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武汉市开展“中华鲟”放流 推动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

发布日期: 2023-03-28 16:01 来源: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武汉广播电视台

2023年3月28日,时值全国第三个“中华鲟保护日”之际,“中华鲟保护日”人工增殖放流暨国航公益放流揭牌仪式在武汉渔政码头举行,政府、科研院所、企业、基金会、钓鱼协会以及武汉市光谷第九小学“江豚保护”学生等各界代表参加。

活动现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胭脂鱼、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长吻鮠等6000余尾珍稀鱼类回归长江。期间,与会人员参观了武汉市渔政科普教育基地、“数字江豚”文创展示、长江“十年禁渔”阶段成果等。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保护中华鲟·你我同行”增殖放流活动在武汉市经开区同步举行,1800余尾中华鲟放入长江武汉汉南江段。

活动期间,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发布了《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关于规范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了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制定了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操作流程,确定了放流地点,放流种类,还提供了便民指南。同时,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提醒广大市民“除农业农村部规定的长江中下游区主要适宜物种外,严禁放流外来种、杂交种、选育种及其他不符合生态要求的水生生物。”“放流组织者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应主动接受市、区两级监督管理,严格遵守《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

活动当天,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发起成立的国航公益放流站正式揭牌。公益放流站的成立,将为企业、学校、社团等民间放流者提供科学放流的场所,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宣传教育活动的公益科普基地。下一步,武汉市农业农村部门将进一步加强指导,加快公益放流站的建设,确保长江、汉江武汉江段增殖放流规范有序,全面助力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管理水平。在规范管理的同时,武汉市将积极利用精养鱼池等适合的水面发展垂钓经济和钓鱼产业,建设群众性休闲垂钓赛场,加强休闲垂钓活动的规范性引导。

武汉市将在新洲区举办2023年中国(武汉)垂钓挑战赛,以职业钓手+网红直播形式呈现,努力打造创新型农文旅深度融合的样板赛事。据不完全统计,武汉市现有各类规模休闲钓场约160余家,休闲钓场总面积达到6.7万余亩,其中水面面积3.6万余亩,钓位数量1.5万个,2022年接待人数56.7万人次,在丰富市民休闲垂钓活动的同时,有效吸纳了附近村民就近就地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了联农带农。

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是全面加强长江水生生物资源保护的有效抓手,武汉市将进一步贯彻疏堵结合理念,全面规范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严禁锚鱼、禁捕区域网鱼、电鱼等各项管理规定,加强长江特色、长江珍稀特有鱼类苗种人工培育,加速推动垂钓产业发展,强化水生生物保护各项举措,为生态文明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再作新贡献。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武汉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
"武汉农业农村"新浪微博
"武汉农业农村"头条号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