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武汉市人民政府网

“天工墨玉”抢头茬 “辽峰”逆袭战高温 葡萄新品种扛住热浪更清甜

发布日期: 2025-08-22 14:41 来源: 长江日报

夏天是吃葡萄的季节。今年,部分葡萄品种市场价格大跌,对武汉葡萄产业造成了影响。“为克服这些影响,我们正着手从技术上对汉产葡萄进行系统性的迭代升级。”武汉市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市农科院)林果所高级工程师方林川博士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近年来,我们向种植户推荐对特早熟葡萄品种‘天工墨玉’开展促早栽培,对中熟品种‘辽峰’进行优质栽培,目前已初见成效。”

种植户与新品种新技术的双向奔赴

东西湖区是武汉市主要葡萄种植区域,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近年来葡萄产业的变化在这里有直观地体现。“今年高温天气对葡萄的影响很大。”东西湖区东山街道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孙林说,“很多葡萄出现了叶片卷曲、枯黄等高温病害,果实还没完全成熟就生长停滞,品质大幅下降。”

特早熟葡萄品种“天工墨玉”

东西湖区平淡生态农场负责人何才友对此就很苦恼,出现高温病害的葡萄没办法长到符合标准的程度,只能低价处理。但今年开始挂果的新品种“天工墨玉”让他看到了改变的希望。“这个品种属于极早熟品种,5月就能上市,比大家熟悉的早熟品种‘夏黑’还要早10天左右,效益明显。”何才友算了一笔账:“刚上市的‘天工墨玉’批发价能卖到9元一斤,每亩地收益超过2万元。”

方林川表示,目前武汉种植的葡萄品种以“夏黑”“阳光玫瑰”等传统品种为主,存在市场饱和度较高、品种结构单一等问题。“所以我们近年来向种植户推荐特早熟葡萄品种‘天工墨玉’、中熟品种‘辽峰’来保证农户的收益。”

除了引进新品种,市农科院还在配套技术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以应对气候变化。“近期我们邀请了来自北京、浙江、河北等省市的农业技术人员来汉进行技术指导和交流,围绕砧木、种植设施等方面进行试点。”方林川说。据了解,当前葡萄种植中普遍采用嫁接技术,作为嫁接“底座”的砧木能带来对气候、病害等抗性的加成。因此,砧木的改进成为近年来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何才友表示,他的葡萄园今年试用的新品种砧木抗病害能力就比较强,大大降低了农药用量,果实的品质也得到大幅提升。

孙林介绍,葡萄种植户们对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普遍响应热烈,“大家都希望通过科技力量不断提升葡萄产业的价值,可以说是双向奔赴”。

中熟品种“辽峰”

持续技术升级引领产业发展

市农科院与葡萄产业的“缘分”已有20多年历史。方林川介绍,早在2000年前后,东西湖区为了开展葡萄种植,就和市农科院展开了合作,在这一过程中,科技人员经常把新品种、新技术推荐给种植户,也根据种植户的反馈不断改进调整研究方向。孙林认为,这种良好的产业和科研互动,是东西湖区和武汉葡萄产业得到发展的重要原因。

方林川总结认为,武汉的葡萄产业发展经历了三轮技术迭代升级:第一轮是2010年前后,针对武汉雨热同期的气候特点,在市、区农业部门的支持下,种植户普遍从露地种植转向设施种植;第二轮是2015年左右,以“阳光玫瑰”“夏黑”为代表的一批高品质新品种引入,提升了武汉葡萄产业的价值;第三轮是2020年前后,重点在于产业的智能化升级和产业链拓展。“而现在,来自市场和气候的双重考验,意味着新一轮迭代升级已经是势在必行。”方林川说。

密强是东西湖区最先引进“阳光玫瑰”、最先开始砧木研究的种植户,他对于和市农科院的合作格外积极,且成果颇丰。“目前我的葡萄园里试验了好几种不同的砧木,有的能改善葡萄的口感品质,有的能提高植株的抗高温能力。今年抗高温砧木品种的表现就格外突出,令人惊喜。”密强说。

方林川认为,这一轮技术迭代升级的最大特点是系统性的更新,涵盖品种、栽培技术、周边物料等领域,而不再像之前那样局限于某一个方面。“这意味着武汉的鲜食葡萄产业将迎来全面升级,有助于未来更长远的发展。”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新媒体矩阵
无障碍
长者专区
"武汉农业农村"微信公众号
"武汉农业农村"新浪微博
"武汉农业农村"头条号

主办: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 武汉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承办:武汉市农业信息化中心  地址:武汉市江汉区八古墩东一巷78号 邮编:430023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02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