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她把咖啡屋搬进黄陂稻田,年轻人很买账!

发布日期: 2025-07-23 14:37 来源: 极目新闻

在一望无际的稻田中,邂逅一间咖啡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夏日的武汉是滚烫的,阳光穿过稻叶的缝隙,在田埂边的木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手冲壶里的热水簌簌落下,裹挟着咖啡豆的焦香漫过鼻尖,与不远处稻田里蒸腾的青草气缠在一起。

竹编椅微微晃着,风铃在风的吹拂下发出悦耳铃声,空气中混合着泥土腥甜。远处稻浪翻涌,风过时,稻穗摩擦的沙沙声和杯碟轻碰的叮当声叠成一片,喝一口微烫的咖啡,舌尖先触到坚果的醇厚,咽下时却被一缕清冽的稻香接住,像把整个夏天的午后都含在了嘴里。

7月初,记者驱车前往黄陂区姚家集街道沿河村,车从武大高速姚家集收费站驶出后约1公里,就被一大片绿色的稻田所吸引,绿得耀眼的稻田中“镶嵌”着一个巨大粉色热气球,稻田后方是一片木屋,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目的地,“乡巴克”稻田咖啡所在地。

咖啡与稻田,调和着城市与村落的经纬,精致与淳朴并存,这种反差极大的画面并不是幻想,而是中国乡村正上演的消费新场景。一批批特色鲜明的乡村咖啡馆逐渐成为文旅新地标,这些被称为“村咖”的乡村咖啡屋,正在用差异化定位战略,在激烈的咖啡市场中开辟全新赛道。吴荆丹,这位从都市写字楼走向田间地头的创业者,在这里逐渐找到真我,而沿河村,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乡村也因“乡巴克”稻田咖啡的到来,有了不一样的活力。

稻田里喝咖啡,村咖开辟蓝海赛道

1987年出生的吴荆丹是一名荆州妹子,从小顺风顺水的她2010年大学毕业后,又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先后在多家上市公司及中外合资企业表现出色,逐渐成为金融和会展行业市场销售与大数据管理的“多面手”。

2020年,因为种种原因,吴荆丹的工作停滞了三年,但这却意外成为她人生的分水岭,对自己要求极高的吴荆丹内心焦虑,她开始思考新的方向,就在这时,她想到儿时父母经常带她回去的农村老家,“或许乡村可以找到我想要的答案。”

沿河村紧临高速公路出入口,还被云雾山、木兰山、清凉寨、木兰不夜城等景区包围,这样绝好的地理位置让有着十多年来的商业沉淀的吴荆丹知道,这或许是个机遇。

吴荆丹明白,唯有回到乡村,为乡村做实事,才能真正激活乡村活力,也为自己找到新的职业路径。

就这样,吴荆丹决定在沿河村开一家咖啡屋,但这样冒险的决定却让她遭到了来自家人和朋友的反对,“大家都觉得我疯了,真的会有人来乡村喝咖啡嘛?”怀揣着这样的不安,吴荆丹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到全国各地考察市场,思考方案的可行性,“虽然‘乡土+咖啡馆’的模式在南方已经有不少成功的例子,但在武汉市,这还是第一家。”经过长时间、多地点的实地考察后,她决定大胆试一把。

“城市里的年轻人工作节奏很快,我们希望把咖啡带进乡村,让大家来到稻田边发呆,也可以让更多人到沿河村消费、休闲、玩乐。”而对于“乡巴克”这个名字,吴荆丹坦言这是在星巴克咖啡馆想出来的,“城市里有‘星巴克’,乡村里也可以有‘乡巴克’。”

2024年七八月份,因为天气炎热,没有工人愿意中午赶工,而为了能在十一黄金假期按时开业,这个曾经在城市中的“温室花朵”戴起草帽,卷起裤腿,亲自搬水泥、刷墙、插秧。就这样,乡巴克咖啡屋于2024年十一国庆期间开始营业。十月的乡间,稻子金黄,美不胜收,咖啡醇香,面包清甜,无数游客纷至沓来,“乡巴克”稻田咖啡屋就这样一下子火了。

吸引人们过来的,不仅是一杯咖啡。孝感的陈女士和朋友专程前来买咖啡,她告诉记者,这不是第一次来“乡巴克”了,之前体验感很好,这次决定再带着朋友前来游玩,“坐在这里,看看风景,发发呆,我觉得很惬意。”

“卖风景、卖生态,年轻人很买账。”吴荆丹告诉记者,咖啡只是吸引年轻人过来的载体,真正有价值的是这片远离城市的稻田。

跨一步出来是田园,退一步回去便是城市,“乡巴克”的出现满足了消费者的双重诉求,实现了城市与乡村生活的融合。

数字创业乡村项目“微文旅”将实现游客24小时全包揽

面对流量,吴荆丹心中首先涌现的是担忧,“我不想当网红,只希望咖啡屋可以长久发展。”她表示不能追求一时的流量,而是应该去思考如何可以留住客人。为了做出更好的面包产品,她独辟蹊径,选择创新产品,利用乡村可烧柴的独特优势,建造武汉市首家柴窑面包房,而为了让面包更香甜,她严格把控质量,专门从广州运回荔枝木烧制,“这样做出来的面包更加清香。”吴荆丹说。

“旺季、周末等流量过大时,人多到买不到咖啡和面包。试营业期间,平均每天能卖出200多杯咖啡。”吴荆丹持续设计新产品,“接下来,西餐、时令菜、稻田火锅都已经提上议程,我们将不断创新,从多方面满足顾客需求。”据不完全统计,从开业至今,“乡巴克”稻田咖啡屋带动近十万人次来到沿河村这个偏远小乡村。

吴荆丹告诉记者,目前,“乡巴克”稻田咖啡屋还拥有无人机配送业务,就在去年的12月1日,沿河村的“空中便利店”正式开业,“这是我们‘乡巴克’稻田咖啡屋和无人机公司联合打造的,通过无人机可在复杂的乡村低空环境中实现自主导航与精准定位,能够满足多种物资的配送需求,通过小程序点单,实现即时投递。”

不止咖啡馆,吴荆丹的乡土梦遍布各行各业。据了解,乡巴克(武汉)数字文化有限公司计划联合各方社会资金总计投资6150万元,打造数字创业乡村项目。项目致力于打造乡村新消费+城乡融合社交新场景,运营并孵化村落品牌,唤醒乡村沉睡资产,促进农业增收致富。“乡巴克”就像一尾鲇鱼搅动传统乡村经济,不断为黄陂区引进各种类型的企业,餐饮、民宿、无人机、电竞......

作为项目的全新业态和重要配套板块,“乡巴克”稻田咖啡屋的建成吹响了沿河村数字创业乡村建设的“冲锋号”。目前,已有乡村电竞、农村电商、运动健康、文化创意等20余家相关企业意向入驻沿河村,4家企业已经签署入驻协议。未来,沿河村数字创业乡村项目将继续拓宽乡村产业发展渠道,据预测,未来将新增就业岗位50个,预计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

“不同投资商分开投资,大家共用‘乡巴克’品牌名,既能利益共享,也不影响独立工作,这种‘微文旅’的旅游方式,将实现‘游客24小时全包揽’。”吴荆丹告诉记者,他们要做的,就是让每一个小时都不落空。

“乡村没有标准答案,但藏着无限可能”

向下扎根,增添人生的厚度,向上延展,助力乡村繁荣发展。吴荆丹的创业之举,不仅让自己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一片绿油油的稻田中,一座温馨小屋矗立。很难想象,这里前不久还是一片废弃垃圾场,“乡巴克”稻田咖啡屋周边有16亩田地,咖啡馆+面包房共500平左右。昔日的垃圾场变身咖啡屋,荒田也种上了水稻,闲置资源在吴荆丹手中盘活,这里不再是“空心村湾”。

目前,“乡巴克”稻田咖啡屋由50%的专业人员和50%的当地居民构成,除一些技术岗位不得不聘请专业人士,吴荆丹会选择当地居民前来就业,为他们提供可观的收入,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收入高,离家近,工作环境好,工作也轻松,工资、保险一个不落,一年增加7万多的收入,我很满意这份工作。”沿河村村民、咖啡馆店员王新平面带淳朴的笑意说道。

“我喜欢乡村生活,能放肆地、真实地生活,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心与心也贴近了,我经常在这里,一坐就是一天。”吴荆丹坦白道。创业不仅让她的财富增加,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她的精神世界。

从城市白领到乡间创业,吴荆丹无惧世俗眼光,以“归去来兮”的淡然气度,在稻田里书写属于自己的创业诗篇,“乡村没有标准答案,但藏着无限可能,乡村也不是退路,而是对生活方式的重新定义。”吴荆丹眼神坚定,乡村里的野趣不止在田野,而对于吴荆丹的人生来说,俯下身子扎根乡土,方能拥抱属于真实的自己。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武汉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
"武汉农业农村"新浪微博
"武汉农业农村"头条号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