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桃李 兴农业 富农民”
知识为犁铧培育新农人
在东西湖区的自勇园艺专业合作社,一场别开生面的“田野课堂”正在进行。武汉现代农业教育中心的党员教师正手把手指导合作社员工操作手机支架、调试灯光,进行抖音直播带货。“以前只会埋头种,现在学会了吆喝卖,多亏了农教中心的专家们!”合作社负责人脸上洋溢着笑容。这生动的一幕,正是该中心“育桃李 兴农业 富农民”党建品牌落地生根的缩影。

武汉现代农业教育中心党员走进自勇园艺专业合作社指导多肉植物种植
“育桃李 兴农业 富农民”九个字源自袁隆平院士对该中心的殷切期望,如今已成为中心党委引领发展的鲜明旗帜。中心党委负责人介绍,品牌的核心在于紧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将红色基因深植农业职业教育沃土,通过创新构建“三带一联”,即党委带领支部、党员带动群众、党建带活团建、党委班子成员联系民主党派的工作模式,将课堂从校园延伸到广袤田野,让知识技术真正转化为兴农富农的“金钥匙”。
中心党建品牌活力在服务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绽放。
“五步法”精准育才。中心党委创新推出“培智+献策+搭桥+传技+赋能”人才培育模式。年均举办农技培训班40余期,覆盖新型职业农民近3000人次。电商专业改建195个现代化实训工位,师生深度融入“中国光谷”产教联合体,真正践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技术长在泥土里”。自勇园艺合作社的宣传推广和花草养护难题,就是在党员带领团员开展的“先锋行 破难题”活动中得到有效解决。
“耕之队”情暖社区。近百名师生组成的“耕之队”志愿服务队,是中心服务基层的“红色名片”。他们深入对口社区,常态化开展“五送”行动——送技术、送文化、送温暖、送政策、送绿色,推动校社共建从“物理结合”升华为“化学反应”。
“育桃李 兴农业 富农民”品牌建设,激活乡村人才振兴内生动力,人才“蓄水池”效应凸显:年均3000人次的高质量培训,为武汉及周边地区输送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型人才,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坚实支撑。
“护渔先锋 为民守护”
江豚逐浪成为美丽画卷
盛夏的长江武汉段,热浪蒸腾。巡逻执法艇劈波斩浪,党员徐海兵和同事们目光如炬,仔细巡查着江面。艇首,红色旗帜在江风中猎猎作响。这一幕,是武汉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四大队党支部党建品牌融入长江大保护最前线的日常。

武汉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在武汉长江流域重点段规范垂钓行为
“护渔先锋 为民守护”,这八个字是四大队12名党员的庄严承诺,更是他们践行长江“十年禁渔”国家战略的行动号令。这支队伍中,六成是军转干部。党支部书记表示,品牌内涵在于以党建为魂,锻造一支信念如铁、纪律如钢、雷厉风行、团结协作的执法铁军。
“护渔先锋”品牌的成色,在一次次执法攻坚和科技赋能中淬炼。支部以党建联建为纽带,打破部门藩篱,牵头构建“渔政+公安”常态化联合执法机制,同时,与鄂州、黄冈等周边城市建立跨区域协作,多次开展交界水域联合清剿行动。今年以来,已开展执法巡查180余次,查办非法捕捞案件25起,形成强大震慑力。
党员骨干发挥尖兵作用,依托武汉渔政天网系统,融合高空无人机巡航、江面快艇巡查、沿岸机动巡检,构建“空天水岸”立体巡护网。创新引入社会力量,在“两江四湖”设立20个党员志愿者值守点,并压实全市68名江段长、316名岸线长责任,打通禁捕监管“最后一公里”。
聚焦青少年教育,在渔政码头打造“知识长廊”,党员化身讲解员科普禁渔政策。支部党员干部利用“禁渔宣传月”,深入市场、餐馆、渔具店宣讲长江保护法。通过公众号、广播专栏、媒体报道及与钓鱼协会等公益组织合作,营造“长江大保护、大家共参与”的浓厚氛围。
支部将长江江豚保护作为品牌特色亮点,通过加大执法力度改善栖息地,布设声学监测仪收集数据,并联合媒体打造江豚行为直播平台,创新推出“数字江豚”武汉城市IP。不懈努力换来可喜回报:江豚在武汉城区江段现身已达40余次、近300头次,成为禁渔成效的生动“晴雨表”。
“质安先锋 农检护航”
田间到餐桌书写民生承诺
烈日当空,蔬菜大棚内的气温直逼50℃。武汉农检中心第二党支部党员、技术负责人邓艳芹博士,和同事们一头扎进去,汗水瞬间浸透了白大褂,紧紧贴在背上。“高温高湿病虫害易发,抽样检测更要加密,市民的‘菜篮子’安全一刻不能放松。”邓艳芹抹了把汗说道。这支由党员骨干组成的“质安先锋”队伍,正是武汉连续18年保持农产品质量安全“零事故”纪录的幕后守护者。

武汉农检中心党员干部正在抽检樱桃,守护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质安先锋 农检护航”——这八个字,是武汉农检中心第二党支部对千万武汉市民“舌尖安全”的庄严承诺。党支部书记阐释品牌内涵:“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我们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将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深深融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每一个环节。”党员们冲锋在前,无论严寒酷暑,常年活跃在抽样、检测、宣传、服务一线,依托强大的技术平台,全力筑牢从田间地头到市民餐桌的安全防线。
“质安先锋”的称号,是支部全体党员用硬实力和真行动赢得的。
支部党员扛牢主责,锻造检测“硬核”实力。参加部省能力验证335项,全部一次性通过,持续保持全国第一梯队。年均定量检测量跃升至近3600批次。检测参数从4大类241项扩增至6大类463项,实现检测项目、重点企业、重点品种“全覆盖”。
支部积极参与构建市、区、街道、企业“三级四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形成以市、区监测为主导、街道快检为主力、企业自检为主体的严密网络。党员专家团队建立微信群,随时为基层检测人员答疑解惑;深入新城区调研,形成报告,解决实事。
支部党员干部还创新开展“争当普法宣传先锋”活动,联合举办“乡村振兴大讲堂”,及时对“催红番茄”谣言等进行辟谣,提升公众认知和信任度。
强大的检测能力和主动靠前的服务,“质安先锋”的实践有效引导和推动了农业生产向标准化、绿色化转型。亚非种业、中科瑞渔等企业的实践表明,将农检理念融入生产链条,显著提升了产品品质、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