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学习“千万工程” 武汉清廉·和美村居践行时36 | 王棚村组建起“能人工作室” 带领村民一起创业致富一起建设家乡

发布日期: 2024-08-16 10:45 来源: 长江日报

“这是我们村的村史馆,将村史和党史相结合,展示村子的发展历史、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故事、乡村的民俗文化,还有党建清廉建设成果等,经常有青年党员来参观学习。”在黄陂区祁家湾街道王棚村,村史馆不仅是村民们最爱去的地方,还吸引了不少周边村、街道以及武汉其他区的青年党员前来参观学习。“前不久,青山区的20多位青年党员来我们村参观村史馆,和村干部交流廉政文化建设经验,大家都觉得很有收获。”该党支部书记易建明说。

村史馆里话清廉,绘就廉洁“风景线”

王棚村是抗战英雄张救国烈士的故乡,村内还有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分卫遗址。“红色文化是最好的清廉教科书,我们也充分发挥村里的红色文化资源,发展成村湾建设的一大亮点和特色。”易建明介绍,依托村里的红色资源,王棚村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将村史馆列入建设规划,设计了农耕文化、村史发展、党建工作成果、清廉警示教育四个展示区。王棚村青年党员易焱鹏说:“每次路过村史馆,都要进来看看,提醒自己谨记党员身份,全心全意为乡亲们服务。”

“我们不仅在村史馆里融入清廉元素,每个村湾的房屋外立面,都绘制着诚、义、礼、智、信、孝等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墙绘,让村民在耳濡目染中提升精神面貌和文明素养。”易建明表示,为了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王棚村经常在村史馆、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等场所开展文化活动,留住历史,记住乡愁,增强凝聚力。

王棚村里随处可见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墙绘

吸引能人回乡,“党建+”走出富民路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近年来,王棚村大力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和规模化水稻种植产业,并引导鼓励本土能人回乡创业。

“我们创新‘党建+’模式,将原先废弃的预制板厂改建成7000平方米的电商、仓储、物流生产办公基地,与武汉尚爱家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由村提供集体建设用地,企业建设运营管理,村集体每年固定收益10万元,并为村里青少年进行免费电商培训,为村民增收拓展门路。”易建明介绍,随着村级产业的不断发展,现已形成“组织搭台、党员领头、村民唱戏、企业运营”的联动格局,实现企业、农户、村集体三方盈利,创造良好的乡村营商环境。

除了是企业家,王棚村的回乡能人还有“第二重身份”。村里邀请了一批“政治上靠得住,发展上有本事、村民信得过”的回乡企业家和老乡贤,组建“能人工作室”,带领村民就业发展、维护村湾环境卫生、参与乡村项目建设。回乡能人胡亚斌表示:“在创业之余参与家乡建设,与家乡同发展、共进步,不仅和乡亲们更好地打成一片,也让长期在外漂泊的‘归乡人’更有归属感和幸福感。”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武汉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
"武汉农业农村"新浪微博
"武汉农业农村"头条号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