业亮点纷呈。实施精致农业发展“十大工程”,新建罗汉木兰金秋草莓园、李集华西农业生态园等十大精致农业产业园。大力发展稻香、花香、果香、茶香为特色的“四香”农业产业,建成木兰花乡、花乡茶谷等集观光、体验、休闲于一体的都市田园综合体和20个农产品采摘基地、168家休闲山庄、1158家星级农家乐,获评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区(县)。

城乡蝶变点亮幸福指数

城市靓,乡村美。

近年来,黄陂区积极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大力推进村湾环境改造,城市功能和城乡品质实现双提升。

“我们是附近的居民,每天都要来这里锻炼一两个小时。”前川向阳大街游园内,休闲、健身、娱乐等设施齐全,成为附近居民茶余饭后休闲的好地方。

以往城区内的“脏乱差”“三不管”荒地,正成为一个个“口袋游园”。近年来,黄陂建成盘龙城遗址公园、定远公园等4个城市公园和33个口袋公园,到2025年,黄陂将建成1个湿地类型公园、15个街乡口袋公园、5公顷花田花海和10公里以上沿河、沿江赏花绿道,逐步构建“自然公园—郊野公园—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五级公园体系,推进绿道成环成网,形成城区“10分钟见绿”活动圈、乡村推窗见绿生态圈。

“十三五”时期,黄陂区结合全域旅游、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人居环境,共改扩建21个集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实现乡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全覆盖,累计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乡镇14个、市级生态乡镇12个、国家级生态村2个、省级生态村71个、市级生态村258个。2021年,获评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黄陂区加快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打造“5分钟便利店+10分钟农贸市场+15分钟超市”便民生活圈,打造12分钟文体圈、15分钟健身圈,实现从“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跨越提升。

如今的黄陂,生态城乡格局已然显现,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之城。

“话”说黄陂十年

全产业链珠宝生态圈落户黄陂,开展璀璨机遇

周大福珠宝集团于2012年6月正式签约,确认把其最大规模的发展综合生产服务基地“周大福珠宝文化产业园”落户在武汉黄陂。武汉不但九省通衢、高校云集,同时拥有良好营商环境和工业发展潜力,是发展珠宝产业和技术创新的理想地点。

周大福珠宝文化产业园于2012年开工建设,2014年9月25日正式投产,占地约600亩,相当于98个标准足球场。园区设有六大功能中心,包括智造生产中心、电子商务中心、珠宝业配套中心、物流及配货中心、展销(旅游)中心,以及培训中心。各中心的功能环环相扣,覆盖从制造到销售各个层面,进一步巩固了集团垂直整合业务模式的优势、强化了集团的供应链能力,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和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园以来,我们先后设置了足金、油压、硬金、镶嵌等多条生产线,年产值从投产之初的2亿提振至2021年的95亿,七年间总产值翻了40余倍。数智化的创新型产业园已经成为集团业务发展的新动能。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强产业园的数智化建设,提升产能及发货效率,通过“自主创新+技术引进”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同时布局珠宝行业生态圈,引入更多优质的上下游合作伙伴,携手打造优质珠宝园区、推动珠宝行业聚势共赢。

周大福珠宝文化产业园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武汉政府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大规模落实减税降费、强力推进制造强市战略、大力支持企业创新,令营商环境不断提升,我们怀着十足信心,与武汉共创共赢美好未来!

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十年前,白塘村还是路不通、灯不亮、楼不高的一个普通小村庄,村庄内没有集体经济,没有优势产业,村民纷纷外出打工。

得益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白塘村形成了村民、企业和村集体利益共同体。这十年来,白塘村通过充分发挥山水生态优势,引进糖果山农业、武汉木兰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投资发展,打造集农业观光、采摘体验、休闲康养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抓住国企联村机遇,与武汉农业集团共建珍稀食用菌工厂化种植示范园项目,使村集体经济增收42万元,带动村民就近就业。村民平均收入从2012年的不足8000元,增长至如今的28838元,翻了近两番。村集体收入从无到有,增长到如今的70万元。

如今的白塘村,将村集体经济收入投入村湾人居环境提档升级,对村湾道路、塘堰、村容村貌进行全面整治,幸福白塘面貌焕然一新。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逐步健全,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加强,走出一条党建引领绿色发展,带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数说

非凡十年黄陂

(2012-2021)

地区生产总值

2021年达1165.53亿元,自2019年连续三年保持县域经济规模全省第一

产业

工业总产值迈过千亿元大关,达1125.5亿元,跻身中国工业百强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4倍,达677.3亿元,跃居全市第二;外贸进出口总额五年翻了16倍,达243.41亿元,成为武汉市外贸进出口增长第三极

产业结构

从“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54%

交通

沿江高铁天河机场站、长江新区站确定选址规划,北四环线通车,武大高速黄陂段建成,地铁前川线全速推进。连通武汉主城道路达到11条、68个车道。“五纵八横五射三环”路网主骨架基本建成,等级公路密度全省县市区第一

脱贫攻坚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88个重点贫困村、2.6万贫困人口提前一年脱贫出列

乡村振兴

获评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区(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区)。建成岱黄高速、木兰大道100公里美丽乡村示范带,打造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200个

全域旅游

建成23个重点旅游景区,3A级及以上景区18个,A级景区数量位列全国区(县)第一。获评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中国有影响力的全域旅游示范区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武汉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
"武汉农业农村"新浪微博
"武汉农业农村"头条号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