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草莓博士团”专解燃“莓”之急

发布日期: 2023-02-15 11:55 来源: 湖北日报

今年草莓收获季,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郑店街道劳四村莓农谢志军格外有底气,“我们的草莓苗是用‘草莓博士团’提供的脱毒草莓母株培育的,每一株壮得很,结出来的果子品质杠杠的!” 

谢志军口中的“草莓博士团”是湖北省农科院草莓研究团队。 

这支由5名博士组成的专家队伍,是湖北省唯一从事草莓栽培育种研究与技术推广开发团队。近年来,该团队紧盯种苗繁育、轻简化栽培、土壤连作障碍等莓农“急难愁盼”问题,以科企合作完善产业链布局方式,与湖北省内30多家企业共建示范基地,让一批草莓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在荆楚大地落地生根,每年促进农户增收、企业增效1.5亿元。 

今年50岁的谢志军种了20多年草莓,家里有16亩草莓地。此前,种苗一直是他的心病,“自己育苗,我们这田块俏,不好找专门的育苗田;买外面苗子,只能碰运气,有时颗粒无收。” 

设计育苗“母子工厂” 年产脱毒苗150万株

“生产草莓脱毒苗有四个步骤:首先要在组培实验室利用茎尖脱毒技术培育脱毒原原种苗,脱毒原原种苗在专用育苗圃进一步繁殖获得原种苗,原种苗再繁殖一代即为种苗。农户和企业拿到脱毒种苗后,才能作为母株来繁育生产用苗。对操作要求高、投入大的主要是前三步,需要专门的实验室、育苗圃,土地、设备、人员等一次性投入差不多超过50万。”湖北省农科院草莓团队负责人韩永超介绍,考虑到湖北省育苗企业实际,团队提出一种科企合作的育苗“母子工厂”模式:由湖北省农科院投建育苗“母工厂”、负责培育脱毒草莓母株,企业投建育苗“子工厂”,培育生产用苗,通过分工协作,尽快建立完备的脱毒组培苗生产体系,实现本地草莓脱毒苗量产,满足市场需要。 

2020年,团队与武汉维农公司第一次合作,就育成6万株脱毒母株、30万株脱毒草莓生产用苗。经对比试验,同样条件下,利用传统地栽方式种植的种苗存活率约70%。而双方合作生产的脱毒苗存活率在95%以上,果实成熟期较前者提前一至两周,产量提升10%至20%,亩产值最高可达6万元。 

据了解,目前湖北省内已有7家企业与湖北省农科院达成种苗生产合作,去年共生产150万株脱毒草莓苗供应市场。 

空中栽、站着采“懒人版”种草莓多赚30%

见过建在空中的草莓采摘园吗?1月3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的武汉禾盛吉农业公司基地,一座高架大棚格外引人注意:只见里面的草莓植株整整齐齐地种在一排排架子上,一颗颗红艳艳的草莓果实自然垂落,甚是好看。工人们正站在架子面前采摘草莓,十分惬意。 

一旁技术人员解释,这是湖北省农科院指导企业采用的草莓高架基质栽培新模式,每亩产值可达8万元,效益比传统地栽模式高出30%。 

在“草莓博士团”指导下,禾盛吉公司引入一台大型起垄机械,降低了原先小型起垄机械的劳动强度。利用泥炭、椰糠、珍珠岩等栽培基质,为草莓配制出“营养大餐”。同时,采用冬季热水循环增温技术措施和一套二氧化碳自动补充设备,为草莓大棚自动补充二氧化碳气肥,亩均可增产30%以上。 

韩永超指出,让草莓长在“空中”,最大的好处就是省力,环境也舒适卫生,非常适合发展观光采摘。用栽培基质代替土壤,保水、保肥,病害少。与此同时,高架草莓的透光和通风条件远远优于地面,长出的草莓果实表面的颜色均匀,品质更好。目前,这项新模式已在武汉、荆州、潜江、十堰等省内多地推广1000余亩。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武汉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
"武汉农业农村"新浪微博
"武汉农业农村"头条号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