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黄陂草莓小镇春节人气旺旺旺

发布日期: 2025-02-06 11:09 来源: 新华社

大年初一上午8时许,晨雾尚未散尽,在位于武汉黄陂王家河街道木兰红草莓小镇,园区负责人王俊踩着露水将最后一筐红彤彤的草莓摆上展台,50公里外的武汉市主城区,已陆续有车辆驶向这片草莓飘香的土地。

“没想到生意这么火,原计划给工人们放三天假,结果订单追着人跑。”王俊告诉记者,尽管春节期间采摘价涨至每斤35元,上门的客人依旧络绎不绝。

掀开3号大棚的保温帘,王俊的眼镜瞬间蒙上白雾,暖意裹挟着果香和泥土气息扑面而来,土垄上垂挂的红草莓宛如一盏盏小灯笼。话音未落,一对年轻夫妇已牵着孩子钻进棚内,小姑娘的羊角辫在绿叶间忽隐忽现。

王俊展示刚采摘的草莓

这片蒸腾着热气的土地上,100多座新式联栋大棚傲然挺立,加粗加厚的钢梁和覆膜可承重40厘米积雪,温控系统让棚内始终维持在10摄氏度以上。

“这颗‘红颜’草莓糖分超过12度了。”王三兵主管种植,他手持测糖仪自信地展示着,黑色地膜上凝结的水珠映得果实愈发透亮。记者注意到,每垄草莓根部都埋着滴灌软管,水肥一体化设备正将调配好的营养液精准送达根系。

刚采摘的新鲜“红颜”草莓

“以前过年要么窝在家里,要么出去逛商场,现在都流行带小朋友体验田园年味。”游客张帆猫着腰跨站在垄间翻找挑选,她摘下一颗带露水的果实送到女儿口中,脆生生的咬合声里溢出淡淡奶香。

下午3时,采摘客少了些许,王俊来到路旁的小木屋内喝水歇脚,记者趁机同他攀谈,兄弟俩的创业往事便在茶香氤氲中展开。

2019年,电商弄潮儿王俊被堂哥王三兵“拽”回田埂时,火塔线还只是条寂寞的乡间公路。“夏秋季节采摘葡萄、无花果的车流,入冬就断了线。”王俊回忆,兄弟俩在火塔线附近流转500亩土地时,没人想到能火成今天这个局面。

“谁能料到刚种第一季就赶上‘年夜经济’,草莓批发价从15元飙到30元,送货的面包车在田头排成长龙。”王俊抿了口茶水,窗外又有游客停车问价。

俯瞰木兰红草莓小镇部分温室大棚

如今的火塔线成了远近遐迩的“草莓大道”,20多家种植园沿路铺展,规模达到2000余亩,王俊兄弟俩的武汉晨捷熙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也一跃成为其中最大的种植企业。标准化种植让亩产稳定在3500斤,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精准投送营养,生物防治取代农药喷洒,草莓品质达到国家绿色食品A级标准。

更让乡亲们服气的是王俊的“双线作战”——商超冷链车每日清晨准时装货配送,社区团购小程序同步推送采摘优惠,周边20多个种植园的线上订单都从这间小木屋发往武汉三镇。数据显示,木兰红草莓小镇草莓年产量达到200吨,综合年产值超1800万元,常年吸纳周边村民务工3000人次。

村民正在采摘新鲜草莓

下午5时许,王俊领着记者走向基地东北角一座正在建设的灰色建筑,钢结构的厂房骨架已现雏形,水泥地上散落着节前赶工的痕迹。“新鲜草莓易损坏,等到今年3月加工厂投产,就能制作冻干草莓了,到时每亩收益还能再增加5000元。”三言两语,洋溢着王俊的憧憬与期待。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武汉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
"武汉农业农村"新浪微博
"武汉农业农村"头条号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