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花黄、梨花粉、樱花白、梅花红……三月的武汉市江夏区山坡街丰收村,田间地头处处呈现出一派春天的气息。
一年之计在于春,运苗、刨坑、栽苗、培土、浇灌……3月19日,村民们正在丰收村色块苗基地抢抓农时,栽种杜鹃、红檵木、金森女贞、红叶石楠、小叶栀子、大叶栀子、瓜子黄杨等苗木,一派如火如荼的农忙景象。
500亩色块苗基地为村民增收约百万元
丰收村现有8个村小组、396户、1356人,地理上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年降水量约900毫米,全年无霜期200多天,光照充足,土壤呈微酸性,易结土球,苗木存活率高,非常适合花卉色块苗木生长。

2023年,丰收村村委会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的战略,流转土地100亩。如何盘活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土地的使用效益?村党支部一班人动起了脑筋。经过一番商量,他们决定向内挖潜力,争取上级支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资金,平整撂荒土地,修建喷灌系统、电力设施、蓄水池等,终于建成500多亩色块苗木基地。
同时,向外广借力,基地租赁给武汉菲珈林苗木有限公司,该公司专注于色块苗木种植与新品种培育多年,现有多个种植场地,品种涵盖广泛,多次参与大型城市美化项目,在行业内有较高的声誉。
所谓色块苗,就是上述苗木品种长大后用于城市绿化、公园布景的灌木,现在正逐步成为引领丰收村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大产业。
进驻丰收村辖区时间不长,该公司经营效益凸显,每年增加农户土地流转收入及村集体收入约6万元,同时每年增加本村务工岗位约50个,增加村民务工收入约百万元。如今,色块苗产业市场前景好,村民热情高,随着色块苗基地的投产,参与的农户越来越多,丰收村乘势而为,抢抓机遇,建立了“村委会+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增加就业、壮大集体经济”三种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技术共享、利益共享,进一步提高农户和集体的积极性和收益。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我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越来越有奔头。”村民刘鲁林说。
户户有活干家家有钱挣
6年前,该村村支书罗武放弃红火的酒店生意,决定返乡发展。
回乡建设缘于他一次回老家时,村干部和村民陆续向他谈起,老村支书即将退休,村委会马上面临换届选举,希望他能回乡当村支书,带领大家致富奔小康。只有经商经验的他心里没有底,有些犹豫。

当过村妇联主任的母亲说:“现在年轻人都跑城市打工,农村只剩下老人小孩,萧条了许多,长此下去,土地谁来种,人还要不要吃饭?你既然生意做得好,为何不试着带着大伙一起干。”母亲的一席话,让罗武心里有了计划。2018年底,罗武高票当选村支书。经过一年的革新和磨合,支部班子面貌一新,呈现出一种心齐、劲足、气顺的良好局面。他立下了“让村民户户有活干、家家有钱挣,让年轻人在家门口就能就业”的誓言,现在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罗武工作很有招法,做事很有魄力,善于处理复杂棘手问题,模范带头作用强,把‘班子’带得很有朝气,很有战斗力,四里八乡的人都很服他。”村党支部委员付涛说。
预计带动周边4个村发展
“我计划通过色块苗规模化、产业化种植发展带动周边4个邻近村从事苗木培育、销售、起挖、装车、运输及餐饮等相关产业,持续抓好花卉色块苗木的基地建设,走精品化、标准化、集约化、特色化发展之路。”罗武介绍,今年色块苗基地计划增加面积200亩。

同时依托本村武汉锦坤农业发展旅游有限公司四季水果园的建设,促进色块苗木+文旅等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大产业”,帮助乡亲们实现不用外出打工、本地就能赚钱的梦想,助力乡村振兴。据悉,罗武担任村党支部书记6年来,因工作成绩突出,曾获山坡街“先进村党支部书记”“江夏区抗疫先进个人”“江夏区先进党务工作者”。
附件: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