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生态托起垂钓“大产业”,垂钓经济越来越成为休闲渔业重要的增长点。8月28日—9月1日,由武汉市农业农村局主办,东西湖区农广校承办的武汉高素质农民培训(休闲渔业)培训班圆满结束,作为全市举办的首个休闲渔业培训班,来自全市新城区的50余名钓场及相关休闲渔业负责人参加了培训。培训班紧紧围绕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兴渔强渔的方向,以打造具有武汉特色休闲渔业发展的人才队伍,为振兴武汉大渔业提供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将此次培训班作为推动长江水生生态保护、促进休闲渔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在课程安排、师资配套、学员确认等方面,进行了精心准备,周密部署。
武汉市市委党校经济学与经济管理教研部经济学教授毛敏为学员授课
在课程安排上,先后开展了“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长江十年禁渔政策法律体系”“管理心里学与沟通技巧”“爱钓鱼 爱生活”“钓场建设与管理及运营”“休闲垂钓活动案例教学”“垂钓鱼类采购与管理”“休闲渔业相关刑事案例分析”“钓场经营问题实例分享”等专题研讨,既邀请了武汉大学、武汉市市委党校知名专家授课,也邀请了国家竞钓大师等运动休闲垂钓人员分享经验;既安排市公安局水上分局、市渔政执法等行政管理人员讲解案例,也安排了中国钓鱼运动协会竞赛委员会、“老蔡钓场”、武汉仓埠山庄生态钓场等一线经营管理人员畅谈感受。期间,还参观学习了武汉仓埠山庄生态钓场、武汉华丰聚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武湖淡水渔业科技园等单位,并对相关单位的理念及模式进行了现场教学,努力让学员们在理论和实战、政策和市场中碰撞出火花,进一步坚定发展休闲垂钓产业的信心。
中国钓鱼协会副总教练、国家3级竞钓大师王稳为学员授课
武汉天元千川渔具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中国钓鱼运动协会技术推广副总教练徐银舟为学员授课
据悉,武汉市有规模不一的钓场167家,水面近5万亩,前期,由于缺乏相关落地的规范和指引,武汉垂钓圈存在一些乱象,如在禁钓区偷钓、一人多竿、非法锚鱼、污染自然水域环境等。对此,武汉市秉持加强自然水域规范垂钓管理的同时,又满足广大市民对休闲垂钓需求的原则,坚持疏堵结合,大力发展中高端休闲钓场,推动举办垂钓赛事活动,将自然水域的垂钓爱好者逐渐引流到休闲钓场,以适当减少自然水域的垂钓强度。2023年5月,成功举办了2023年中国武汉垂钓挑战赛,推动钓鱼产业成为乡村渔业与休闲旅游融合发展的“爆点”。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指出,开展休闲渔业培训,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需要,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需要,是规范休闲垂钓管理建设的需要,谋划渔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今年首次开展休闲渔业培训班,其目的就是要围绕长江大保护这个主题,用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开展渔业健康垂钓产业,正确引导垂钓经济发展。一方面,长江十年禁渔以来,鱼群种类、鱼群数量得到显著提升,休闲垂钓人群极具增长,通过发展休闲渔业,将自然水域的垂钓爱好者逐渐引流到休闲钓场,在更好满足人们休闲垂钓需求的基础上,巩固长江十年禁渔成效。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垂钓经济,打造“专业赛事+体验旅游+休闲度假+研学拓展”的生态垂钓休闲游,一头连水产养殖,一头连娱乐休闲,把市民吸引到城郊农村的同时实现联农带动,推动渔业三产融合,丰富武汉活鱼品牌内涵,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元素。再一方面,培育标准化钓场,引导更多大型垂钓赛事落户武汉,带动了渔具、鱼饵等关联产业专业化发展,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打造“体育+”“农业+”等更多新兴业态,共同探讨“体育+农业+旅游+金融+生态”共生模式的城市创意新品牌,以垂钓产业增加群众收入,带动渔业经济发展,努力串起百亿产业链。
附件: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