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让市民吃好鱼,让渔民养好鱼

发布日期: 2025-07-16 15:28 来源: 极目新闻客户端

来自武汉市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陈见,是一名和水产打了十多年交道的科技工作者。他的工作就是围绕“鱼”做文章,选育更好的鱼种,让市民餐桌上的鱼更美味、更新鲜,也让渔民养鱼更省心、更赚钱。

湖北是“千湖之省”,武汉是“百湖之市”,鱼在湖北人心中有着特殊地位。尤其是武汉人,对“活鱼”有着深厚的情结。

疫情期间,总书记来武汉考察时特别关心:武汉人喜欢吃活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组织供应。这份关怀,一直激励着陈见等水产科研人。

瞄准难题搞创新

让“好鱼”跃出实验室

刚参加工作时,陈见主要研究鲌鱼,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大白刁。这鱼味道鲜美,可是性情刚烈,出水极易死亡,很难活鱼上市。

为解决这一问题,他们攻坚克难,为其找到了一位“温和的伴侣”——黑尾近红鲌。通过杂交技术,成功培育出了新品种:“先锋1号”杂交鲌。这个“先锋1号”,不仅生长快,性情也“温顺”,能活鱼上市,极大地满足了市民的需求。

“先锋1号”成功了,陈见团队又将目标瞄准了武昌鱼。传统的武昌鱼养殖病害多,还怕缺氧。他们再次运用杂交技术,研发出了“鲌鲂先锋2号”。该品种抗病力强,尤其克服了易感染出血病的弱点,还更耐低氧、抗应激,让渔民养殖更省心。

如今,“先锋1号”和“先锋2号”这两条“明星鱼”,已推广至全国,面积超过265万亩,创造了73亿元的经济价值,带动了一大批渔民增收致富。这两个品种的选育,也为陈见团队赢得了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一等奖和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21年,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这对保护母亲河生态至关重要。但湖北人爱吃鱼的习惯一直未变。陈见的工作有了新方向:保护和选育长江的“土著鱼”。他带队收集了长吻鮠、瓦氏黄颡鱼、乌苏里拟鲿等鱼种,建起了土著鱼类种质资源库。

2024年,陈见团队利用性别控制技术选育的单性黄颡鱼新品种“全雄2号”成功获批。目前,团队还在攻关“全雄长吻鮠”和“全雄乌苏里拟鲿”,让长江土著鱼种既能得到保护,又能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

锚定产业痛点与民生需求,是科研攻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先锋1号”与“先锋2号”的诞生与推广,生动诠释了科研如何精准对接市场、服务百姓。从满足“活鱼”情结到应对禁渔挑战,陈见团队始终面向国家战略和产业需求,以创新成果赋能渔业发展、惠及千家万户。

坚守一线干实事

在鱼苗呼吸间守护未来

“搞水产科研,光在实验室可不行。每年五月,是我们最紧张的时候——亲鱼要产卵了!”陈见介绍道,“鱼对水温变化极其敏感,那段时间,我们就像月嫂一样,围着亲鱼转,精心呵护,确保它们顺利产卵。”

刚孵化的小鱼苗,只有针尖那么大,极其脆弱。为了守护它们,陈见及其团队几乎是24小时待命。泡在渔场、守在鱼房,时刻关注天气,随时调整养殖方案。

“记得有一次,突降雷雨,导致停电,造成不少鱼苗死亡。为了应对突发情况,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添置了很多设备如发电机、报警器等。”陈见回忆道。

7、8月的幼鱼筛选鉴定是项“细致活”。要从上万条小鱼里,逐条筛选,根据性别、生长情况、耐低氧能力,把好苗子精挑细选出来分池饲养。每年重复着养鱼、选鱼的工作,虽枯燥却意义非凡。

科研的价值,不仅闪耀于成果发布的高光时刻,更蕴藏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与实干中。从亲鱼呵护到鱼苗分选,从应对突发断电到全天候精细管理,每一项看似平凡甚至枯燥的操作,都是科研成果落地的基石。

这份“泡”在渔场、“钉”在一线的执着,是科技工作者最朴实的担当——用脚踏实地的汗水,守护产业的根基,浇灌丰收的希望。

奔走推广践初心

把技术送到塘边

“十年禁渔”启动后,湖北人对鱼的喜爱不减。如何既保护好长江生态,又保障优质鱼的供应?技术推广至关重要。

陈见的初心很简单:让市民吃好鱼,让渔民养好鱼。既装满市民的“菜篮子”,也充实渔民的“钱袋子”。

每周必须下基层几趟。跑市场,了解最新行情;跑渔场,看看养殖户最需要什么。“科研不能只写在论文里,必须扎进泥土里,用到实践中去!”他说。

依托省市科技特派员的平台,陈见服务了武汉青鱼良种场等十多家养殖企业。办培训、解难题,手把手教他们苗种生产和成鱼养殖的关键技术。这些年,他们推广的长江优质特色鱼类养殖面积近千亩,实实在在点燃了养殖户的热情。

湖北的水产品产量,已经连续29年位居全国第一。这是大自然对鱼米之乡的厚爱,更是科技赋能产业的生动体现。

走在推广路上,陈见团队的目标就是把最新的科技成果,变成渔民手中实实在在的效益。这既是对科研成果最好的检验,更是对他们初心最直接的践行。“在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的道路上,我们将继续努力,让科技之光照亮水产养殖更广阔的未来!”陈见激动地表示。

“我愿意继续做‘一条鱼’,一条在科研深海里孜孜求索的鱼,一条在推广路上奋力奔波的鱼,一条为市民带来美味、为渔民创造幸福的鱼!”这是陈见的心声,也是他多年来践行初心的生动写照。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武汉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
"武汉农业农村"新浪微博
"武汉农业农村"头条号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