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淘汰成千上万品系选育优化 20年培育“冠军大米”华夏香丝

发布日期: 2023-04-13 17:23 来源: 长江日报

2022年,在历史罕见的高温干旱天气下,华夏香丝获得理想收成,受到广大农民欢迎。

地理坐标:蔡甸区张湾街道武汉华之夏种业基地

农业看点:填补湖北长粒香稻新品种空白/高于市场价/全国150家企业联合种植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万物生长。4月11日,位于蔡甸区张湾街道复员村的千亩高标准优质稻基地内,多台装载着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翻耕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呈现出一派春耕备耕的忙碌景象。

“今年我们将大面积推广汉产香稻新品种‘华夏香丝’。”基地负责人唐国强一边忙着指挥农机耕作,一边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去年基地试种320亩“华夏香丝”,收割后稻谷马上就被抢购一空,种植效益比常规稻种高出三成。

“华夏香丝”是近两年蜚声长江中下游水稻业的爆款品种,由华之夏种子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华之夏种业公司”)携手武汉科技团队联合选育,被农民亲切地称作“冠军大米”。

■ 研发突破,打造高端水稻“种子芯片”

4月11日下午3时许,湖北省农科院试验田里,一位戴着眼镜、脚穿胶鞋的男子正在弯腰查看水稻田间试验的进展情况。他就是该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周雷,“华夏香丝”研发团队核心成员之一。

开年后,40岁的周雷已经两下海南,上周末刚从全国农业示范县枝江市对接项目返汉,又开始“华夏香丝”的推广工作。由于常年往返于湖北、海南的水稻基地,每年200多天泡在水田里,周雷和同事被朋友们戏称为“候鸟”。

20年来,周雷和所在的省农科院团队为国产水稻研发“中国芯”,先后培育出16个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其中,2021年4月,该团队与华之夏种业公司联合选育的“华夏香丝”通过省农业部门新品种审定,打破了近20年湖北无长粒香稻新品种问世的历史。

企研合作是水稻新品种研发的重要模式。周雷介绍,新品种培育一般需要8-10年之久,投入大、风险高。2013年起,团队历经16代选育、优化,淘汰了成千上万的品系,才最终推出市场畅销的高端新品种——“华夏香丝”。

在杂交选育过程中,团队运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成功加强了新稻种的香味、抗性和米质三方面基因特征;选取“粤抗1122”为父本、湖南农香32为母本,通过杂交选育,强强联合,让新稻种兼具绿色、优质、高产、口感好等特性,一举打破了湖北传统稻种“优质不高产、好看不好吃、香稻不抗倒、长粒整米少”等发展瓶颈。

米粒细长、洁白饱满、酥而不软、粘糯爽口,浓郁的香气萦绕鼻尖,久久不散……2021年11月,“华夏香丝”亮相首届“江城优米”品鉴会,经省市专家编号“盲选”和现场品鉴,从61个“种子选手”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魁。本地专家惊叹“多年未见”,业界给出“湖北第一香稻”的好评。

■ 叫响品牌,连夺五冠掀起香丝旋风

近日,在湖北省天门市、咸宁市崇阳县,华之夏种业公司一天里举办了两场“华夏香丝”订单种植培训会,两地种植大户近百人参加,会场内互动热烈,农民们当日共签下订单种植面积4200亩。

华之夏种业公司种子专家刘天保介绍,眼下正是春耕备耕时节,这样的培训会每周至少有2—3次。公司培训人员兵分三路,分别负责对接武汉市、湖北省及省外基地,“我们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去会场的路上”。

“农民把‘华夏香丝’叫作‘冠军大米’,积极加入种植。”刘天保说,“华夏香丝”问世短短两年,先是参选了荆门、黄冈稻米品鉴会,又两次参加“江城优米”品鉴会,四次均获评金奖。

在去年11月举办的2022年(中国)黑龙江大米节上,由湖北益海嘉里(武汉)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监利名宇米业股份有限公司和仙桃市楚凤米业有限公司各自选送的“华夏香丝”大米,在籼米组的角逐中脱颖而出,分别荣获本届大米节金奖、铜奖和优秀奖。本届大会,共收到国际、国内稻米主产区选送的样品666个,“华夏香丝”夺得三奖殊为不易。这也是“华夏香丝”品种获得的首个全国性奖项。

“湖广熟,天下足。”湖北坐拥江汉平原天然粮仓,自古为鱼米之乡。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前,湖北大米在全国没有什么名气。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游艾青指出,近年来,随着优质稻种植的推广,一批湖北大米品牌在全国崭露头角。其中“华夏香丝”获得首个全国性奖项,填补了中国名米没有湖北品牌的空白。

“华夏香丝”的名声不胫而走,省内外求购者络绎不绝。目前,除了省内种植外,“华夏香丝”在安徽、江西、河南和湖南四省已引种成功。据统计,“华夏香丝”2021年共示范推广面积10万亩左右,2022年则超过40万亩。

2022年夏秋季节,武汉市遭遇多年未遇的高温干旱,“华夏香丝”能否经受这场严酷的“大烤验”? 当年9月16日,武汉市、黄陂区农技推广部门的有关专家,会同14家黄陂区种粮专业合作社(大户)负责人,前往黄陂孟巷村种植基地考察。放眼望去,270余亩“华夏香丝”呈现金黄色泽,沉甸甸的稻穗迎风摇曳。

大家采取现场收割机实收测产,结果显示:“华夏香丝”实测亩产湿谷1404斤,按88%折算,平均亩产干谷1235斤,以订单价1.6元/斤计,亩收益达1976元。

优异的大田表现,再次证明了“冠军”品种的高产、多抗和广适性。

■ 组建联盟,打通“从田间到舌尖”种业产业链

4月11日上午10时许,记者和华之夏种业公司董事长吴陵松来到蔡甸区侏儒山街道震燕合作社“华夏香丝”种植基地。在和煦的阳光下,经历冬休的1500余亩虾稻田已经返绿,负责人雷四斌正领着七八个农民开挖沟渠、翻耕田块,按照种子专家的要求,为定制化生产做准备。

雷四斌说,2021年基地试种“华夏香丝”50亩,他和农民们亲眼看到,新品种优质优价,比同期稻谷每斤高0.16—0.2元,仍然供不应求,“而且从秧苗期到成熟,水稻都散发香气”。

金杯银杯,不如农民的口碑。第二年,不用再做说服工作,基地全部虾稻田整体种植“华夏香丝”,合作社加入华之夏种业公司组建的“开发者联盟”,当年,虾稻平均亩产达到1200余斤,“市场俏销,社员都满意”。

何为开发者联盟? 吴陵松介绍,与传统种子公司省级批发给县级、县级批发给乡级、乡级零售的层层代理方式不同,华之夏种业公司直接面对种植大户、合作社、米业公司等终端用户,力图打通全产业链,从“华夏香丝”种植端开始,将种植户、种子销售、农机农技服务商、合作社、米企等整合起来,共同开发、品牌共建、利益共享,实现“从田间到舌尖”的聚合联结。

联盟主要从三个方向发力:田间管理上,实施统一布局、规模化种植、统一管理;技术上,与农机农技服务企业合作,集成农业科技,推动施肥管水、病虫防治、收割烘干等全程机械化;信息化上,建立作物溯源系统,让消费者可以轻松获取基地信息,吃得安心、放心。

目前,开发者联盟在湖北省内已有50家合作企业,省外也觅得了100多个合作伙伴,通过“华夏香丝”品牌化运作,共同打造一个优质、持久的中国大米新品牌。

“联盟带来了新的理念和资源,帮助基地步入发展快车道。”雷四斌说,以前基地生产粗放,多为自产自销,出售稻谷等初级产品。在联盟的带动下,基地与种子专家密切配合,开展控氮、增磷钾、补硅锌等工作,落实科学晒田、适时收割等措施,不断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同时,通过联盟成员,基地先后推出虾、蟹、莲藕、大米等系列自有品牌产品。下一步,基地将带动周边农户扩大“华夏香丝”的种植面积,形成规模化集群,打造农旅融合的“虾稻小镇”。

“一粒大米,能改变一个市场的格局。”吴陵松表示,武汉发展农业资源条件优越,不仅有200余万亩水稻面积,而且涉农科研院所密集,类似益海嘉里(武汉)公司等农产品深加工头部企业众多,发展优质大米全产业链的潜力巨大。未来三年,“华夏香丝”计划在武汉种植20万亩,在湖北省种植100万亩,“打造汉产高端大米品牌,实现‘北有五常,南有香丝’的新格局,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武汉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
"武汉农业农村"新浪微博
"武汉农业农村"头条号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