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舒安街道 党建引领三产融合 拓宽乡村振兴之路

发布日期: 2023-10-30 11:39 来源: 农民日报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舒安街道梁子湖畔有一座未来家园,丰收季节走进园区,瓜果飘香,繁花似锦,绿树成荫,乡村振兴红色党建馆、农产品加工园等点缀其中,让游客享受一站式乡村文旅度假的便捷。这里是湖北百年兴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建设的未来家园产业平台(以下简称未来家园)。未来家园规划之初就注重党建引领,立足三产融合,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蓄势赋能。

舒安街道党工委负责人表示,为推进农旅融合,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舒安始终坚持以“红”铸魂,擦亮项英故里、全国劳动模范熊桂林红色邮路的旅游名片;以“农”为基,盘活未来家园、科技农谷等产业底盘;以“旅”为媒,大力开发枫香云堡、未来家园田园综合体等旅游资源,欢迎大家走进绿水青山、半岛舒安、红色舒安、康养舒安。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百年兴业董事长尹维坊介绍,经过多年投资与建设,未来家园主打“科技农业+生态农庄+养生度假+体验文化”,将农产品种植、深加工和服务业三大产业融合。园区内各类特色花卉、蔬果50余种,总数160万余株(棵)。

近年来,舒安街道结合梁子湖畔自然风光,在乡村文旅上下功夫,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从曾一度休耕的贫瘠之地,到如今的现代农业园、田园综合体、科技示范园,未来家园在舒安街道实现了“化茧成蝶”。

未来家园硕果累累

党建引领,拓宽乡村振兴之路

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党建引领是根本。舒安街道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目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因地制宜、找准定位,构建三产融合发展格局,拓宽乡村振兴之路。

“未来家园建设之前,这里曾休耕10年,贫瘠荒凉,青壮年也都出去务工了。”未来家园总经理尹雨龙介绍,“通过村湾整治、统一改造,打造了万亩花海、万亩果园的自然环境和景观环境,让舒安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恢复了人气和生机。”在2021年武汉公布的市级都市田园综合体创建名单中,未来家园榜上有名。

2019年,未来家园成立了湖北全省首个党员乡贤企业家联盟,通过组织引领、产业引导、人才引路三大方式,引进更多的党员、乡贤、企业家和“能人”到农村担任乡村振兴骨干,助推乡村振兴不断向纵深发展。

10年来,未来家园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吸纳当地农户就近就业。如今,已吸纳数百名当地村民回乡就业,提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岗位千余个,带动村级集体、周边农户持续增收。2019年,未来家园荣获湖北省扶贫龙头企业称号。

“乡村振兴红色党建馆”是未来家园重点打造的八大特色博览馆之一,以“改天换地潮向东”为主题,围绕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百年探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践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初心使命的伟大历程。未来家园依托党建馆,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体现未来家园创办的理念,做健康、快乐的事情。

近年来,未来家园通过土地流转费用等直接增加村湾集体收入1400余万元。同时,在保障村民、村集体民生上,每年额外支付20余万元、累计160余万元用于村集体购买养老保险、困难户救济等民生保障。累计创造1600余个长期和季节性工作岗位,100余个固定岗位增加村民就业,其中有4个建档脱贫户和30余户低收入家庭在此务工。同时,未来家园践行村企同发展的理念,协助园区村湾开展集体培训,建立种植合作社、绿化合作社、农机合作社以及工程劳务公司等,促进了舒安街道产业多元化发展。

三产融合,构建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

三产融合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未来家园以先进的物联网技术、自动化控制设备,依托本地生态及农业资源优势,促进一二三产业之间的互动与融合发展,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未来家园第一产业聚焦猕猴桃、栀子花等蔬果种植、蛹虫草的培育等农业种植、养殖,为第二产业提供优质的原料;第二产业以蛹虫草为载体,以大健康产业为核心,结合自有生产环境、设备和工艺等优势条件,研发生产蛹虫草产品、栀子花生物精油面膜等;第三产业在一二产业的基础上,配以餐饮住宿、会议会展、旅游度假等服务,打造文旅康养智慧体验园区。

在未来家园蔬菜大棚内,一颗颗圆润饱满、明亮金黄的圣女果特别诱人。这些温室大棚采用无土栽培和物联网全智能化管控系统,实现大棚室内环境调控、送风、灌溉、卷帘等自动化操作,根据农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实时调配营养液后进行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这样结出来的果实无农药、无土壤污染,绿色健康。

未来家园建有一体化蛹虫草生产研发基地,可实现虫蛹接种、培育、采收、消杀、干燥等全自动化操作,每日最高可接种蚕蛹2200公斤、生产蛹虫草800多公斤。运用恒温摇床技术、10万级洁净培育设备,可以确保蚕蛹在接种以后不会被真菌感染。通过物联网技术进行24小时监控,保证蛹在培育过程中的光度、湿度、温度都是最佳状态。

未来家园是武汉市、江夏区中小学(幼儿园)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并与60余所高校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它还是湖北省高校老年协会银龄教育基地、游学体验基地,并与湖北省、武汉市等地的40多所老年大学共建游学基地。

目前,未来家园通过三产融合科技示范园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乡村产业发展与兴旺,形成了“农业+产业+文化+生态”模式,成功打造了一个生态化、科技化、产业化、人本化、精致化、多元化的区域特色农业田园综合体,为舒安街道村湾发展提供新的驱动力。

“6+1”未来科技馆群

形成特色产业,为健康生活保驾护航

2016年,未来家园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进入上市培育。截至目前,先后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生产型)、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湖北省扶贫龙头企业、省级星创天地、武汉市都市田园综合体、武汉市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武汉市科技“小巨人”企业、武汉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科普教育基地、企业党建交流基地暨乡村振兴联动平台、江夏区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江夏区民营企业助力军运特别贡献单位等称号。

未来家园秉持质量为本,以科技引领生产体系和产业体系升级,先后获得了ISO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和欧盟环境体系有机果品双重认证,拥有16项发明专利、27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和431项注册商标。

未来家园建立1个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后流动站和12个国家级科研院所共建技术中心。聘请专家顾问43人,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江南大学、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武汉市农业科学院等10余家科研单位、科研院校签订了多项科研合作项目。

立足武汉、辐射华中、布局全国,未来家园先后投资成立多家企业:未来家园高科技农业园、农谷世界高科技农业园、武汉数字化老年大学、未来家园健康管理中心、农谷里研究院、未来产业空间研学院,通过“田园品+健康品+旅游品+文化品”的百余种品类、千余种商品,引领国人健康快乐生活方式。

立体水培馆

未来家园成立武汉二江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以及湖北民众文化艺术联盟,先后承办首届湖北民众文化艺术节、首届乡村音乐潮等活动,为广大艺术团体、爱好文化艺术的广大民众提供艺术平台。未来家园携手长江日报,联合创办武汉数字化老年大学,为广大老年群体打造线上教学、线下“娱学”平台。

未来家园在武汉中南商业圈成立未来家园健康管理中心,以名医、名药、名方为重点,采取“强专科+大综合”“大众疾病问诊+VIP健康管理”的方式,为患者及客户提供多层次的医疗保健服务以及健康管理服务,为亿万家庭的健康生活保驾护航。

未来家园在荆门市成立湖北农谷世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依托现有林业特色资源,培育林下经济产业。同时推进保健食品加工、绿色有机食品生产、生物面膜生产、观光休闲和养生度假等产业发展,构建一二三产交互促进、融合发展的综合产业集群体系。

农谷里研究院以产业融合设计、包装品牌设计、物联网平台设计为核心业务,组织策划并实施了多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大会及行业研讨会等活动。未来产业空间研学院,设有文化旅游、智慧农业、健康管理和体验营销4个专业,与各高等职业院校合作,为企业和全社会培养未来产业精英管理人才。

舒安街道田铺村与未来家园设立党建共建点,用活用好党员、群众、企业三大力量,依托党建共建平台,把未来家园乡村振兴馆作为党员干部党性锻炼的实践基地,把村湾小组作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基本空间单元,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组织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助力乡村振兴和企业发展“加速跑”。

舒安街道徐河村与四川富江粮贸达成合作,将闲置土地、撂荒地4500亩全部流转种植高粱,并采用智慧农业的方式,帮助高粱增产,让农民群众“富口袋”。

舒安街道办事处负责人表示,期望未来家园等农业产业链能给周边村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舒安街道将继续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夯实基层战斗堡垒、提升党组织治理能力的动力引擎,大力推进资源盘活、土地增效、特产提升等增收模式,推出“红高粱”等特色产业品牌,打造万亩红高粱种植基地,加快推进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走出一条多元化高品质发展之路,促使村级集体经济迈上新台阶。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武汉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
"武汉农业农村"新浪微博
"武汉农业农村"头条号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