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哒哒哒……”5月20日,在挖掘机的轰鸣声中,汪集街道曹寨村高标准农田建设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景象,工人正操作挖掘机开挖CZ—3泵站出水口,这条即将铺设的600米“水动脉”,将把汩汩清流通过直径200毫米的PE管道,精准输送到曹寨村500多亩农田。“泵站预计5月底投用,届时将解决农田排水灌溉难题。”该项目负责人介绍。

施工现场不远处,已铺设完成的T50、T80T型渠横卧田间,作为CZ—3泵站的“黄金搭档”,T型渠采用混凝土材质,施工便捷、材质牢固,使用周期长且后期维护简单。相比过去的U型渠,T型渠壁厚增加,排水更畅、不易堵塞。
“以前遇到旱季,村民要拉水浇地,费时费力;雨季又怕内涝。现在渠道和泵站修好,极大改善了我们村农田的水利条件。”村民刘大叔站在田埂边,望着即将完工的工程满脸笑意。

据了解,汪集街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总投资约840万元,涉及陈墩村、胡三村、双河村、曹寨村4个行政村,建设面积达3896.6亩。自今年1月动工以来,目前已完成约75%的工程量,预计六月中旬全部完工。
沿着新硬化的机耕路来到胡三村罗沟湾,2800亩农田已焕然一新:许花布湾、罗沟湾、蔡家田三条机耕路纵横交错,农机畅行无阻;疏浚一新的沟渠旁,绿油油的秧苗随风摇曳。“过去村里沟渠年年堵塞,今年4月底村里完工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让沟渠的‘肠梗阻’根治了!”胡三村党支部书记陈剑军指着焕然一新的沟渠介绍道,更让他欣喜的是,高标准农田建成前每亩土地租金350元,提档升级后,每亩可增加50-100元,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约10万元,惠及1800多名村民。

“我们主要建设的内容包括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及其他相关工程,这些工程就像为农田‘舒筋活络’,建成后汪集片区3000亩农田将实现旱涝保收,打通农业发展的‘毛细血管’。”项目负责人兴奋地说。
“后续我们将持续加大工程监理力度,确保‘血管’质量过硬;明确管护责任,保障‘脉络’长效畅通;推广科学技术,让农田‘肌体’更加强健。”汪集街道相关负责人说,街道正谋划申报泛涨渡湖地区高标准农田新建及提档升级项目,将进一步扩大“灌溉网络”覆盖范围,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汪集落地生根。
附件: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