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夏区乌龙泉街新农村村的知辛教育营地项目工地上,村党总支书记王辉正踩着泥土查看工程进度。这个总投资11.68亿元、占地5000亩的国家级综合实践基地,承载着他将新农村村打造成“江夏第一村”的雄心。近年来,王辉以党建为引领,通过文化铸魂、产业赋能,带领村民走出一条“文化崛起、产业兴村”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走进新农村村,千年村湾李家铺的青石板路与千亩茶园的翠绿交相辉映,全国最大的户外劳动研学基地建设正酣。王辉深知,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他带领村两委深挖李白文化底蕴,以“云游江夏,遇见李白”为主题,打造李白文化园、诗词步道等文旅节点,让传统文化成为乡村发展的“金名片”。
在基层治理中,王辉发动党员群众成立“湾落规划队”,从房前屋后的环境整治到村湾文化景观设计,村民全程参与决策。“现在乡亲们不仅主动打扫家园,还会给游客讲李白的故事。”王辉说,文化塑造让老村湾焕发新活力,年接待100万人次的研学经济正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要富一方,不能只富一村。”面对分散经营的困境,王辉推动成立茗泉谷片区联合党委,整合新农村、新生活、群建等五村资源,组建武汉茗泉谷实业有限公司,开创“党建引领、强村公司运作、五村抱团发展”的新模式。
强村公司统筹土地流转、项目申报等事宜,通过承接将军山产业园配套工程、与知辛营地签订50万元每年物业服务协议等,预计实现年收益250万元。各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新农村的茶产业、新生活的西瓜基地、民主村的五谷城……形成“一村一特色”的农旅矩阵。王辉介绍,公司将利润按比例反哺各村,去年仅土地流转就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1500余万元。
在知辛营地施工现场,武汉龙壹茶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建正规划着采茶体验路线:“现在我们统一打‘茗泉谷’品牌,游客可以上午采茶、下午研学、晚上住李白文化民宿,形成‘一日游+两日休闲’的闭环。”这种区域联动模式,让分散的小农户对接上大市场。
“村强不是真强,民富才是根本。”王辉将“群众共富”作为核心目标,通过“盘活资产、振兴产业、培育人才”三步棋,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村民。
针对闲置资源,他带领团队打赢“三资”清理攻坚战,通过诉讼收回230亩茶场和17亩闲置学校用地,争取到江夏首例84亩“点状供地”,为项目落地破除瓶颈。在产业振兴中,研学游不仅带来客流,更打通农产品销售渠道——学生研学带走的劳动成果,让西瓜、茶叶等土特产变成“网红产品”,附加值提升30%以上。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知辛营地等龙头项目释放100余个岗位,村民蔡健红放弃外出务工,在家门口的茶厂找到了工作:“每月3000元收入,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比在城里打工强。”片区还创办乡村振兴学院,培养会直播、懂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为乡村发展储备人才。
站在规划展板前,王辉指着“五大基地、4A景区”的蓝图信心满满:“今年研学基地开园后,预计年接待量突破50万人次。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让新农村村成为‘产业强、文化兴、村民富’的江夏第一村!”从千年文化中汲取养分,在产业融合中开拓新路,王辉正带领村民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阔步前行。
附件: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