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空中农夫”施肥 “智慧大脑”防虫 精准管护2万亩稻田

发布日期: 2025-07-15 14:41 来源: 湖北日报客户端

近日,晴空万里,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港湾村永旺智慧农场的中稻田进入拔节期。田垄间,农机手陶哲调试设备、检查参数,5分钟后,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按设定航线在田块间自动平移、悬停、转向,沿途均匀洒下雾状混合肥料。

“混合肥料包含水稻专用肥、微量元素水溶肥以及磷酸二氢钾,按科学比例调配。施肥过程中,无人机的参数设置通常为高度3米、喷幅6米、飞行速度每秒13.8米。”陶哲算起“效率账”,“无人机作业8小时,就能完成500亩的施肥,相比人工作业,效率大幅提升。”

2021年起,农场进行农业智能系统数据整合,将2万亩稻田分成394个地块,实时监测每个田块的酸碱度、降雨量等指标;同时给无人机、拖拉机等近百台农机安装北斗设备。借助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技术(RTK),让无人机预先围绕地块边缘打点,记录田块坐标,以此实现日后的“飞防脱手掌控”。

置身田间,每隔10亩地就伫立着一盏太阳能灭虫灯。农场控制室的智慧大屏上,害虫种类、病虫害风险预警等信息一览无余。

“灭虫灯利用紫外线灭虫,灯箱内的智能虫情测报灯识别死亡害虫的种类、数量后,回传给智慧大屏,做到了‘虫情实时更新,灭虫动态调整’。”农场负责人胡丹介绍,农场还采用“稻鸭”“虾稻”共生模式,鸭、虾化身“捕虫帮手”,加上无人机植保,实现了物理、生物、化学的“三重治虫体系”。

沃肥虫害少,庄稼收成好。夏季的精心管护为秋季丰收打下坚实基础。“目前农场主要种植‘隆两优’和‘华夏香丝’两种中稻,将于今年9月下旬迎来丰收。”胡丹预计,届时水稻亩产量在1600斤左右,总产量有望突破3000万斤。

近年来,黄陂区大力发展20万亩优质稻产业,年产量10万吨。2024年,区内千亩以上优质稻生产新型主体达到79个,引进隆平高科、国英种业等优质稻系列品种10余个,综合年产值约7亿元。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武汉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
"武汉农业农村"新浪微博
"武汉农业农村"头条号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