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这个村成功自培15万尾优质鱼苗 10万尾肥美“时鲜鱼”将上市

发布日期: 2023-03-03 09:23 来源: 武汉广播电视台

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草杂生废弃地;一年后,一座座“陆基养鱼”温室大棚拔地而起,经过一年的投产运营,由武汉市辛冲街辛冲村投资建设的陆基跑道养鱼项目及高密度循环水养殖基地,成功自培15万尾鱼苗,成活率达98%,迎来一季度“开门红”。

陆基跑道养鱼桶及高密度循环水养殖基地

2月28日,来到辛冲村佳欣苑种植专业合作社,只见32个高密度陆基养鱼桶整齐排列,今年新培育的15万尾鱼苗正茁壮成长,一把把饵料轻洒下来,成群的鱼儿打着挺儿争相觅食,水面顿时溅起片片水花。

鱼苗正在抢食饵料

据介绍,2022年通过华中农业大学水产研究院教授的现场规划指导,村“两委”班子大胆尝试陆基跑道养鱼及高密度循环水养殖模式。投资163万元新建120亩水面的高效养鱼系统,在池塘中央建设长25米、宽5米的养殖水槽作为鱼儿们的“跑道”,形成小池养鱼、大塘养水的模式。每条跑道分别养殖黄骨鱼、桂鱼、鲈鱼、大白刁等名贵鱼类,全套系统采用循环水养殖,鱼的粪便及饲料残留可自动收集,回归至果园基地,作有机肥使用,形成以水养鱼,以肥种树的绿色循环。

工人们正在投喂鱼饲料

回忆起艰辛历程,石建军说,2022年3月份,满载全村的希望,基地迎来第一批鱼苗,它们经过上千公里的长途跋涉,从四川省运往这里,鱼苗成色虽好,但运输途中折损率高,外加气温突降,导致60%鱼苗死亡。石建军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一年来,他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默默学习水产养殖知识,熟练掌握了鱼苗培育繁殖和养殖技术。鱼苗不耐寒,他们就在陆基桶内安上了恒温养殖设备。鱼不肥壮,他们就加大喂食频率和换水频率,喂养蛋白含量高的饲料。经过一番折腾,今年开春15万多尾鱼苗成功孕育。其中,10万尾鲈鱼、鲫鱼、草鱼等鲜鱼已长成,个个肥壮有力。

石建军满脸喜悦地说,再过一个多月,这批春季“时鲜鱼”将上市。预计今年产值比去年将翻翻,达到400余万元,为村集体增收超过50万元。

“陆基养鱼”基地的增收,也给村民带来了实惠,村民流转土地除坐收租金外,60多位留守村民常年性或者季节性在基地务工,每人的年收入在1.5到4万元左右,在“家门口”圆了致富梦。

“我今年68岁,退休后一直在这里,负责协调管理工作,一年收入有3到4万,我这个年纪已经心满意足了。”村民熊爹爹说。

石建军表示,今年村“两委”将计划扩大生产规模,同湖北农业有限公司对接实行订单农业,让更多的老百姓实现家门口就业,鼓励在外人员回乡创业,实现乡村振兴的产业振兴、人才振兴。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武汉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
"武汉农业农村"新浪微博
"武汉农业农村"头条号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