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如今在武汉,市民下乡休闲,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从市中心出发,驱车一小时车程外,在田野撒欢,既可以有一米阳光两袖清风;也可以种三分菜园,开启美妙的乡村生活。
久久为功,全域打造美丽乡村实景图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又进一步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村前溪水潺潺,村后青山如黛。近年来,武汉久久为功,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坚持科学谋划,示范带动,创新发展,产业兴旺,构建出美丽乡村“点上出彩、面上出新,景上成带、全面铺开”的新蓝图。不仅乡村环境美了,农民群众的日子也美了。
2009年武汉市以农村家园建设行动为载体,打造“特色鲜明的致富产业、环境优美的村容村貌、风格统一的农民住宅、配套齐全的基础设施、功能完善的服务体系、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2013年开始,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核心,以产村融合发展为支撑,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主要内容,开展新农村建设。
以点带面,全域推进。从2016年至2018年,武汉市开始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农村“厕所革命”、村庄生活污水治理、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提升等三年行动计划,整体提升全域美丽乡村建设水平。特别是2017年,武汉市创新提出实施“三乡工程”,促进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吸引了城市资源、社会资本和优秀人才不断涌向农村,参与乡村建设和发展。
强化引领,典型示范。2019年以来,武汉市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2020年启动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根本目标,在前期建设的基础上,突出整体美、片带美、体验美、精致美、特色美,全面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构建精致农业产业体系、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和多元乡村发展体系。全市打造2个美丽乡村示范区、30个以上美丽乡村示范片带,建设40个以上乡村休闲游示范村、50个以上精致农业示范点和600个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
唯实唯干,当好美丽乡村共同富裕答卷人
乡村面貌展现了乡村振兴的“颜”,村民共富增收则是乡村振兴的“质”。在武汉,美丽乡村各具特色,适合创新创业、旅居康养、休闲采摘、研学科普、党建团建、文化交流、摄影采风、户外拓展等,一个个特色项目模式进村落地,产业潜能正日益显现......
在黄陂区蔡榨街凤凰寨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形成光伏、油茶、茶叶、养虾、民宿等特色产业,整个村子树荫映水,荷风送香,充满乡趣田园的诗意,适合小住,也可长居。新洲区仓埠街项山村,把老旧村湾和空心村湾合并,打造创客村、画家村、农创中心为主题的创业社区,吸引了20余家科技创新、文化创意和众创空间企业入驻,20户农户与这些新型企业签订租房协议,户均增收6000元;通过文创、农创平台引进园艺公司,流转土地1300亩,促进集体增收约4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300个。
在江夏区湖泗街海洋村,开启美丽乡村建设后,在能人返乡的带动下,结合当地优越的生态环境,把村民闲置农房改造成高端民宿,打造生态养生谷,年均接待游客达3万余人,附近村民就近就地就业,吃上了“旅游饭”。
在蔡甸区侏儒山街群力村,结合美丽乡村改造,推动“鱼菜共生”模式,打造生态养殖现代高效农业,带动蔬菜、鱼加工产业和科普研学、休闲采摘,进而逐步带动村里的农家乐、民宿和土产品的销售实现“接二连三”。
在东西湖区东山街遮湖岗村区位条件良好,交通便利,依托生态资源、“葡萄”文化优势,打造“葡萄小镇”,以发展农业休闲观光采摘旅游为主导产业,形成多元化农业特色发展集群;汉南区东荆街郧阳村,是南水北调从十堰迁入的移民村,村里引进十堰当地樱桃品种,成立合作社,发展樱桃采摘产业,打造樱桃采摘节,成了市民下乡的“网红点”。
润物无声,持续提振美丽乡村“精气神”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出重点部署。突出强调乡村建设既要见物也要见人,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既要抓物质文明也要抓精神文明。
武汉美丽乡村建设,让村民们不仅“口袋富”、“脑袋富”,更让大家有了“精气神”。自开展新农村建设以来,全市先后投入约20亿元支持建设了600多个美丽乡村示范村项目,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水平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农村乡风民风发生巨大变化......
环境也能教育人,整洁、有序的集镇,干净、漂亮的农家,随时提醒村民不能随地丢垃圾,不能随意破坏环境。村民们通过身体力行,从自家屋前屋后的环境整治做起,也逐渐养成了一些良好的美德,比如爱劳动,少打牌,讲卫生等。蔡甸区索河村、炉房村,东西湖区红星大队、青锋大队,黄陂区胜天村、东风村、刘咀村,新洲区陶咀村、巴徐村,江夏区童周岭村等10个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
干群关系更密切了。通过街镇、村组干部与每家每户的走访,干部帮助农民搞卫生,他们从房前屋后的绿化、卫生聊起,进而谈起家庭的困难,谈起对镇村工作的建议,农民与干部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关系,村民就会敞开心扉地谈,矛盾就能答复在基层,化解在基层,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
“每一个乡村,都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沉淀了厚重的文化。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有形建筑遗迹得到了挖掘、保护和传承。”黄陂区蔡店街姚家山村坚持以“红色文化”带动乡村产业振兴。新洲区凤凰镇陈田村开创了古树下的村民议事会,在古树下,村发展计划被公开表决,“陈田精神”代代相传,激励着不少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保留农味乡韵,走出了一条村美、人和、民富、业兴的发展路径,如今面貌焕然一新。武汉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武汉将继续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要求,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开展新一轮共同缔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进一步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