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在华中农业大学国家油菜武汉改良分中心,经常能见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一身白大褂,斜挎着黄色布包,穿着长筒雨靴,穿行在油菜试验田里,不时低下头,用笔记录油菜的各项数据。
老人叫傅廷栋,年过八旬,与油菜打交道60多年。他发现了国际上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油菜雄性不育类型,带领团队育成过80多个油菜品种,被人称为“油菜院士”。
“我国有大片盐碱地可开发利用,我们正在努力研究和选育耐盐碱油菜品种,用于修复和利用盐碱地。”傅廷栋说。

“选育的优质油菜品种,
在绝大多数盐碱地上能够存活”
熟悉傅廷栋的人都知道,他每天不在实验室、办公室,就在油菜试验田里。
“下田有瘾”的傅廷栋和团队育成80多个油菜品种。其中,1999年,他和团队成功选育了“华油杂7号”。2003年,该品种通过原农业部组织的专家鉴定,并被逐步扩大示范和推广范围。“这个品种高产、优质、抗(耐)病,比其他品种耐盐碱,可以在盐碱地上试种。”傅廷栋回忆,2007年秋天,在江苏省盐城市一片新垦滩涂盐碱地上,团队首次试种了300亩的耐盐碱油菜品种“华油杂7号”。
数千次尝试之后,傅廷栋和团队最终从3000多份油菜资源中筛选出40多份耐盐碱材料,并筛选、育成“华油杂62”“饲油2号”“华油杂158”等耐盐碱性好且抗病性强的油菜品种。“选育的优质油菜品种,在绝大多数盐碱地上能够存活,不同的品种在不同的盐碱地上长势也不一样,这为我们做油菜耐盐碱种植推广奠定了品种基础。”傅廷栋说。
“要研究出更多耐盐碱油菜品种,
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2015年以来,傅廷栋和团队在全国三大类盐碱地区布置几十个示范点,试种了超过50万亩的耐盐碱油菜品种。结果表明,耐盐碱油菜适应盐碱地的效果显著。
如今,傅廷栋仍然专注于耐盐碱油菜的新品种研究和生物创新,为不同地区提供盐碱地修复和改良方法。“我已经80多岁了,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团队发展得更好,要研究出更多耐盐碱油菜品种,培养更多专业人才。”他说。
附件: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