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武汉“海鱼陆养”探索成功 市民可一键下单现捕石斑鱼

发布日期: 2024-10-18 10:27 来源: 湖北日报

灌注“海水”、充入氧气,捕捞出水的石斑鱼经过打氧包装,当日即可送上武汉市民餐桌。10月以来,武汉青鱼原种场智能设施渔业车间养殖的首批珍珠龙胆石斑鱼陆续上市,市民在“武农臻鲜”微信小程序一键下单,就能吃到本地现捕的海鲜。

武汉青鱼原种场是国家级原种场,具备应急保供、保种育种、创新研发、休闲垂钓等功能,是武汉推动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基地。今年4月,该基地建成智能设施渔业车间,6月,首批珍珠龙胆石斑鱼鱼苗投放试验养殖,鱼苗长势良好,多数石斑鱼体重超过500克,达到上市标准,探索成功“海鱼陆养”模式。

10月16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现场看到,智能设施渔业车间通过原水处理系统对湖水进行净化,添加食品级养殖用盐和其他微量元素,调配成富含天然矿物质的“海水”,为海鱼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工厂化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可以去除养殖水体中残饵粪便、氨氮、亚硝酸盐氮等污染物,经物理过滤、生物过滤、消毒、增氧、调温,将净化后的水重新输入养殖池。

智能设施渔业车间能实现高密度和标准化养殖,与传统池塘养殖相比,土地和水资源使用量仅为后者的几十分之一。基于对养殖环境的精确控制,可全程不使用抗生素,鱼苗存活率达80%以上。武汉青鱼原种场设施渔业部负责人陈庆说:“在满产状态下,年产量可达14万斤,既能保证海鲜品质稳定,又能省去长途运输成本。”

“海鱼陆养”优势突出,但门槛也很高。据了解,实现内陆地区养殖海鱼,需要建设厂房、养殖系统、供电系统等配套设施,前期资金投入较大。养殖户要学习全套设备的日常使用和维护,掌握相应的生产管理技术,还要具备稳定的电力供应条件。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教授李大鹏认为,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当下,“海鱼陆养”模式以其节水、省地、无地域限制,产品达到无公害食品标准的优势,有助于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践行大食物观,前景值得期待。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武汉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
"武汉农业农村"新浪微博
"武汉农业农村"头条号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