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木兰暖村,诗意盎然的乡野栖居地

“国企联村”共同缔造美好生活

发布日期: 2024-08-19 15:50 来源: 长江日报

袅袅炊烟在宁静的晨光中升起,稻田波光粼粼,牧歌与溪流声交织成自然的乐章。历经300年,木兰暖村依旧保持着它的自然生态,仿佛时间凝固在这里。

300年后的今天,木兰暖村的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古老的传说和故事,也融入了极富艺术设计感的现代元素。郁郁葱葱的百年古树与古拙而时尚的现代民宿交相辉映,既保留了自然生态的原始美,又展现了现代设计的创新力,完美呈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300年古村落旧貌换新颜见证历史变迁

“木兰暖村,璞闲客栈,印象桃源,凤溪湾中看千里走单骑;樾和林泉,裕和夫子,青禾小木,清凉寨里观木兰草原美。”5月25日,在武汉市黄陂区举行的“民宿中国·2024木兰民宿文化季”启动仪式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现场吟诵对联,向全国各地文旅部门、民宿代表、知名学者发出邀约,共绘民宿行业精彩画卷。

对联中提到的木兰暖村,就坐落于黄陂木兰山脚下,一个有着300年历史的村落——付家下湾。

300年前,付家下湾有付姓家族兄弟7人,穿越大别山脉迁徙至此,开荒筑房,整路挖塘,种树定宅。经数代繁衍生息,终得人丁兴旺,形成付家上湾与下湾,成为东风村四大宗族之一。

改革开放初期,付家湾村民去往汉口汉正街一带打工创业,在城市安家落户。古村老宅逐渐凋零,只留下断壁残垣的灰墙黛瓦、破败抛荒的梯田堰塘,还有落寂的柿子树与老梧桐,它们留存着曾经烟火撩人的乡村肌理和人文记忆。伴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在精准扶贫国家战略的指引下,付家湾得以重启村落再造,找回了曾经的农家烟火。

300年后的今天,“沉睡”的乡村资源被唤醒,在付家下湾的木兰暖村,群山环抱、云雾缭绕、稻田绿意、柳树依依。晨曦初露时,金色的阳光洒满村庄;晚霞尽染时,天空与大地被绚丽的色彩涂抹得浑然一体。这里的美,美得令人窒息。

木兰暖村最大程度上维持村湾原有底色。村落的砖瓦、古桑树都尽量保留,300亩农田荒芜后也再度复垦,打造生态农业景观,堪称“自然生长的村落”。

以现代人的生活方式重建村庄,当一帮年轻人来到这里,木兰暖村拥有了更强劲的活力。木兰暖村内,除民宿外,咖啡屋、茶室、餐厅等配套设施应有尽有,还引入工作室、亲子研学等多种业态。市民刘晨体验后感叹,这里不仅有绿色休闲空间,还吸引着不少年轻人过来经营服装设计、艺术品等类型的个人工作室,打造了跟城市紧张节奏不一样的慢生活商业模式,带来了许久不曾体验的松弛感。木兰暖村村主任何耀介绍,木兰暖村未来将吸引一批想要回归田园生活的城市居民,如艺术家、退休教授等,赋能共建美丽乡村。

“国企联村”打造民宿新景观

“仙河廓外斜,东望木兰崖;田种有机菜,棚悬生态瓜;倚红围圃径,分绿上窗纱;怡养天年乐,暖村可作家。”退休老人丁淑银来到木兰暖村体验后即兴赋诗。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国企联村”模式的实施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成为文旅农融合的一个完美实践样本。

湖北中科农合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木兰暖村项目作为“国企联村”的典型案例,其成功经验在于“企业+合作社+第三方专业机构”的运营模式。2021年底,一场头脑风暴会在东风村召开,村民纷纷反映,现在周边乡村旅游搞得红红火火,付家下湾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木兰大道沿线,且与武大高速长轩岭站近在咫尺,而土地抛荒、民宅闲置现象普遍。村子虽然在产业发展上做了一些尝试,试图依托苗圃基地发展苗木产业,但由于基础薄弱,成效并不显著。有的村民提议,将闲置的荒地和民宅利用起来,建设集民宿、游乐、采摘、农耕体验于一体的多功能休闲产业园……村民们迫切改变落后现状的愿望被点燃,他们希望引进项目,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乡村旅游。

2022年3月,为了响应“国企联村”五年行动计划,黄陂区与武汉农业集团结对,选址黄陂区长轩岭街道东风村,由武汉农业集团二级公司牵头组建湖北中科农合发展有限公司,联手东风片区联合党委共同打造“国企联村·木兰暖村”文旅项目,把村湾建设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幸福家园。通过资源整合和专业化运营,成功将闲置的村民房屋和土地资源转化为旅游资产。木兰暖村成功打造成集田园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景区。

村民小李兴奋地表示:“自从木兰暖村在此兴建后,游客越来越多,小红书、大众点评等平台都写满了游客的体验日记,简直就是火出了圈。”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独特的民宿集群成为黄陂区新的旅游热点,引领了一股全新的旅游风尚。在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上,民宿不仅为游客提供了舒适的住宿体验,更成为展示黄陂文化、风俗的窗口。木兰暖村在民宿文化旅游热中独树一帜,将民宿与农业、民俗、体育、艺术等产业相结合,力求为游客提供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步入木兰暖村,首先被深深吸引的是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村中山脉层峦叠嶂,绿意盎然,山间云雾缭绕,仿佛仙境一般。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前行,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和五彩斑斓的野花,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泥土气息,让人心旷神怡。

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展现出别样的人文气质,是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和体验的深层逻辑。

木兰暖村弥漫着浓郁的艺术气息。走进木兰暖村,一座座风格各异、极富艺术设计感的民宿映入眼帘。它们或隐于青山绿水间,或藏于古朴村屋旁,每一座民宿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从城市到农村,换一种生活方式享受自然

回到乡村,其实是回到一种质朴清新的生活方式,实现田野疗愈。木兰暖村的魅力就在于简单纯真,不仅能为创业带来机会,更能提供一个放松的机会,带来愉悦快乐,治愈压力烦恼。

不少来木兰暖村生活的市民坦言,这里同样具备社交功能,是一个共创共建共享的村落,来这里的都是一群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朋友,同心同向,在共同的话题里很容易找到共鸣。这里是文化与艺术的交汇点,以“柿柿如意”精品民宿为例,其建筑设计灵感来源于当地的自然风光和传统文化,知名画家的经典画作也被融入民宿装修中,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木兰暖村,可以自定义生活,按照喜欢的方式活着,推窗即景,实现风景自由;山野和村庄更治愈,同时能实现蔬菜自由,头一次种就大丰收,体味到浓郁的乡村风情。乡野农厨采用绿色生态蔬菜为游客准备地道的农家美食,还会带领大家体验农耕文化。丰富多彩的农耕体验项目,让游客亲手体验种植、采摘、收割等农事活动,感受乡村生活的乐趣。定期组织茶艺表演、书法讲座等活动,使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木兰暖村,你可以任意选择一角舒适办公,工作累了就在村里逛逛,和附近的村民聊聊家常,有时候还会被热情的邻居投喂新鲜的果蔬。随意一走就是一片农田,绿油油的麦穗摇曳,阳光正好洒落在你脸上,温暖舒适。你还会碰到艺术家、设计师交流切磋,彼此打个招呼,自由的氛围,没有空间时间限制,能让人有越来越多的灵感和动力去创造更多的可能。

回归田野,从播种到果实成熟,浇水除草,触摸泥土,全流程体验丰收的喜悦。可以亲手种植你钟爱的蔬菜,触摸到泥土的质感,见证它们从幼苗到成熟;可以漫步在田间小径,沐浴在微风中,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可以尝一尝村里地道的美食,感受田园气息直达味蕾的美妙。对市民来说,从城市回到农村,是一趟回归本真的旅程,带来的不仅是身体的放松,更是心灵的重塑。

木兰暖村开发了暖村稻米、暖村野生蜂蜜等特色农产品,还创办了艺术交流空间、暖村学堂。这些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沉浸式文化园地,立足自然教育和环境保护,开设了节气课堂、研学课程、农耕菜园、森林探险、自然美育、一日营活动、陶艺手工、英语植物教学、昆虫科普、植物采摘体验等自然教育课程,与暖书房、茶宴雅集、古风艺术沙龙、燃香品茗、识香文化节、非遗传承文化、书画艺术品鉴等项目实现动静融合。木兰暖村还将开启艺术家布展、风物市集、稻田音乐节、艺术家驻地计划、艺术家创作基地、暖村艺术文创、圣诞音乐节、露营手作市集、艺术家专栏、暖村艺术平台等创新项目,极大地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

当你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感受到大地的脉搏时,你会发现,自己正慢慢重新找回内心的平静和生活的乐趣。这是一种珍贵的体验,值得你来尝试。木兰暖村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休闲氛围,已成为游客心中的诗意栖居地。一个集艺术、学术、书香、创业、研学于一体的木兰暖村期待你的加入。

住户眼里的木兰暖村

来自巴基斯坦的小伙马克在今年5月入住木兰暖村后,通过网络平台发出摄影作品“九宫格”,写下体验感言:很高兴我们找到了这个地方,非常适合我们远离日常的喧闹和喧嚣。平静而宁静,可以在酒店钓鱼和烧烤,也可以在这里举办自己的派对,不用担心打扰邻居。房间干净宽敞,现代温馨,非常适合朋友、家人和情侣。在大堂区,有厨房,可以做饭。游泳池又大又干净。总的来说,这是一个超级棒的地方,太棒了!我们肯定还会回到这里再次体验,这是近期我觉得武汉体验感最好的民宿。

网友爱吃热水果:村里的房子都这么艺术了吗?去了黄陂一家藏在乡村的民宿,很有艺术感,也很有格调!一栋别墅里两间房,超适合小家庭出游,还有草坪烧烤,晚上能放烟花,小朋友超爱!环境很安静,挺适合周末来放空一下的。

网友晓宇:武汉住过最好的民宿之一,房间超漂亮,配套设施都是大牌子,下次挑个周末再来。

网友敏利:店里的小哥哥小姐姐特别好,环境也特别好,可以露营钓鱼烧烤,房间特别漂亮。

出行小贴士

木兰暖村位于武汉市黄陂区长轩岭街道东风村付家下湾,距离武大高速长轩岭收费站出口仅1公里,武汉市区自驾约1小时车程。

项目总体规划面积约300亩,目前建成的民宿共3栋6间房,可供最多20人留宿。整个村子可同时接纳1000人游玩,一次可容纳100人就餐。目前正在规划建设94栋民宿,打造民宿+业态的融合。

距木兰八大景区(木兰山、木兰天池、木兰草原、云雾山、木兰湖、木兰古门、清凉寨、农耕年华风情园)皆在20公里左右,20分钟车程可达。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武汉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
"武汉农业农村"新浪微博
"武汉农业农村"头条号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