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微生物产业正成为武汉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的新引擎。2025年7月2日,武汉国家农创中心成功举办“农创芯动力”企业创新发展沙龙——“农业微生物”专场。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武汉市农业农村局、武汉国家农创中心、农业微生物相关企业、科研机构及金融机构代表齐聚中国种都大厦,共商农业微生物产业创新发展路径。
硬核成果:小微生物撬动大产业

沙龙现场,武汉市相关企业集中展示核心突破。
线虫防治技术跨越:康欣生物研发的根结线虫生物菌剂田间防效达86.1%,比肩进口化学农药;源微生物推出国内首个Bt杀线虫产品HAN055,填补技术空白。
合成生物学应用突破:新华扬酶制剂产品已出口20余国,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路德生物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年处理白酒糟渣200万吨,产出高值发酵饲料70万吨,实现“酿酒废弃物→生态饲料”绿色循环。
噬菌体技术领先:格瑞农生物建成全国首座噬菌体GMP车间,番茄青枯病防治率达到93.33%,产品覆盖畜禽、水产、植保领域,签约温氏、双汇等头部集团。
菌种资源库建设:湖北省生物农药中心建成17万株微生物种质资源库,全球首次发现新型农用抗生素“诺沃霉素”“周启霉素”;源微生物储备5万株菌种,年新增10万株。
替抗先锋成效初显:科缘生物开发非洲猪瘟防控产品“科健态”,降低死亡率30%,销售额破6000万元。
助农实效显著:合缘绿色生物研发的10余种高活性菌粉推广超1000万亩农田,累计助农增收20亿元。
痛点攻坚:政企协同破解发展瓶颈
针对企业集中反映的“三难”问题——技术转化难、融资难、政策适配难,武汉市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同志展望了系统性解决路径。
技术突围上,积极搭建产学研平台,依托省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等机构攻坚共性技术,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申报国家、省级重大科技项目,促进科技成果在汉高效转化落地。
金融赋能上,持续推动“政企研金”对接,探索设立专项基金、开发特色金融产品,引导更多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农业微生物创新企业,切实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政策优化上,针对农业微生物产业的现实需求,聚焦重组“投、补、贷、保”农业政策工具,加快研究制定更有针对性、更具含金量的扶持措施,努力营造国内一流的农业微生物产业发展政策环境。
产业生态:构建农业微生物产业创新高地
与会企业提出千亿级产业蓝图:康欣生物计划3年内实现生物线虫防治剂出海;源微生物将依托全球最大农业微生物资源库,每年启动1个新农药登记;路德生物瞄准酿造废弃物资源化国际标准制定。目前,武汉农业微生物产业年产值稳步提升,技术覆盖率逐年增长,正成为驱动农业绿色转型的核心引擎。下步,武汉国家农创中心将锚定合成生物学、线虫防治等国家战略赛道,建立企业服务清单,把“农创芯动力”产业沙龙活动常态化打造为要素对接枢纽,引导企业建设产业创新联合体,推动建立农业微生物标准与检测认证体系,整合企业资源库,争创建设国家级微生物资源中心,推动形成从菌种研发到智能制造的全链条产业生态,加快助力武汉成为农业微生物产业创新高地。省农业农村厅科技与人才处主要负责人指出,要按照《湖北省加快发展农业微生物产业实施方案》工作部署,进一步激活企业创新动能,研发高质量创新产品,增加企业成长“内动力”,全力支撑武汉建设农业微生物产业集群。

展望:从实验室到全球市场的“微”力跨越
“农业微生物虽‘小’,却蕴藏着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大’未来!”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同志号召各方以此次沙龙为起点,携手将武汉的科研优势、产业基础转化为核心竞争力,以武汉农创中心为重要载体,加速推动农业微生物产业协同创新,推动资源整合与政策落地,构建共生共赢的产业生态圈,让“实验室金种子”结出“产业金果子”,为农业强省注入“微”力无限的武汉动能。
附件: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