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戎耀新洲丨余国志:鸡舍与羊棚的“排头兵”,田野上的新战场

发布日期: 2025-07-24 15:02 来源: 湖北日报客户端

凌晨四点半,余家山村的山林还笼罩在夜色中。余国志的身影已出现在鸡舍与羊棚间,他弯腰仔细查看每只家禽的状态,动作干净利落,依然保留着军人的习惯。

自2004年退伍后,余国志漂泊在外开启务工生活。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风暴席卷城市,也裹挟着他回到了生养他的家乡——凤凰镇余家山村。“我是党员,更是老兵!”他主动请缨,站到了村湾卡点的最前沿。63.5个日夜,寒风凛冽,他重复着登记测温、分发物资的枯燥与沉重,物资有限,人的争执却不断,他总是默默地把品相稍差的那份留给自己。最煎熬的,是深夜听见救护车的鸣笛声划过寂静的村庄,自己却无能为力,“那才真是‘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他低声自语,这份刻骨的无力感,却淬炼了他骨子里“守护”的信念。当城市解封的曙光初现,余国志望着熟悉的故土和淳朴的乡亲,一个念头如同破土嫩芽在他心中扎根——留下来,守护这片土地。生态养殖,成为他选择的新战场。

看着眼前健硕的土鸡,余国志回忆起创业初期的艰辛。2021年,他满怀希望引进的首批江汉土鸡苗,因防疫疏漏1500只土鸡竟死亡750只,看着精心照料却成片倒下的小鸡,挫败感几乎将他淹没,“放弃”的念头反复闪现,是家人无声的支持和“兵支书”余华清的鼓励点醒了他,“如果现在放弃,一切都将归零。”

他直起身,目光扫过精准运作的温控设备屏幕,军人的韧性逆境中迸发。自那时起,余国志开始重新钻研技术,参加各类农业培训,吸取以往失败的经验,及时为小鸡崽们注射疫苗,并在鸡舍安装精准的温控设备,坚持用谷物、野菜喂养,让土鸡在山林间自由觅食。他努力的汗水没有白流——第二批2600只土鸡成活率达90%,产出的鸡蛋95%都是绿壳蛋。在村支书的帮助下,余国志开拓自媒体平台,达成自产自销,绿壳蛋通过顺丰空运销往北上广深,全国消费者1~2天收货无忧,年产值突破40万元。

2023年为攻克技术难关、了解国家农业政策,余国志在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的指导下参加了由农业农村部、财政部举办的乡村振兴“头雁”培训项目,远赴上海交通大学进行系统地学习。

2025年,余国志没有止步,在土鸡养殖稳定后,他果断扩容引入肉质紧实、营养丰富的本地小耳朵黑山羊,市场价值可观——毛羊23元/斤,净肉高达53元/斤。他创新设计“干湿分离”羊棚,上层养殖,下层收集羊粪供周边农户作肥料,实现资源循环,同时他敏锐地抓住国家政策导向,学习先进理念,将土鸡与黑山羊养殖互补经营,有效分摊风险、稳定现金流。

如今,余家山欢锐生态农场的110亩养殖区与5亩种植区形成循环农业链,种植的玉米、南瓜、红薯的秸秆粉碎制成糊状饲料,作为土鸡与黑山羊冬季的食物存储,农场年产值已达60万元。

站在山坡上,余国志看着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那句滚烫的信念再次涌上心头,他决心要让村里的乡亲们都过上稳定的日子。于是,余国志主动招纳余家山村20多名村民做工,并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他更无私地分享生态养殖经验,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形成良性产业生态链,村民们都说,这位“带头人”,把军人雷厉风行和细致入微的作风,真真切切地带到了田间地头。

“脱下军装,但脱不下刻进骨血的责任,”余国志深有感触,“从保家卫国到守护生命,再到振兴家乡——战场转换,守护的使命永远在肩。”展望未来,他计划整合现有的鱼塘资源,铺设栈道,发展垂钓休闲与农家乐,打造立体种养与乡村体验融合的生态农场新模式。

余家山村“兵两委”余青海表示,村两委对退役军人返乡创业继续提供全方位扶持,“余国志是青年回乡创业的榜样,他的农场带动20余人就业,为乡村注入了活力。”

从抗疫烽火中的“卫士”,到乡村振兴的“排头兵”,余国志以永不褪色的军人本色,在家乡的田野上再立新功。晨雾中,他穿过鸡舍羊棚的身影坚定而清晰,身后留下的,是一串串扎实的脚印。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武汉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
"武汉农业农村"新浪微博
"武汉农业农村"头条号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