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武汉市农业农村局、武汉广播电视台联合打造的《“三农”品鉴官探乡村》系列节目开启新征程。广袤乡村大有可为,《“三农”品鉴官探乡村》之农挑匠心系列节目,以更多知农爱农、扎根乡村的高素质技能农民为关注对象。
占地面积400亩,种植品类十余种,日均生产8000公斤……这一串串丰收喜人的数字,正是种植能手彭传红用心血和汗水孕育、浇灌而成的,也是他辛勤创业的真实写照。

“三农”记者品鉴官李倩茹:“这个大棚里的菜苗才刚刚发芽,但是再过20多天,它们就能成功上市,送向市民餐桌上。”

江夏区金口街是武汉市重要的“菜篮子”基地。这里水质好、土壤肥。从小在农村长大的彭传红,发现了这里优越的自然优势,决定在这里兴建一片蔬菜大棚,为市民餐桌供应新鲜蔬菜。
武汉紫金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彭传红:“这边原来是以大路蔬菜和粮作物为主,农民都没有什么收益,所以就转型。快生菜它主要的优点在于茬口多、产量高、不受季节影响,还没有市场风险。传统作物一般最多2茬左右,我们现在的种植模式最低是6-7茬。”

彭传红说,种植快生菜最重要的就是技术管理。科班出身的他,就是这片土地上的“技术担当”。几乎每天,彭传红都会守护在蔬菜大棚进行种子选育、新品种的更新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近几年,得益于智慧农业的发展,彭传红有了贴心的农业帮手。

武汉紫金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彭传红:“这是个远程操控系统,都有编号,这是2号棚,一点就开,指令下发成功,马上就洒水开始了,还可以通过手机端来调节水量的大小。”

彭传红介绍,太阳能杀虫灯,晚上自动亮,白天自动关,基本上病虫害非常少。摄像头,监控里面的湿度或者是病虫害。工业放大器,它的发送范围比较广,范围应该在5公里左右,可以覆盖整个基地。
自合作社成立以来,彭传红一直身挑重担,他不仅负责选育良种,还手把手地传授合作社的农户们种植经验。由于管理技术跟上来了,再加上蔬菜新品种果型好、产量高、品质优,紫金蔬菜专业合作社种植的蔬菜吸引了众多客商前来抢购。

彭传红:“我们这里每天的出货量最低在5吨左右 ,最高也达到了十几吨。如果按亩来计算,农户收入增长的幅度比较大。传统农业基本上不会超过2000块钱/亩,现在的亩产值最低在2万元左右。”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彭传红始终奔波在乡间小道上。经常有周边村镇的村民慕名而来,请他“指点迷津”。目前,他还在不断突破技术壁垒,延长快生菜的保鲜时间,将武汉的优质精品蔬菜销售到更多地方。2023年,在首届“武汉农匠”农民技能大赛中,彭传红荣获了“ 农业生产能手”奖。

彭传红:“我从小就是喜欢在田间地头看啊、学啊,也对它有一种责任心。从事农业,要不断地跟进,跟社会接轨,跟目前的新型农业接轨,把更多的好的品种,推荐给农户,把农业做得更大更强。”
附件: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