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企业家、科学家、金融家“同台共舞” 把肉盘子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发布日期: 2023-04-13 17:20 来源: 长江日报

武汉金龙集团董事长雷贤忠通过5G智能养殖监控系统,查看各子公司养殖基地生产情况。

地理坐标:江夏区金龙集团

农业看点:华系“种猪”/联合育种/竞争力倍增

4月,湖北今楚联合育种科技有限公司位于赤壁官塘驿镇的“核心资源群育种科研基地”,即将落成。

随着联合育种项目投产,基地预计每年可提供优质“祖代”种猪20万头,最终基地的种群,可覆盖年生产3000万头生猪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未来武汉市场卖出的每10头生猪中,就有7头生猪的“祖代种源”,来自今楚联合育种公司。

生猪与猪肉是重要的民生保供物资,而目前国内种猪供应主要依赖于进口。4月10日,湖北今楚联合育种科技有限公司发起人、武汉金龙集团董事长雷贤忠说,今楚联合育种公司的使命,就是充分发挥创新联合优势,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华系”种猪品牌,把“肉盘子”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手上。

今楚联合育种公司正建立起由湖北种猪企业14强、华农和省农科院等研发单位、金融投资企业等联合公司化运行的发展新体系,“产教研融合,体系内成员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促进市场活力、动力和竞争力倍增”。

■ 猪宝宝和妈妈一起在“月子中心”长大

养猪,早已不再是想象中“脏乱差”的模样。

4月10日,在武汉金龙集团位于江夏区的研发总部,集团董事长雷贤忠通过5G智能养殖监控系统,认真巡查集团各子公司养殖基地的生产情况。

武汉金龙集团是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产业分布覆盖湖北、湖南、青海、新疆、江西、江苏、海南等地,目前在全国有28个规模化养殖基地,年产能240万头。通过智联网,能随时实现对28个基地的生产进行指导和调控。

实时播放的猪舍画面中,每家基地的生猪数量、品种、猪舍内外卫生状况等信息一目了然。

“看,这是技术员在给生猪做B超,检查备孕的准猪妈妈是否怀孕了。”点开黄冈浠水基地,雷贤忠指着画面上正在猪舍里工作的技术员,介绍道:“技术员手上拿的白色仪器,就是兽用B超探测仪。”

“快看那头正在吃奶的小猪宝宝,拱在妈妈怀里好可爱啊!”一幅温馨的画面映入长江日报记者眼帘。

“大家猜猜这是基地的什么地方? 尽情地想想看。”看到记者眼中装满了好奇,雷贤忠笑着“卖了个关子”——在基地里,每头猪宝宝从出生起,就会被百般呵护,健康成长,我们看到“猪宝猪妈”的所在,是各基地特别设置的“月子中心”。

雷贤忠告诉记者,从出生到出栏,基地为猪宝宝们建有五星猪舍区、产房区、保育区、育肥区。每头猪宝宝要在基地里生长约160天,长到100公斤左右。

介绍猪宝宝的成长史,雷贤忠习惯用更多拟人化语句。在育肥区,战斗力强的“猪宝宝”会在育肥区选择优势位置——温度最合适、离食槽最近,以便更好睡觉,最快“就餐”。那相对弱小的猪宝宝怎么办?

雷贤忠介绍,在各基地猪场内,每栋猪舍的正中间,都装有一个红外线感应器,能进行多维度调控,保持室内温湿度均衡,让处在不同角落的猪宝宝,都能享受到舒适的生长环境,一同健康地生长。如果猪群遇到紧急情况,系统还会迅速采集数据启动报警。

在猪宝宝的健康成长中,“非洲猪瘟”是猪场最大的“敌人”。如何对猪场实施硬核保护? 雷贤忠介绍,为确保养殖安全,28个基地均实行全封闭管理,对人流、物流、猪流等进行全程视频监控,并结合信息化技术实现生物安全全程可追溯。

雷贤忠说,为了保护生猪安全,基地工作人员进入猪场前,必须隔离24小时,经过两次消毒流程后方可进入。“为了最大化地减少生猪和外界环境的接触,猪场工作人员每隔三个月才能轮休一次。但看着猪宝宝一点点长大,那种成就感也是无法言喻的。”

■ 全省生猪联合育种实现华系种猪品牌“从0到1”

良好的种源既关乎生猪产业的存亡兴衰,更关乎国人“肉盘子”的安全。

采访中,雷贤忠反复提到一个育种关键词“祖代种源”。我国是世界上生猪生产与猪肉消费第一大国,生猪产业关乎国计民生。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种猪严重依赖进口。

“市面上武汉市民经常购买的猪肉中,除本地土猪外,‘大白’‘长白’‘杜洛克’等消耗量最大的品种,原种猪多从国外进口。”雷贤忠说,“从国外引种,还引不到对方最好的种猪,且每头种猪的价格需要2万元左右,引种成本很高。”

生猪质量好不好,首先取决于猪苗的品系是否优良。种猪培育为什么这么难?“时间、技术、资金,消耗量太大。”雷贤忠详细解释,为了确保种群的优良性状可以稳定地遗传给下一代,种猪培育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选育,否则品种就会退化。

在我国,生猪育种多以表型测定、外形评定等常规手段为主,而国际上采用的是分子标记、基因组选择等新技术加持。育种设备、人员和技术的应用,需要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

“多种因素叠加,生猪育种单靠科研院所难以广泛开展,而一般企业又无法稳定投入。因此,加快建立市场化联合育种机制,精准培育优质品种,势在必行。”雷贤忠说。

联合育种如何“联合”? 靠什么样的纽带关系,能把各方资源凝聚在一起,“握指成拳”?

全国很多地方都在尝试联合育种的新模式。武汉也在尝试自己的做法。

雷贤忠说,近年来,政府持续聚焦“三农”,提出打造生猪等农业主导产业链,这对实现华系种猪品牌“从0到1”飞跃,是一次很好的机遇。

湖北省是生猪养殖大省,产业规模达到年出栏生猪4200万头左右,万头以上规模化养猪场居全国之首。这里高校和科研机构云集,汇聚了国内顶尖畜禽育种专家和技术人才,曾打破国外垄断,诞生首个生猪大数据基因组育种,技术和人才优势明显。开展联合育种,武汉有多重优势。

2017年7月,湖北首家种猪基因资源联合育种科研机构——湖北今楚联合育种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标志着全省种猪联合育种高科技产业迈上了新台阶。

包括正大集团、天种牧业、湖北天牧、光大农牧、武汉金龙等在内的全省种猪企业14强,和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生猪遗传育种科学家团队,与社会资本一起,组建团队,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向湖北武汉打造“全国生猪种业研发创新高地”发起挑战。

■ 众筹众创众赢培养适合本土饲养瘦肉猪新品系

无人机飞至百余米高空,俯瞰位于赤壁市官塘驿镇的湖北今楚首创联合育种基地,经过五年时间建设,一片错落有致的“核心资源群育种科研基地”尽收眼底。

雷贤忠介绍,随着联合育种项目投产,将每年可提供优质“祖代”种猪20万头,完全能满足湖北省生猪种业的快速改良和基因提升。

在联合育种基地,一栋漂亮的红色建筑引人注目。指着屏幕,雷贤忠自豪地说:“这就是园区的专家楼。今后专家进行科学研究、举办国际交流会议等,都在此进行。”

今楚联合育种公司,正在尝试一种新的产业发展模式,力图解决以往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生态链不配套“两张皮”的窘境。

股东既是投资人,又是客户。股东可以按照股权比例优先认购产品。股东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并发挥各自优势,推动目标实现。

作为股东的科研工作者,既可以做研发,让成果落地,同时又能分课题向全球招标,引入竞争机制,最终形成产业链闭环发展,保障联合育种公司持续运行,为联合育种事业提供持久支撑。

“通过自主育种,国内主要消费的种猪品种价格,将从原来国外进口的每头2万元,大幅下降。”雷贤忠说,联合育种将创建“华系”种猪品牌,培养适合我国饲养环境的优质瘦肉猪新品系,积极探索中国生猪核心种源自给的新路子。

据介绍,今年联合育种公司商品猪总产预计能达到1200万头。“我们计划在全国生猪养殖大省,再复制3个联合育种产业基地,提供‘种猪祖代种源’,覆盖全国生猪养殖的三分之一以上。”雷贤忠说。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武汉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
"武汉农业农村"新浪微博
"武汉农业农村"头条号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