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日,武汉市规范措施出台后首起民间放流活动,在武汉渔政码头放流区域顺利进行,某民间放流志愿者团体放流青鱼、花鲢鱼、草鱼等鱼类9万尾。
“有了专业监督指导,既不担心放错了鱼类,好心办了坏事,也不用担心放流鱼儿被闲杂人员捞走。”作为规范放流出台后的第一起放流活动组织者,市民张先生感到非常开心,表示规范管理民间放流活动十分必要,坚决拥护支持,坚决按相关程序组织放流活动。
3月28日,张先生通过新闻报道了解到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关于规范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的通知精神后提出放流申请,很快顺利获批同意放流。
当天,在指定的武汉渔政码头放流区域,渔政执法人员对放流苗种及有关手续进行了核对,对放流进行指导,并对放流的水域进行巡查、现场录像,整个放流过程顺利,活动资料将予以留存。
为进一步规范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推进科学放流、规范放流,3月28日,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发布通知,公布了7处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点,规定组织放流活动须提前申请备案,严禁放流外来种、杂交种、选育种及其他不符合生态要求的水生生物。
目前,武汉市正在开展为期2个月的规范水生生物放流专项执法行动,对手续不齐全的放流将坚决禁止。渔政执法人员提醒广大市民,鱼类可以放流,但千万不要乱放,胡乱“放生”不但不能保护长江生态,反而会破坏生态环境。一定要按照通知的要求,提前申请,在有资质的鱼种供应单位购买鱼种,并提供检疫证明等材料。
附件: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