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符合村里‘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村规民约》的宴席,就能享受村里新推出的这款‘酒店版村民宴’的特别优惠,这种方式太棒了!”提起自家操办的宴席,蔡甸区姚家林村村民邱又虎笑容满面。在村里新落成的煌冠都市情酒店,他以正常酒店一半的价格,便圆满完成了20桌喜宴。更让他满意的是,亲友们纷纷反馈:“吃得卫生,吃得舒服,场面体面!”这场宴席,不仅让邱又虎成了村里“酒店版村民宴”新模式的首位尝鲜者,更揭开了姚家林村移风易俗的创新密码。
一场宴席算清三本账
在姚家林村,办红白喜事时请“一条龙”搭棚办流水席曾是延续多年的传统,30桌以上的规模司空见惯,不仅令宴席举办者感觉负担颇重,热闹的背后还藏着诸多不便与隐忧。
“搭棚选址就是第一道难关。”邱又虎深有感触,“得和师傅反复商量,还得挨家挨户和邻居打招呼,生怕占了通道影响人家出行。最怕的还是老天爷不给面子,一场雨就能让精心准备的宴席狼狈不堪。”即便天公作美,寒冬、酷暑时节也都需要租用大量空调取暖、降温。
村支书姚文青算过一笔账:租一台空调就需200元,20桌的规模至少需要6—8台空调,仅此一项就需1600元左右,再加上动辄4000元的搭棚费,场地布置成本已逼近6000元。“这钱花出去,用完就拆,相当于一次性的。”更让村委会忧心的是,露天宴席常受蚊蝇困扰,卫生堪忧,宴席散场后,厨余垃圾与油污横流,对村湾环境造成污染。
如今,这些烦恼有了新的解决路径。今年6月邱又虎准备办宴席时,他遵循村里《村规民约》主动向村委会报备,承诺将宴席规模严格控制在20桌以内,仅邀请至亲。恰逢此时,由村集体招商引资、投资建设的煌冠都市情酒店正式运营。村委会向他提出了一个新建议:何不尝试在酒店里办一场“升级版”流水席?
“酒店能让外面的‘一条龙’厨师进场做菜?”起初,邱又虎疑虑重重,然而实地考察后,他发现这个模式藏着“三本明白账”:酒店只收200元/桌的场地费,包含宴会厅、专业灯光音响、电子屏等全套设施;150平方米的独立厨房配有6个旋转排烟口,彻底解决烹饪中的油烟困扰;自己请的厨师团队带着食材进场,800元/桌的菜量和口味完全保留流水席特色。
“亲友们说冷气足、环境好,比搭棚子又实惠又体面。”邱又虎的手机相册里,宴会厅的柔和灯光与亲友们的笑脸相映成趣。
“酒店建设时就预留独立厨房,这是村委会和我们沟通的结果。”酒店负责人刘卫成介绍,早在酒店规划设计时,他就采纳了村委会的建议,除了一个承接酒席的宴会厅,更要预留一个独立厨房,供外面的厨师使用。
“只要符合《村规民约》,村民办红白事都能享受这200元/桌的场地费,在酒店里摆自己的流水席。”姚文青道出了新模式的核心。这看似简单的场地租赁,实则是村委会深思熟虑的移风易俗新解法:它既从根源上为村民卸下经济重担,避免了“重金搭棚”的一次性浪费与环境污染,又通过优惠的场地费引导村民主动遵守《村规民约》,巧妙守护了流水席中那份乡土人情与烟火温度,让践行新风尚成为村民主动而乐意的选择。

在姚家林村,移风易俗的倡议通过公告栏、微信群等形式被村民所熟知并遵循。
今年村里没办一场升学宴
近年来,姚家林村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工作,以建章立制为基础规范操办红白事。姚文青介绍,该村由村党组织牵头,组织党员、村民代表结合本村实际,将移风易俗的要求修订入《村规民约》,明确倡导“婚丧事不超过20桌、礼金不超过500元,每桌酒席上限800元”等具体标准,树立良好村风、民风。
“通过线上+线下的持续宣传,现在村民基本都能遵守《村规民约》,村里的风气越来越好。”姚文青举例说,今年高考放榜前,村委会通过微信群进行了简办升学宴的宣传,并通过干事到高考生家里提前走访。今年暑期,村里一场升学宴都没有,考生家里的负担轻了,村民也不用疲于赶场送人情。
村民姚和青的儿子今年考取了武汉科技大学,姚文青特地带领村委会成员送去1000元助学金,让姚和青“心里暖暖的”。“按照村里前些年的习惯,肯定是要大大操办庆祝一下,但村里倡导简办升学宴,我们就只邀请了我们夫妻两边的家人在家里吃了顿饭,氛围十分温馨欢乐,现在想想,简办其实也蛮好的!”姚和青说。
姚家林村的探索并非孤例。今年6月起,武汉市在8个涉农区,选择包括姚家林村在内的12个村,开展为期三个月的移风易俗试点工作,剑指红白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通过修订村规民约、完善红白理事会、制定倡导性标准、推广创新实践等组合拳,引导村民树立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在减轻人情负担的同时,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的精神动能。
附件: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