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惊艳整个秋天,武汉“稻”梦空间邀你打卡

发布日期: 2023-09-22 10:47 来源: 长江日报

9月的武汉,炎热消退,乡村的稻田渐渐褪去青涩的绿,渲染上丰收的金黄。

风吹麦浪,稻香芬芳,沉甸甸的稻穗压弯茎秆,是农人眼中最美的风景。

的确很美!当一片片稻田如同金砖向远方伸展,当一株株稻穗随风沙沙歌唱,当一粒粒稻谷散发出诱人香气,当一台台收割机在田间穿梭成景,就是一年中最值得珍藏的画面。

去哪里可以看到这样的丰收美景?武汉乡村中就藏着不少这样的绝美稻田,等待你打卡。

紫薇生态稻田

十里莲华养心谷

菱米村

木兰栖塘

石岭村

林语未来村



稻田伴鸭鸣 乡景美如画

新洲区仓埠街道紫薇生态稻田

稻田面积 3000亩

稻田亮点 水稻新品种展示、鸭稻共养、亲子研学体验

金秋九月,位于新洲区仓埠街道紫薇都市田园综合体内的紫薇生态稻田,黄绿相间的连片水稻生机勃勃。

在生态稻田核心区域,是今年5月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创建的武汉农创中心水稻品种展示基地,占地500亩。如今,基地内分区分块的42个水稻新品种,分批次渐入成熟期,从绿到金黄,从抽穗到稻花,呈现出一幅有层次感的稻田图景。

沿着田埂往前走,连片的稻田美景映入眼帘。阳光洒在沉甸甸的稻穗上,每一帧都如同油画一般。

不经意间,还能邂逅稻田中的小鸭子。一群毛茸茸、灰扑扑的小鸭子,一会儿在稻田间穿梭,一会儿停下来觅食……紫薇文旅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紫薇生态稻田采用了鸭稻共生种养殖模式,鸭子为水稻除虫、除草,鸭粪还是水稻的肥料,稻田则为鸭子提供食物和生活、栖息的场所,两者相得益彰,十分和谐。

如今,稻田已到最佳观赏期。漫步在紫薇生态稻田,你可以戴上最爱的帽子,换上帆布鞋,尽情开拍!如果带孩子一起走进稻田,不妨参与这里的“半日农夫”研学体验,用最朴实的方式让孩子们融入自然,带领孩子感受中华农耕文化,割稻谷、碾米、装袋,见证一粒米的诞生。最后,还可以用稻梗扎一个可爱的稻草人。

除了赏最美稻田,紫薇都市田园也是不错的赏花游园亲子互动景区,园内处处林木葱郁、花团锦簇,可以乘坐紫薇号小火车,沿途感受大自然之美。园区里还有萌宠表演、猴子骑车、鹦鹉算术、小狗钻圈、山羊过独木桥……长达30分钟的小动物剧场深受小朋友喜爱。

紫薇都市田园综合体附近,还有仓埠滨水绿道,适合亲近自然、徒步休闲。该绿道全长13.3公里,串起了沿途的湖泊村庄、树木花海。


割稻打谷 体验农夫生活

蔡甸区永安街道火焰村十里莲华养心谷

稻田面积 约400亩

稻田亮点 诗意田园风光、体验农夫生活

微风拂过,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摆动掀起层层“金浪”,丰收的画卷迷人双眼……连续几天,位于蔡甸区永安街道火焰村的十里莲华养心谷金色稻田,迎来了一群群亲子家庭,割稻、打谷、扎稻草人……好不热闹。

十里莲华养心谷背靠九真山,毗邻索子长河,距武汉市中心城区约1小时车程。眼下,正值养心谷稻田最美的时刻。行走在田间步道上,闻着稻谷散发的清香,从高空俯瞰,色彩斑斓的稻田就像大自然的调色板,饱满的稻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打卡养心谷金色稻田,最大的特色是体验一把农夫生活。长江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一群孩子头戴草帽,撸起袖子,化身小农夫,在爸爸的帮助下拿着镰刀,卖力地收割稻子,一旁的妈妈也没闲着,拿着绳子帮忙捆扎。

游客吕斌一家三口一起来养心谷割稻子。他告诉记者,现在的农村环境有了很大变化,这次收割水稻的体验,是专门为孩子准备的户外课,让孩子真实体会“粒粒皆辛苦”,培养孩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

养心谷相关负责人介绍,即日起至国庆期间,是稻田最佳观赏期,为丰富游客体验,园区内将开展割稻谷、打稻谷、扎稻草人的活动。

在养心谷游玩,还可以捉鱼摸虾、射箭垂钓、自助烧烤、手工DIY、体验四轮越野。累了就走进稻田里的咖啡厅,手捧一杯热饮,感受惬意生活。

入住养心谷民宿也是不错的选择。秋夜的晚风吹拂,在稻田间散步,数星星,以清风明月作画,与虫鸣鸟叫对唱,看万物自由生长。困了便在星空帐篷依田而宿,闻着稻香入眠。不想住帐篷,这里还有20多款高颜值民宿供选择,一窗一景,尽享原野慢生活。


水稻做颜料 描绘五彩稻田

黄陂区罗汉寺街道研子村木兰栖塘

稻田面积 1000余亩

稻田亮点 五彩稻田、稻田夜游

水稻在生长期一般是绿色,进入成熟期慢慢变成金黄色,而在黄陂区罗汉寺街道研子村木兰栖塘,丰收季大片金黄的稻田上,还有一幅幅画作。

“把稻田当风光看,稻田果然不负风光。”回乡能人李劲松在这里另辟蹊径,和团队以大地为画板、以不同颜色的水稻品种为颜料,描绘出具有艺术韵味的稻田画作。

站到园区近30米高的观景台上,便可以看到稻田画的全貌。红色、黄色、紫色、绿色……丰富的色彩在“农民画师”的巧手下,交织排列,组成了令人赞叹的艺术品。

起初,不少游客以为彩色稻田的颜色,是把不同的颜色刷在稻秆上所形成。李劲松介绍,所有色彩,均是不同的水稻品种展现出的天然稻秆颜色,完全没有“雕饰”。这也是五彩稻田的用心之处。

最美的稻田风景背后,是村民们期盼的丰收,每一块稻田收获的,都应该是优质大米。为此,李劲松对大米品种的选择尤为重视。“除了五彩大米,这两年我们主要种植的是控糖大米和奶香大米,这两种大米也将是我们后期的核心农产品,目前正在申请绿色产品认证。”李劲松说:“这两年收获的大米,没有进行销售,除了自家吃之外,都送给亲朋好友试吃了,反响很不错。”

据介绍,2021年起,园区的田地开启了油稻轮作模式,5—10月种植水稻,11月到次年4月种植油菜。每一季种植,都由专业团队设计图案,形成春看七彩油菜,夏、秋看五彩稻田的长年景观,地块的收益也更高。

目前,木兰栖塘已经建成包括五彩稻田画、七彩油菜、华中最大人工瀑布、栖塘沙滩等景观,解决了大量村民的就业问题,马上10月份稻谷收割季节,也是园区最忙碌的时候,每天都有近百名村民在田间忙活,每人每天的工资在百元左右,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高的工作,工人收入还会更高。

到了夜晚,贯穿在稻田画中的灯带开启,“五彩稻田”又呈现出另一番璀璨景象。“我们这有星际光影、芝樱花海、稻田瀑布、壮美芝樱山、行进式演艺,还有奇幻大秀《栖游记》、国潮电音节、北极光、美食游乐、热气球,中秋国庆假期,欢迎大家前来打卡!”李劲松说。


“慧”用农机 水稻收割玩出新花样

黄陂区六指街道胡港湾村永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

稻田面积 近2万亩

稻田亮点 全程机械化生产、智慧农场、研学体验

“小小农机手”按下遥控器开关,智能收割机就会按照设定好的作业路线参数,“唰唰唰”开始工作,割穗脱粒瞬间完成。9月20日,在黄陂区永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水稻开镰收割当天,不少学生到现场观看智能无人机、收割机、耕种机进行无人驾驶作业,参观稻谷烘干车间、稻谷加工车间,亲手触摸这些智能农机,感受现代农业科技发展。

农场与水稻丰收是秋天的主场。小朋友们有没有去田间体验过农场秋收?如果想让孩子亲手体验收割谷子的快乐,可以到永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水稻种植基地,这里有一大片稻谷在等待收割。

在这里,孩子们和家长可以戴上草帽、手套,穿起围裙,扎起裤腿,看看金黄的稻浪,听稻穗被风吹起的“沙沙”声,近距离观察谷粒低垂着的小脑袋,去了解农耕生产的变迁、稻谷生长发育的过程,一边劳作一边听故事,沉浸式体验收割稻子带来的丰收喜悦。

“现在秋收,很多孩子周末到基地参加稻谷收割主题研学课程,了解一粒稻种是怎样变成稻米的。通过进农村、入农户、下农田的劳动体验,大家更能懂得粮食来之不易。”合作社负责人胡丹介绍,目前在武汉新城区,以稻田为主打的乡村游项目并不多。为此,永旺合作社依托农耕文化,借助武汉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推出“稻田+旅游”为主要内容的田园风光休闲游活动,传播正能量的劳动观。

除了万亩水稻基地的研学活动,去年合作社还打造了面积约500亩的综合休闲农业园。该休闲农业园分为花田、草坪、水果采摘园3个区域,观光赏花、垂钓采摘、烧烤露营等休闲项目都在规划建设之中。未来,永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将进一步推进三产融合,在一产种植业、二产大米加工业的基础上,开发三产“稻田+旅游”,把土地更好地利用起来,带领村民致富。

“以往,稻田只具有农业生产的功能,随着社会发展,稻田也衍生出稻田观光、稻田研学等更多的功能,这为农民增收、农村致富、乡村振兴探出新路径。”胡丹说。


白+黑沉浸式体验 绘就稻田诗意

江夏区五里界街道李家店村农家畈湾林语未来村

稻田面积 100亩

稻田亮点 紫色稻田、收割体验、田园美学

从梁湖大道向西走不到5公里,穿过一条幽静的林间小路,一处稻花飘香、风景秀丽的乡野田园映入眼帘,这便是毗邻梁子湖的林语未来村。

金秋时节,武汉乡野一派丰收景象,位于李家店村农家畈湾的林语未来村也不例外。景区入口左侧,长江日报记者看到了一片绿色和紫色交错的彩色稻田,在秋风中沙沙作响。沿着观光栈道向里走,坐在凉亭里,伸手便能触碰到清香的稻穗,随手一拍就是大片。

“从9月初开始,每天都有游客来稻田里打卡拍照,还有不少团建活动在露营草坪上进行。”林语未来村运营负责人胡荣介绍,园区以“田园里的美学生活”为定位,融入了轻纱帷幔、乡韵市集、亲子研学、特色景观等田园美学元素,将村落、稻田、山林等乡村自然景观完美契合,为市民打造金秋稻田打卡的网红观光胜地。

上周末阳光正好,家住白沙洲附近的彭女士一家四口在朋友的推荐下,自驾来到林语未来村。刚走到农家畈湾的路标下,彭女士便被眼前的美丽乡村所吸引:宽阔整洁的停车场、带有乡趣的稻草人装饰物、整齐一致的民房……彭女士说:“以前很少来乡村玩,一是比较远,二是对乡村的印象还停留在二十多年前,没想到现在的乡村会变得这么美,这一趟真值!”

走进稻田中央拍够了美照,彭女士一行又在农耕区体验了挖红薯、采秋茶、摘花生等农事乐趣。“很难得,很开心。”彭女士表示,今后会经常带孩子到乡村亲近大自然。

据了解,林语未来村有100亩艺术稻田,采用油稻轮作模式,3月可赏油菜花,9月可赏稻田。“以稻作墨,通过艺术画将优质的农业生产呈现出来,寄托了林语未来村的农旅融合理念。”胡荣介绍,“绿+紫”绘就的艺术稻田具有很强的观赏性,生产出来的长粒香米也是林语未来村的明星农产品,每年都供不应求。

9月是丰收的季节,为了让游客玩得尽兴,感受丰收的喜悦,林语未来村面向小朋友推出了“挖薯大作战”“小农夫抓鱼记”“茶言乐色”等农事活动,还将在9月下旬举办乡村露营节。

“露营地靠近梁子湖,每个晴朗的清晨,这里都是绝佳的日出观赏点。”胡荣介绍,景区还有乡村夜游活动,8000平方米的乡野草坪上,燃起篝火,响起音乐,再来点烤肉,大家围成一圈尽情欢舞,享受乡村的美好。

“我们主打的就是‘下午拍照打卡、傍晚乘凉戏耍、夜晚露营烧烤、清晨观赏日出’的乡村游玩过程,用一天时间沉浸式感受乡村的美好。”胡荣说。


“零距离”打卡 万亩网红稻田

江夏区法泗街道菱米村及周边

稻田面积 约1.6万亩

稻田亮点 三色拼接、虾稻共养、金水河畔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进入9月,有“江南粮仓”美称的法泗,披上了青、绿、黄三色的“新装”。9月20日,长江日报记者走进江夏区法泗街道,在当地人的指引下,来到金水河畔的菱米村,看万亩稻田在阳光下闪着金光,“零距离”与稻田合影。

据介绍,法泗街道种植水稻面积达6.9万亩,以菱米村为中心向外辐射,包含庆丰村、永丰村在内的村落,都是观赏稻田的绝佳点位。

沿着金水河堤拐入一条约2公里的柏油马路,两侧“铺满”了稻田,几乎没有屋舍、树木的遮挡,视野辽阔,远远望去,青绿一片、绿黄一片、金黄一片,三色拼接而成的稻田美若油画。

“由于早、中、晚水稻的种植时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成熟期也不同,才造就了9月独有的三色稻田美景。”菱米村村委成员张军说,“丰收节前后,村里的早稻便要开始陆续收割,再过20天左右,现在青绿色的稻田将集体换上‘金装’,届时又将是另一番丰收图景。”

在菱米村背后的稻田里,三五名游客正在打卡拍照,还有网红达人正在拍摄短视频,张军表示:“平时来稻田拍照的游客不太多,但一到周末,田埂上都是游客,也带动了周边农家乐和采摘游。”

靠近主路,距离菱米村村委会不到100米的地方,有一家名为“荷韵之乡”的江南风味农家乐,门前是金水河,屋后是万亩稻田,成为观赏稻田的“瞭望台”,生意火爆。“乡村游发展起来后,到村里游玩的人越来越多,农庄高峰期时,一天能接待三四百人。”荷韵之乡农家乐老板佘花梅笑着说。

而在法泗吃过米饭的游客,大多会竖起大拇指。粒型均匀、色泽透亮、油质清晰无白肚的法泗大米,引金水河的水灌溉生长,蒸出来的米饭黏性大,浓郁芳香,俘获了不少游客的“芳心”。

2010年,法泗大米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菱米村的法泗大米有两种生产模式,一种是两季稻种植,产量高;一种是虾稻共养模式,品质好。”张军介绍。近年来,菱米村大力推行虾稻共养模式,3月投放虾苗,6月前小龙虾批量上市,收获第一笔收成,紧接着6月播种水稻,等到10月收割,又是另一笔收入。“小龙虾能吃掉田里的害虫,排泄物化为天然肥料,秧苗也为小龙虾提供庇护环境,实现良好的绿色生态循环,法泗大米也更加饱满,营养更丰富。”张军说,“菱米村有3000亩虾稻田,通过虾稻共养模式,村民每亩地综合能获得5000元左右的收入。”

江夏区法泗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推动法泗街道种养殖农旅融合,今年将以菱米村为中心,打造万亩网红稻田打卡点,目前菱米村正在建设稻田观景台、阳光房等特色景点。届时,从4米高的观景台上俯瞰,包含菱米村、永丰村、庆丰村等村落在内的稻田能尽收眼底,预计10月完工正式对外开放。”


湖景环绕 “梯田”稻景迷人眼

江夏区法泗街道石岭村

稻田面积 4000余亩

稻田亮点 三面环湖、梯田稻景

从法泗高速出口继续行驶10分钟,沿着蜿蜒小路,地势微微有些起伏,两侧的稻田随着山坡一节一节往上升,呈现出一幅美丽的“梯田”稻景,这里便是位于江夏区法泗街道的石岭村,4000余亩稻田连成一片,稻田间还点缀着一块块荷塘,粉色、绿色、金黄色,仿佛掉入了初秋的“调色盘”。

被金水河一分为二的法泗街道,半是丘陵半是平原,有“山乡”和“湖乡”之分,石岭村便属于“山乡”范围。不过,石岭村也有着丰富的水资源,北靠鲁湖,西临马气湖,东接张郑湖,依山傍水、三面环湖的自然环境,为石岭村提供了天然的种植、养殖优势。

“我们村在法泗街道东北方,有山有水,属半岗坡、半湖区地形,风景秀丽,非常适合种植和养殖业,同时也适合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石岭村党支部书记胡彪说,“来石岭村,春天能观赏白天鹅,夏天有百亩莲池,秋天金灿灿的稻田是拍照打卡的好地方,还有葡萄、猕猴桃、甘平柑橘等优质水果可供采摘。”

前不久,石岭村迎来了一波游客,是江夏城区的六位骑行爱好者。他们沿着环鲁湖绿道一路骑行,路过石岭村时,被眼前金灿灿的稻田吸引。“一边是湖水,一边是稻田,疲惫的感觉瞬间被驱散,只想安静地享受此刻的美景。”骑行爱好者何女士认为,最让人惊艳的还是那片像梯田一样的稻田,和平坦广阔的稻田相比更有层次感。

除了欣赏稻田美景,现在来石岭村还能采摘猕猴桃。位于石岭村西边的碧桃居生态果园里,近百亩猕猴桃正处于成熟期,以东红和金艳品种为主。硕果累累的藤架下,慕名而来的游客正穿梭其间,体验采摘乐趣。“上个月在碧桃居怡山湾葡萄采摘园里品尝了夏黑葡萄,味道非常好,一直等着猕猴桃成熟,带家人来尝鲜。”游客张先生说道。

“我们碧桃居以名优水果种植为主,有‘橘中贵族’甘平柑橘、金秋砂糖橘、红美人、夏黑葡萄、软枣猕猴桃等品种,一直到来年3月,都有水果可采摘。”碧桃居相关负责人何磊方介绍:“今年光照充足,雨水适宜,为猕猴桃营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通过绿色生态的种植标准,猕猴桃的品质上佳,欢迎大家来采摘。”

近年来,江夏区着力打造“一带一湖两环四板块”,围绕生态鲁湖,修建了环鲁湖绿道,全程约55公里,并在沿途大力推进美丽乡村、乡村采摘园等建设,金秋时节来这里打卡,成片稻田是沿途亮丽的风景线。

“石岭村靠近鲁湖,绿道从村里穿过,为了带动全村经济发展,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我们计划以环鲁湖生态圈田园综合体建设为契机,进行土地流转,向乡村休闲游方向发展。”胡彪表示。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武汉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
"武汉农业农村"新浪微博
"武汉农业农村"头条号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