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武汉粮食种植订单推广对接会成功召开,活动旨在推动粮食单产提升,促进粮食产业订单化发展,提高农户经济效益。市、区农业农村系统相关负责同志、武汉农学会、邓子新院士农业科普工作室专家团队、农业技术专家、农业高新企业代表、各区种植经营主体代表等11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据悉,近年来,武汉积极探索粮食优质特色品牌培育,通过粮食订单种植模式推进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粮食订单种植模式通过“以销定产”,将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通过标准化生产和优质优价收购,提升了粮食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为农户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推进粮食订单种植规模化是粮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会议伊始,益海嘉里(武汉)粮油工业有限公司、湖北双水双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负责人依次上台,分别对江汉大米、华墨香黑米、高蛋白玉米等特色产品进行推介。

各企业通过展示产品优势、订单基地筛选要求、市场前景等,向参会的种植主体抛出橄榄枝,表达了合作意愿,为推动粮食产业订单化发展奠定基础。
会议专门邀请了武汉农学会、邓子新院士农业科普工作室相关专家教授就水稻栽培技术绿色优质模式进行科普讲座。武汉农学会专家团队成员、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李成芳教授就稻鸭种养模式技术要点进行详细讲解。他指出,稻鸭共作和稻渔共生模式不仅能有效减少病虫害,还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产出效益,是实现生态农业与粮食增产双赢的重要途径。

武汉农学会专家团队成员、市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朱永生主任则围绕江汉大米水稻品种栽培技术要点展开授课,从品种优劣、育苗、施肥到病虫害防治等环节,为种植户提供了全方位的科学普及。
武汉农学会会员、市农技中心农作科李桂冬也介绍了水稻绿色优质高效种植模式,强调绿色优质高效发展理念在粮食种植中的重要性,引导种植户,提升粮食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
种植业处负责人向参会人员详细介绍了当前扶持粮食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从种植补贴、技术培训到市场推广,一系列优惠政策为种植户和企业提供了有力支持,鼓励大家积极发展粮食种植与产业发展,实现增产增收。
黄陂区、江夏区作为粮食种植重点区域,分别在会上分享了当地在粮食种植、产业发展及订单农业推进方面的成功经验。他们的实践案例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借鉴。随后,企业与种植经营主体展开对接交流,双方就合作细节、订单模式、技术支持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场达成多项合作意向,为粮食产业订单化发展注入新动力。
据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活动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户参与,加力推进粮食优质特色品牌培育。农技部门要组建专家团队,在重要农事节点,走进田间地头,强化技术指导和培训,确保关键增产技术落实到户到田。
据武汉农学会、邓子新院士农业科普工作室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此次活动由政府牵线搭桥,武汉农学会、邓子新院士农业科普工作室、农业高新企业及种植户代表广泛参与,为武汉市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搭建了良好平台。武汉农学会、邓子新院士农业科普工作室将按照会议有关安排,组织学会专家团队深入开展“乡村振兴院士专家田间行”活动,服务好武汉粮食产业发展,将我市农业最好的品种和模式推广到广大种植户面前,让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此次活动,通过企业与种植户的深度对接、专家的技术指导以及政策的有力支持,将进一步推动粮食单产提升,促进粮食产业订单化发展,助力农户取得更高效益,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贡献武汉力量。
附件: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