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今年持续高温的“烤”验,武汉市“十大田间表现优秀金奖品种”在9月19日召开的“2025年武汉市水稻新品种展示现场会”揭晓,邦两优6118、皖两优华占、勇两优荃晶丝苗、福香9号荣获“直播之星”,两优2056、峻两优3006、两优082、安两优676、E两优2300、E两优19夺得“移栽之星”。

展示活动由湖北省种子管理局、武汉市农业农村局指导,武汉市农技推广中心主办,武汉市种业协会、武汉弘耕种业有限公司承办。来自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有关部门的领导、国内知名水稻育种与栽培专家、学会协会代表、种业企业负责人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160余人参加了活动。

在蔡甸区大集街龙泉村武汉弘耕种业有限公司研发繁育中心,集中展示的55个水稻新品种实行统一制定方案、统一栽培技术、统一播种要求、统一田间管理的模式。经过弘耕种业技术人员的科学种植,长势旺盛,特性迥异,充分展现了武汉市水稻育种的多样性与创新活力。

来自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湖北大学、湖北省农技推广总站、武汉市农科院的9名专家,在评审组组长、湖北省农科院院长游艾青的带领下,走到稻田,依据品种的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及田间综合表现等关键指标,仔细对比,以编号进行盲评,经过严谨、公正的现场评比。最终产生了早熟中籼稻组“直播之星”以及迟熟中籼稻组“移栽之星”。其中早熟中籼稻组邦两优6118、迟熟中籼稻组两优2056各自夺得组别冠军。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一级调研员徐建华表示,此次活动不仅集中检阅了武汉市水稻育种创新的最新成果,还促进了“汉派”优秀稻种向产业链的延伸,为良种助力乡村振兴、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注入了强劲动力。湖北省种子管理局二级调研员董新国高度评价了武汉市为全省种业振兴作出的贡献,强调要持续聚焦种业科技自立自强、企业扶优扶强和市场净化优化,希望武汉市再接再厉,在打造武汉“中国种都”、保障湖北乃至国家粮食安全中展现更大担当作为。

在活动设置的专家主旨讲座环节,省农科院院长游艾青分享了《长粒优质食味籼稻品种培育与江汉大米品牌打造》,武汉大学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胡骏报告了《红莲型杂交水稻育性调控机制研究》。两个报告内容翔实、视野开阔,为与会者带来了丰盛的学术盛宴,指明了水稻产业科技创新的方向。
据武汉市种业协会会长崔登维介绍,武汉“十大田间表现优秀金奖品种”评选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九届,产生了一批“江城优米”品种和多个推广面积超百万亩的水稻新品种,往届获奖品种华夏香丝、鄂中5号还入选“江汉大米”主导品种,为湖北大米走向全国闯出了新“稻”道。
本次活动由武汉市农技中心主任姜正军主持。
附件: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