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新洲沃野田畴逐新景

发布日期: 2025-08-01 11:31 来源: 湖北日报客户端

盛夏时节,新洲大地生机勃发。

在新洲的东部片区旧街街问津茶苑文旅融合项目正焕发新生机;中部邾城亚非特色蔬菜基地正运用物联网进行环境监测与灌溉管理;西部汪集汤食文化产业园建设如火如荼,飘散着百年老汤的醇香……

今年以来,新洲区加大创新引领,因地制宜聚焦“三农”,以服务超大城市为突破口,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科技入田,描绘生产新图景

7月28日,清晨六点钟,三店街宋寨村的薄雾还没散尽,工人汪树良已经踩着露水往村东头的智能雾耕园走。他的手套指尖还沾着刚掐下的病叶残迹,掌心却握着平板电脑,屏幕上正显示着病虫害识别系统对叶片病灶的分析报告——旧习惯里凭经验摘除病叶的果断还在,新规矩中用数据佐证判断的严谨已融在指尖。“老汪,这一季度的小番茄最后一批可以采摘了!”

刚进园区,技术员王明就隔着玻璃温室喊他。银白色的气雾栽培架上,番茄树的根系在培育箱中舒展,翠绿的枝叶、甘甜的果实在精准调控的环境中蓬勃生长。汪树良伸手轻轻拨开叶片,指腹蹭到微凉的营养液珠。“你看这根须白生生的,搁以前哪见过这样种菜?”他转头对王明笑,黝黑的脸上沟壑里还沾着汗珠,“以前侍弄二亩地,弯腰薅草能累断腰,现在站着按按按钮,水和肥就自己跑到位了。”

“这是武汉首个规模化气雾智能温室”,技术员王明边操作控制面板边介绍,“用水节省95%,产量却翻倍。”不远处,1万多平方米的智能化连栋大棚蔚为壮观。

在辛冲上塘现代智能化食用菌产业园,流水线上菌包整齐排列,负责人高元山表示,投产后年产能翻番;位于李集街的湖北津羽农牧数智化蛋鸡养殖有限公司研发基地,6万只蛋鸡住进“数智化楼房”,温度、湿度、喂料、照明一键监控,产蛋率达96.4%……一系列标杆项目齐头并进,新洲农业生产奋力向“数字时代”迈入。

链式发展,锻造产业新引擎

走进许易食用菌产业园,18座崭新的标准化生产大棚整齐排列,棚内菇香扑鼻。种植户陈大姐正麻利地采摘着鲜嫩的双孢菇。“以前种菇靠天吃饭,棚子也简陋。现在这新棚子,控温控湿都精准,出菇又齐又好!”她指着不远处一座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厂房,“听说那里面更高级,像工厂车间一样,一年四季都能产好菇!”

陈大姐口中的现代化厂房,正是占地1.35万平方米的第五代食用菌工厂。

今年以来,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徐古蘑菇”,其核心产区正经历一场蝶变:许易、周湾食用菌产业园加速提档升级,新建标准化生产大棚。

第五代现代化食用菌厂房拔地而起,引入恒温恒湿、智能光照等先进设施,大幅提升产品品质与产能。科技赋能让传统种植焕发效益。在羊肚菌实验田,通过精准控温控湿、科学配比基质等科技手段,亩产值较传统种植方式实现4倍跃升,为珍稀菌类的高效生产提供样板。

品牌集群效应日益凸显,除了“徐古蘑菇”的金字招牌,汪集鸡汤以百年煨汤技艺革新产业链,7月初开工建设的武汉家禽屠宰项目新洲园区,集精深加工、现代仓储、电商销售和冷链物流于一体,建成后将助力“汪集汤”品牌升级……“徐古蘑菇”的工厂化升级、羊肚菌的科技增效、“汪集鸡汤”的全链条重塑……这些品牌项目正在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更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强劲引擎。

内外兼修,描绘和美新画卷

“村子越来越美,我们遛弯的地方越来越多,城里人还经常跑来玩。”李集街陶岗村刘大姐在自家庭院摆弄花草,她高兴地说。

“治理优则乡村美,乡村美则凤凰来”,乡村振兴离不开村湾治理与乡风文明。在三店街石河村、双柳大埠村等地的和美乡村建设中,通过深化村湾环境整治,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昔日杂乱景象一去不返:房前屋后整洁有序,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同步推进,污水治理有效覆盖,清新雅致、生态宜居的田园风光成为村庄新名片。

5月下旬正值小麦丰收,新洲区涨渡湖街道园滩分场高标准农田上,一眼望不到边的“黄色棋盘”: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武汉君诺农机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催在田间调度指挥大型联合收割机,有序开展抢收作业。

周催指着纵横交错的硬化沟渠和智能灌溉阀门说:“旱能及时灌,涝能快速排,田里‘毛细血管’都通了。北斗导航的无人播种机、施肥机,让作业更精准高效。政府把基础设施搞好了,我们用上新技术,亩产稳中有升,端牢‘饭碗’的底气更足了!”

夯实农业根基,端稳“中国饭碗”。新洲区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深入实施,为粮食安全筑牢了坚实基础,“以粮为安”的理念深深扎根。

据统计,上半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61.11亿元,同比增长4.6%。

新洲广袤的田野上,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图景正在描绘。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武汉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
"武汉农业农村"新浪微博
"武汉农业农村"头条号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