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花盛开的时候是宋寨村最美的季节,宛如世外桃源。
地理坐标:新洲区宋寨村
农业看点:2000亩桃园/赏花游/桃胶出口国外
4月11日,艳阳下,位于新洲区三店街道宋寨村的武汉宋桃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宋桃”)门口,工人们正把一筐筐桃胶从车间推出来,放到晒场的晒架上晾晒。“像这样的好天气,桃胶一天就能晒干,然后我们再分拣、修剪,按照大小和级别装袋(罐)进行销售。”公司负责人罗卫平说。
■ 从200多亩到2000多亩
桃园规模越来越大促使产业链延伸
60岁的宋寨村村民高银桂正在晾晒桃胶。她熟练地把簸箕里的桃胶倒在晒架上,然后尽量把桃胶抹得均匀,让每一粒晶莹的“琥珀”都能沐浴在阳光下。高银桂已经在“宋桃”做了五年,这些日常工作干起来驾轻就熟。
不一会儿,高银桂的老伴驾驶着农用车来到晒场,向负责人汇报说,桃树的生长情况不错。
高银桂和老伴是宋寨村的脱贫户。老伴有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儿子有眼疾,家里还有读小学的孙子,一家人守着6亩多地,虽然有各种政策帮扶,但之前的日子还是过得有点捉襟见肘。2018年,“宋桃”园区扩大,高银桂参加了一些田间地头的工作。“这些活不难,我这个年龄和身体也都能做得来。摘桃子、桃胶,给桃树剪枝、打药,一年做下来,有2万多元的收入,家里顿时宽裕了。听说我家是脱贫户,公司还给我老伴安排了力所能及的工作。”高银桂说。
“宋桃”负责人罗卫平多年前回到老家新洲流转了200多亩土地种桃。一棵桃树三年才能结果,里面变数很多。罗卫平此前请的是在枣阳地区种桃的技术员来做指导。枣阳比武汉雨水少,种桃不用起垄,结果武汉夏天的大暴雨一下,种下的桃树几乎全被淹死了。罗卫平不气馁,一边跟着师傅学技术,一边每天泡在田里研究。终于,他的桃树越种越好,开始结果,有了收益。2018年起,“宋桃”开始流转更多土地,经过近五年的扩张,桃园达到了如今2600亩的规模。
宋寨村党支部书记宋志和介绍,目前宋寨村的地基本都流转给了“宋桃”,仅此一项,就给村集体带来了十几万元的增收,同时村民们也有了稳定的土地流转收入。
2月底3月初,桃园开始忙碌起来,趁着好天气晾晒桃胶,休整桃园准备桃花节。如今桃花节已经结束,桃子长了出来,5月底就将进入采摘季。
“宋桃”今年还有一件大事,就是罐头加工厂要进设备,并且做好调试。“桃园面积从几百亩到现在的2600亩,如果全部作为鲜果来卖,我们没有那么多人力和精力,所以发展罐头加工桃势在必行。”罗卫平说。之前“宋桃”的加工桃都是拖到枣阳的工厂做代加工,损耗大、利润低。去年,“宋桃”投资千万元,建了罐头加工厂的厂房和冷库,马上加工设备就可以进场。“明年我们的桃子就可以就地存储和加工,这样我们也能降低种桃的风险,提高利润。”
做农业,必须不断摸索和学习。摸索桃树在本地如何种得好,摸索大桃园管理如何省工,探索桃产业链的延长……“除了桃胶、罐头桃,桃树剪下的枝条可以通过加工变成环保的燃料,提供给罐头加工厂使用,不仅环保,更节约了成本,这是我和宋书记去山东考察学来的。”罗卫平说,公司今年还买了最先进的大疆无人机给桃园喷药,“这样节省了人工,我们的效益更好”。
■ 农旅融合,带动村民就业
联合周边村发展万亩桃园共同致富
43岁的方先明和高元莲是俩姑嫂,分别来自宋寨村周边的吴岗村和杨湾村。“因为家里有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顾,我们只能在家附近打工。自从五年前‘宋桃’扩大规模后,我们就在这里做工,一年收入3万元,还能把家里照顾得很好。”方先明一边回答记者的提问,一边手脚麻利地按照大小分拣桃胶。
罗卫平告诉记者,近几年,越来越多像方先明这样的青壮年劳动力加入公司。经过简单的培训,她们能掌握桃园的打药、修枝、嫁接等工作,也能摘桃、分拣,在赏花和采摘季,还能招待前来旅游的八方来客。目前,“宋桃”的长期工人有60多名,采摘桃子的季节工人更多,每年劳务支出在200万元以上。
随着桃园面积逐年增加,旅游项目日渐丰富,再加上即将投产的罐头加工厂,“宋桃”的用工量还将继续增加,越来越多的村民能够就近务工,获得好收益。
“一年都有得忙。2月、3月,整园子、做桃花节。忙完就开始进入采摘季。桃子采完,桃胶采摘又开始了,要摘到11月份。我们自己园子的桃胶远远不够卖,每年还要从全国各地收购约500吨进行加工和销售。”罗卫平说。
目前的桃园,刚刚送走桃花节,正准备迎接采摘季。经过三年休整,景区游玩内容越来越丰富,在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的环境里,不仅可以在春季观赏桃花,从5月起就有各种水果可以采摘,一直到11月。除此之外,景区里还有小菜园可以“认养”,有小火车等游乐项目可以体验。
“旅游的发展,让宋寨村的名气越来越大,村里的发展配套也在跟上。”村支书宋志和说。现在的宋寨村,村里的道路全部刷黑,村民们自觉维护房前屋后的卫生,村里的田园风光越来越吸引人,引得周边村都来学习。
目前,三店街道的高富村、杨湾村、施阳村都开始发展桃树种植,目前种植面积已有1200余亩。由“宋桃”向周边桃树种植户、合作社提供种苗和技术支持,销售不完的桃子,“宋桃”负责收购。“我们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技术成熟了,加工厂建成后,配套有冷库,也让我们有能力收购周边的果子。”罗卫平说。
“我们这属于武汉和麻城的交界地,坡岗地多,种植水稻的效益不如平原地区,所以之前土地流转不出去,而现在,周边土地流转都成了香饽饽。我们的目标是在三店发展万亩桃园,用规模带来效益,村民们的荷包也能越来越鼓。”宋志和说。
附件: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