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从“火箭兵”到“领头雁”,他奋战乡村振兴“新战场”

发布日期: 2025-07-30 11:45 来源: 极目新闻

在新洲区李集街新河村,村民们总爱说起他们的村支书陈利臣:“当过兵的人就是不一样!”这位曾在火箭军部队服役12年的退役军人,用军人的担当和智慧,带领曾经发展滞后的新河村实现了华丽转身。

2018年,陈利臣退伍后选择回到家乡。2021年11月,他当选新河村党总支书记时,大片土地闲置,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我在新河村出生,在这里长大,也是从这里走向军队,退伍后回来也想为家乡建设出出力。”

经过深入调研,陈利臣以“李集小香葱”这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作为金字招牌,立即组织5名懂技术、懂政策、会经营的党员骨干成立“产业运营组”,推行“党总支+合作社+农户”模式,以整治村内闲置土地为契机,引导村民成立了武汉昕和勋种植专业合作社,积极推行复耕复种,并整合提档鱼池、蛋鸡养殖等原有村级产业,发展以大棚蔬菜种植为主的绿色循环农业。

“刚开始阻力很大,很多村民持观望态度。”陈利臣回忆道。他带领村民代表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并且一户户走访做工作,同时积极外出寻找大型商超、食品公司等蔬菜收购商。最终,上千亩连片蔬菜基地建成,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订单式”种植。

数字背后是实实在在的民生改善:蔬菜基地带动就业近100人,土地流转租金40多万元,人均增收18000多元,村集体增收超50万元。村民们既有土地租金,又能在合作社打零工,谈起性价比,不比在外打工差。

“我有两亩地流转到合作社,在蔬菜基地做工,不用出远门,在家门口就可以做事,一年可以搞个一两万块钱。”今年67岁的陈双菊笑着说。

产业规模形成后,陈利臣又开始探索“强村公司”模式。2024年8月,新河村完成强村公司注册,承接村级工程、组织劳务输出,当年为村集体创收12万元。目前,新河村配套建设的1600立方米的蔬菜冷库已基本完工。“强村公司就像一条新‘血管’,把闲散劳力和零散资源与市场连接起来,开辟了增收的新渠道。”陈利臣介绍。

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陈利臣不忘改善人居环境。从2022年开始,他陆续争取资金1200多万元完成两个自然湾的美丽乡村建设,并发动村民投资230余万元、投工投劳120人次,建成3公里村湾道路、百姓大舞台等设施。如今的新河村,已成为“省级蔬菜现代产业园”和“武汉市菜篮子保供基地”。

从曾经无人问津的“凋敝荒村”,转变为如今充满生机的“发展强村”,新河村实现了令人振奋的蝶变。在陈利臣的带领下,新河村正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进。

“我会继续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退伍不退志,脚踏实地,进一步做大做强生态农业,拓宽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发展致富路,让‘李集小香葱’品牌更加响亮,让新河村的绿色产业之路越走越稳、越走越宽广!”陈利臣坚定地表示。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武汉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
"武汉农业农村"新浪微博
"武汉农业农村"头条号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