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网红村的20年之变

发布日期: 2025-07-29 10:29 来源: 大武汉客户端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家住洪山区书城路的李女士与朋友相约来到东西湖区“乡伴慈惠”景区。

20年前,她曾在这个旅游景区里的石榴红村郊游,采摘草莓,吃农家饭。

美丽的石榴红村

2005年,地处东西湖区慈惠街道的石榴红村,通过统一规划将农居改造为粉壁、黛瓦、马头墙的徽派建筑群落,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20年后再次来到这里,李女士惊讶于这里的蝶变:灰墙黛瓦间,“村里的咖啡”“金粒柴窑面包坊”“田多多咖啡餐厅”,让这个乡村多了几分新潮和时尚感;村湾旁的小树林里,“愿驿·筱境”“个个世界·秘境”民宿掩映其中……

2020年,慈惠街道将汉江边包括石榴红村在内的14个永久村湾,升级成为“乡伴慈惠”景区。如今,这里已建起“吃住行游娱采”6大消费场景,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

■ 乡村老宅里的“慢生活”

蓝天白云,绿树掩映,青砖黄墙,听风沙沙作响。

慈惠街道蔡家台,“愿驿·半闲”民宿内,游客们在一楼大厅,端一杯茗茶,享受静谧时光。

慈惠街蔡家社区水塔

“半日得闲,一愿成诗”。2021年,曾是东西湖区一名音乐教师的梁绮嫣,被慈惠街道的自然村湾吸引,她决定在这里追逐自己的民宿梦。

“愿驿·半闲”约780平方米,由村民老房屋改建而成。她保留了黄土院墙、陶土罐,融入新中式柚木装饰,森系风十足,成为游客们打卡的网红空间。

慈惠街道离汉口中心城区不过20公里,“愿驿·半闲”民宿吸引了众多“90后”“00后”。2022年,梁绮嫣见发展势头不错,在村口的小树林,搭建了一座“12间自带露台小木屋”的民宿。如童话般的“愿驿·筱境”,其“东南亚木屋”特色,因“出片率高”瞬间走红网络。

附近,“且慢·乡伴”民宿,坐落于“乡伴慈惠”景区入口。白墙木椽间流淌着乡野的质朴,露台花园里藏匿着都市人向往的慢时光。推窗可见汉水粼粼,出门即绿意葱茏。

慈惠街“郷伴慈惠”景区一滴水

主理人黄水清说,民宿由破旧民房改造而来,引入专业的设计团队,让老宅既留得住乡愁,又接得住市场。

民宿多了,游客也来了。2024年10月,“招引而来”的湖北乡下有院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伙人余松,在“乡伴慈惠”经营起一间400平方米的“村里咖啡”。

今年5月,余松在这里打造的“村里茶馆”也开业了。茶馆保留了老宅厚重的木质结构以及青砖地面,并搭配老榆木茶桌和传统年画,以及淘来的收音机、缝纫机、石雕等老物件。步入这家“年代感极强”的茶馆,你可以坐上一整天。余松说:“我想用文旅改造让这些老房子重生。”

慈惠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的游客,不再满足于匆匆一瞥的“打卡”,而是渴望栖居田园,浸润生活。对此,慈惠街道深谙此道,以蔡家台、向家台为核心,打造“民宿+”生态圈——沉浸式农旅体验与滨江景观带相映成趣,构建“慢生活”场景,织就武汉近郊独一无二的微度假经纬。

■ “新农人”带来诗意生活

蔡家台村湾,一面“柴窑面包”道旗,挂在路灯高处,引来游客注意。

面包坊由一间老粮库改造而成,四周用木板打围,形成小院。入口处,白色“金粒·柴窑面包”招牌贴在大门上方。

推开店门,堂食区布置简朴温馨。吧台前的金黄面包,散发出淡淡的麦香。一位身着围裙的清秀女子,从后厨探出身来迎客。她就是柴窑面包坊的创始人金丽。

39岁的金丽,是东西湖媳妇,曾是一名银行职工,网名“金粒籽”。她因为爱好,成了“烘焙网红”,全网粉丝超百万。

今年初,金丽一头扎进了慈惠街道的田园深处。她将首家线下面包坊开在了“乡伴慈惠”。她亲自设计面包坊,并请来父亲砌了一座红砖柴窑。“我们从网上购买荔枝木,这样烤出来的面包,香味更浓郁。”金丽说。

不久前,金丽搞了一次网上团购,刚做出来的饼干,被粉丝“秒光”。她通过顺丰快递,将饼干从慈惠街道送到了天津、河北、江苏、广东等地。

金丽说,她正在探索如何将“网流”变为“商流”。“今年,将重点发展直播电商,还要宣传好‘乡伴慈惠’。”

柴窑面包坊隔壁,“田多多咖啡餐厅”正在装修。极简“工业风”的装饰,配上民国海派玻璃门窗,让它成为游客新的打卡点。餐厅老板张仪今年37岁,曾是外企公司员工,是慈惠街道的回村姑娘。“一楼做餐厅,二楼以上是民宿。”张仪说,她的餐厅预计9月开业。

近年来,“乡伴慈惠”景区共引进了17名新农人,“乡创生态”正在形成,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蝶变活力。

美丽的石榴红村

今年4月11日,东西湖区和慈惠街道组织了一场乡创大会暨闭门招商会,15个项目达成了合作意向,涵盖餐饮、住宿、游乐等农文旅项目。会上,慈惠街道推出了“乡村院子”计划和招商政策,公布了48处特色院落,可提供1.6万平方米打造空间。

慈惠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石榴红村传统的“采摘游+农家乐”模式难以持续。慈惠街道不断探索乡村文旅多元业态发展路径,通过不断招引“新农人”,引进新思维,发展新业态,激发乡村农文旅活力。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武汉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
"武汉农业农村"新浪微博
"武汉农业农村"头条号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